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移动媒介的使用、批判与参与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普及,移动媒介素养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度用户。他们围绕日常生活场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自身社交、娱乐和信息获取的需求。然而,高职学生的批判认知薄弱、批判行为尚未养成,而参与意向也处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移动互联网;媒介素养
  一、引言
  媒介素养思想最早起源于英国。1993年,学者F.R.Leavis和D.Thompson合作出版了《文化与环境》一书,提出了“文化素养”的概念,倡导媒介教育,反對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年人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最低水平的满足”。媒介素养自诞生起,就打下了“媒介批判”的烙印。此后,研究者不断结合媒介技术发展对媒介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丰富拓展。每当新的媒介出现,就会引发研究者的兴趣、警惕和批判,新一轮的媒介素养研究也随之出现。1992年12月,在美国召开的“全国媒介素养领导人会议”,提出了简练的媒介素养定义:“具有能够获取、分析、评价、制造印刷与电子媒体能力。”明确将媒介素养界定为一种能力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众媒介、网络媒介的普及推广,国内开始关注媒介素养研究,学术界经历了国外研究引入、媒介素养理论探讨、立足中国语境开展媒介素养实证研究等阶段,媒介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研究者的一种共识。2011年以来,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成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新平台。基于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素养研究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立足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语境,对高职学生媒介素养进行实证探讨,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高职学生移动媒介使用的情况如何,是否具备日常使用的基本能力?
  2.高职学生对媒介建构功能的认识如何,是否具备批判行为习惯?
  3.高职学生的媒介参与意向如何,面对正面媒介行为与负面媒介行为,参与意向是否存在差异?
  (二)调查问卷
  本文使用网络问卷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92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95.31%。
  (三)调查内容
  第一部分是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使用时长、接触移动网络时间等,第二部分则围绕媒介批判认知、行动及媒介参与意向进行调查。
  三、数据分析
  (一)受访高职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共访问学生183名,其中男生79名,女生104名。从受访学生年级分布来看,高职2016级(即大一学生)95名,高职2015级(即大二学生)74名,高职2014级(即大三学生)14名。
  (二)移动媒介使用现状
  1.超四成学生在线时间超5小时,女生在线时间更长。调查发现,79.3%的受访学生表示每日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时长超过3小时,45.4%的受访学生每日上网时长甚至超过5小时。
  对“在线时间”与“性别”进行交叉相关分析发现,Pearson卡方P=0.01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男女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长度存在差异。超过55.9%的受访女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而受访男生中同样情况的只有33.8%。综合而言,女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更长。
  2.超四成学生初中期间接触移动网络。调查发现,初中期间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学生达43.2%,远远超出高中期间(34.4%)和大学期间(10.4%)开始使用的学生人数。
  3.最热衷的三大功能:社交、娱乐和信息获取。对受访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社交功能最凸显,娱乐功能其次,信息获取第三。社交功能:86.3%的受访学生使用移动终端实现即时通讯聊天(如微信、QQ),56.3%的受访学生进行网络社交(如贴吧、朋友圈、微博)。娱乐功能:超过六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使用移动端观看影视节目(占受访学生的65%)和听音乐或唱歌(占受访学生的61.2%)。信息获取:超过四成的受访学生(占受访学生的44.8)表示使用移动终端浏览新闻资讯和搜索、查阅信息。
  4.男女学生使用的喜好差异。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功能”与“性别”进行交叉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现女生更热衷于网络影视节目、听歌唱歌等娱乐方式,男生则更热衷于网络游戏,具体见表1。
  此外,在网络购物、参与观看网络直播等方面,性别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超过50%的女生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网络购物,而这一比例在男生中仅有21%,说明女生更偏爱于网络购物。
  (三)媒介批评认知与批判行为
  1.批判性认识不强。对于“我偶像代言的产品质量更好”“手机音乐排行榜的上榜歌曲是最优秀的”“女性司机常被报道是因为她们驾驶车辆时更容易出现事故”等问题,以5级李克特量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受访学生对这3个问题的态度均值分别为2.8、3.46、3.11,总体均值为3.12(1分表示非常不赞同,5分表示非常赞同)。可见,高职学生对媒介所呈现的信息真实性表现出迷惑与不解,对媒介建构现实的识别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对于媒介信息的批判性认识还有待提高。
  2.批判性行为较弱。对于“寻求信息的弦外之意”“质疑信息”“拒绝接受”“核实观点”等4个题项,以5级李克特量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受访学生对这4个问题的态度均值分别为2.45、2.26、2.13、2.09,总体均值为2.23(1分表示十分不符合, 5分表示十分符合)。可见,高职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时,尚未形成对媒介信息的批判,即面对媒介信息存在“读不懂”“不质疑”“不拒绝”的状态。换言之,高职学生在媒介信息面前不具有“免疫系统”,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属于中下水平,对于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媒介参与意向
  1.参与意向整体不高。媒介素养的另一重要核心内涵,即媒介参与意向。调查受访学生面对不同场景的网络信息,对于“参与网络争论”“不犹豫地转发信息”“参与校园环境建设的讨论”“对涉黄涉暴信息的投诉举报”等4个题项,以5级李克特量表的方式進行调查,受访学生对这4个问题的态度均值分别为3.10、3.37、3.55、3.76(1分表示十分不符合, 5分表示十分符合)。
  2.参与正面媒介行为略高于负面媒介行为。其中,前面两道题目调查了受访学生对于负面消极的媒介行为参与意向,均值3.24,表明受访学生对于负面媒介行为的辨识能力较弱,自觉抵制的意识不强。后两道题目调查了受访学生对于正面积极的媒介行为参与意向,均值3.66,高于负面消极的媒介参与意向,对正面媒介参与意向均值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高职学生总体媒介参与意向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作为正面积极媒介行为的参与意向明显高于负面消极的媒介行为的参与意向。
  四、结论与讨论
  移动媒介为高职学生进一步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新平台。从使用年龄、在线时长、功能使用等方面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与驾驭已经娴熟,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重度用户,已经具备基本的媒介使用能力,能够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身对社交、娱乐和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需求。然而,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缺乏科学理性,对媒介建构社会真实的认知不足,对媒介信息存在“读不懂”“不质疑”“不拒绝”的现象,尚未形成有效的“免疫系统”。高职学生对媒介的批判意识还很薄弱,还不具有独立思考的批判思维。调查还发现,高职学生参与意向整体不高,对正面媒介行为的参与意向高于负面媒介行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便捷而且有效的渠道,然而其主动、理性参与网络事件的热情并不强烈。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对高职学生媒介使用情况、批判意识和参与意向进行了量化统计。但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比如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实践,这也是未来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晔.媒介素养:理念、认知、参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01):29-33.
