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主,其承担者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以及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就及其重要。
  关键词: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基石
  
  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我们职业类学校也纷纷想方设法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起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和咨询室等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这种机构化、档案化、课程化、医学化的形式主义倾向,勿容质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我认为,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和主渠道应该是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其承担者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专家告诉我们: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首先抓好两个转变:一是从治疗转向预防,二是从面对学生转向面对教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首先是教师问题)。由此可见,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打好基础,抓好主渠道的工作,防患于未然。为此,我认为:
  
  一、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问题
  
  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他们往往不顾学生的自尊心、人格及其心理需要,强调学生对自己的绝对服从,并习惯用强制、命令、威胁的方式训教学生或惩罚学生。一些极端的事例经常见诸报刊: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上40分钟内,坐姿端正,不许扭动,稍有“不轨”便严加痛斥,更有甚者,拳脚相加,施以暴力;还有老师竟然让一小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脱下裤子,以促其认识错误……试想,在这样的教师“教导”下,学生能不诱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吗?表面上看这是教师的师德问题,而实质是教师对学生心灵的施暴,是导致学生发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为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把学生放在同教师平等的地位上,把学生当“人”看,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为上,激励学生、焕发学生。正确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多使用有人情味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师的知识、情感、人格、威信去影响学生,避免采用强制、命令、体罚等方法压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俗话说得好:“在被爱中学会爱,在信任中学会自信。”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二、改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就有许多人际关系紧张的个案,其它的一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也源于人际关系的恶化。国外的研究也表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师生关系的恶化。可见,改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生而言,同伴关系、亲子关系都是以师生关系为主导的,通过积极正向的师生交往,学生不仅能够模仿交往过程,学习交往方法,提高交往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微观人际关系氛围。
  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的王文娟老师说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氛围的创造和过程的体验。”她非常重视改善师生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她认为改进师生关系,教师起决定作用,教师应该主动接近学生,重视积极的情感投入,通过深入细致工作,在活动中通过细微小事来融洽师生关系,她提出了改进师生关系的九条途径:接纳、尊重、积极关注、理解、共情、积极期待、摆脱消极情绪控制、行为指导和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改进师生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方法保证。
  
  三、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样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所谓成长氛围,对于学生而言,是指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直接社会心理环境。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班集体中度过的,学校的人际关系氛围、班集体的心理氛围无疑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刻的影响。
  为此,必须加强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提倡优良的学校风气,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创设出民主、友好、合作、主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校社会心理氛围。更加重要的是作为班主任老师,更要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好多“后进班”转变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改变过去的那种只重视班级事务工作的做法,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认真学习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班级学生及集体的心理需求,应用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推进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河北省正定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层的管理,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直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其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良好的班级管理带来的是一个班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笔者从事班级管理已有多年,深深的感受到其工作的艰辛和劳累。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由不成熟到成熟。探索了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无为而治”。    一、“有为而治”科学实施评估机制,强化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并非是无所作为,放任自流。相反,“无为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推动人民去寻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一种内部动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目的是行为人实践活动的起点的归宿;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驱动力。高尚的目的,纯洁的动机,才能唤起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尽管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认识不足,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 实施 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
期刊
摘 要: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已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以人为本,在传授知识升华道德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并通过学习完善自己的生命,使自己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生命价值 生命挫折 课堂资源    人的生命
期刊
摘 要:学生自身潜力能否发挥,素质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学生积极的心态集中表现为乐学、好学、要学,敢于苦学、善于苦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化,进而为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是我们每位思品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关键词:政治教学 建构 积极心态    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之一就在
期刊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索性学习,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整合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
期刊
摘 要:新的音乐教学模式侧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时代 教学 模式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影响到社会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音乐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及学习更为便捷。目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教
期刊
摘 要:音乐是听觉艺术,如何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实践证明,视觉与听觉艺术相合能有效地提高我们音乐欣赏教学水平。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运用 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要求欣赏者用音乐的耳朵“听”出具体的物象,这个过程叫做形象思维过程。音乐进人欣赏者的耳朵,形成了审美的指向,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以往的生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职业学院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 能力 改革 教学模式    职业学院计算机教育应怎样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呢?从这几年的
期刊
摘 要:目前,我们教育的总体水平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特别是我国的高职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学思潮、价值观念、哲学理论、个人观念并存于世,充斥着整个学院,学生原有的各种传统的价值观念被逐渐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伦理道德体系尚未完全成熟,这使部分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常常处于各种矛盾状态之中,缺乏必备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过度的关注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