  [3]蔡骐.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1(05):56-61.
  [4]陈龙.媒介全球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4(04):26-29.
  [5]董雪.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厦大学生群体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4.
  [6]陆晔.媒介素养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J].今传媒,2008(02):11-14.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运用扩展到非文书档案中,对高校的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按“件”归档,是对高校档案整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从高校以“件”归档适用范围扩大合理性的依据、以“件”为原则的整理方法适合科技档案的特点、其他类别档案“件”的确立标准、减少非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量以及按件整理对统计和检索的意义等5个方面,论证《归档文件整理规则》适用于高校所有类别的纸质档案。  关键词:高校档案;
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分会于2019年2月14-15日在学校举办了第11届国际研讨会。会议以“政策之重”(Policy Matters)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来引导、解决档案管理的实践问题,以更好地协调各方在档案管理中的关系。14日,主办方举行了4场论坛,其主题分别为:隐私、数据保护与政策;文化与土著信息及政策;信息技术与政策;信息治理与政策。每场论坛历时1个半小时,由四
“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每一位教师都是充满个性的生命体,一定有他自己的成长阶段和成熟季节,我们需要等待他们的成熟。等待是一种博大襟怀,等待是一种管理智慧,等待更是一种教育哲学。  一、浸润———成长的土壤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提倡“用最好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我的学生。”让“读书———实践———思考”成为教师的教育行走姿
很多同学以为专业是对着一个职业的,但是我告诉你真相不是这样的。大部分的专业能提供相关职业10~15%的相关知识就已经不错了,由于我们国家设置的很多名字看起来像职业岗位的专业,基本上不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又不是用真实的行业实践为基础的,因此即使像电子商务、金融投资、工业设计、园区管理、文化创意、公用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房地产营销专业等等也基本不能提供相应的实务型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我觉得基本上本科意义上
摘 要:《档案管理》2015年第3期李宗富、张向先以《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为题对河南省档案网站建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文章从网站研究的方法与指标,比较对象的可比性,政府网站建设集群化方向,河南省档案局网站群服务的定位,美观、个性化在政府网站评价指标中的地位,“千人千面”实现的技术可能性与必要性6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强调:档案网站建设重点应当放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上,不必在华丽大
摘 要:档案网站信息服务是档案馆面向社会实现其功能价值的重要平台。基于上海市档案馆网站的调研比较可以发现,新加坡档案馆网站建设的许多思路、原则和经验值得学习,如信息服务理念、信息服务手段等。梳理上海市和新加坡的档案馆信息服务建设状况、存在问题和服务理念,对我国众多国家档案馆网站的信息服务建设很有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策略  Abstract: The informa
2006年《档案管理》第3期上发表了郑仁先生的《档案业务指导的“弱化”与“滥化”》一文,通读郑仁先生的这篇文章,感到郑仁先生对档案的实际工作非常熟悉,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危机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文中揭示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的一些现象,依笔者所见也是客观存在的。但郑仁先生由此得出档案业务指导“弱化”与“滥化”的结论,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为与郑仁先生一致,在下面的讨论中笔者所指的业务指导
2012年5月1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陈平原在中国青年报发文,剖析中国大学盲目崇洋等五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办大学就是要“与国际接轨”。可国外著名的大学并非只有一个模式,那么到底要用哪个“轨”,怎么“接”?认真学习当然可以,也很应该;但“接轨说”误尽苍生。  什么时候中国教育才能自信地打出“Made in China”的标签。  陈艳红  轨如果接错了最终会导致“出轨”。  陈梓昕  
摘 要:多元、民主意识的觉醒催动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由国家向社会的转型,在记忆研究领域表现为个体意识的回归。个体的记忆会受到记忆主体的寿命、价值观、社会经历的深刻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褪色,而经过记忆的外化、加工、张扬、接受等过程融入集体记忆的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记忆的持久性。文章基于时空观对个体记忆进行区分,主要分为社会时间境记忆、自传时间境记忆和事件境记忆,并从权力共谋、社会情境、记忆价值
一位地级市的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愿意为一个最基层小学校长的新作作序,本不是“稀松平常”的。然而常逢生,当时盐城教育的“掌舵人”却欣然命笔,他评价说:吴老师首先是一位教育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教育者。其次,吴老师是一位管理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管理者。虽是一位农村小学的业务校长,但他立足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管理大视角,管理中思考,思考中管理。再次,吴老师是一位调查着的思考者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