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乡白族民间求子习俗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
  响水乡是贵州省大方县下辖的一个乡,全称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这里居住着白、彝、仡佬、苗、布依等民族,白族是这里的主体民族。2013年7月,笔者到响水乡进行了为期将近一个月的田野调查,访问了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白族村民,全面了解了当地传统的民间求子习俗。
  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送瓜、偷喜、偷童子和求菩萨这四种,因为这四种传统求子方式在改革开放前是最流行的,时至今日也或多或少存在。
  一、送瓜
  在响水乡,若家中有婚后多年还没有生育的夫妻,婆婆就会在临近中秋时物色合适的人给儿子、儿媳送瓜,也有的是夫妻平时待人处事比较好,邻里见夫妻俩结婚多年还没有小孩就主动给他们送瓜,希望他们早生小孩。送瓜的时间是在中秋节的晚上,送瓜人一般是既有儿子又有女儿,即儿女双全的男性,响水当地一般认为这种人“命好”,请他送瓜是希望无子者能沾染到他的福气,也像他一样多子多福。中秋节白天,送瓜人要选好两个一大一小的南瓜,并把南瓜做成小孩子的模样:小南瓜做小孩的头,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用筷子在小南瓜上戳些小洞洞,象征小孩子的头发;大南瓜做小孩的身子,边上四角分别插上一双筷子,以示小孩的四肢;小南瓜和大南瓜用筷子连起来,最后给南瓜穿上小孩子的衣服,这衣服是送瓜人自己准备的,如果是求子者请人送瓜的话,小衣服则由求子者送来。晚上送瓜时,送瓜者抱着瓜走在前面,其身后还跟着一个学小孩子哭的人,送瓜人趁求子者不在房间的时候悄悄地把瓜放在求子者床上。响水当地的人都知道有送瓜求子这种习俗,所以,无子者回来发现床上的“小瓜人”时就知道有人给他们送子了。当天晚上,无子者夫妻俩要和“小瓜人”一起睡,第二天早上就把瓜煮了吃,据说吃了这个瓜就会怀上小孩。
  二、偷喜
  “偷喜”顾名思义就是“偷喜气”,即别人结婚时,无子者就去偷别人的喜气。在响水,传统上认为夫妻婚后无子是由于夫妻俩喜气不够或人气不足,小孩不肯来他们家。所以,遇到别人结婚时就请先生画一道符放在新人将要走过的桥下,如果没有桥时就在路上挖个小坑,把符放里面,再用杂草等覆盖。新人走过后,偷喜者就把符拿回家放在枕头底下或贴身的衣服口袋里,据说这样不孕夫妻就可以借到新婚夫妻的喜气,填充了之前不足的喜气和人气,如此就能怀上小孩子。据响水白族的祝玉英老人回忆:在十多年前还有很多夫妻“偷喜”的,所以男方接亲时都会先派一个人到要经过的桥下去看是否有人“偷喜”,如果发现有人“偷喜”就把符扔掉。有趣的是,“偷喜”人也会躲在不远处看有没有人来把符丢掉,如果符被丢掉了,他又会想方设法在新人走到桥之前再放一道符。其实,按照当地的说法新人结婚时被人“偷喜”不会对新人及其家庭造成任何伤害,“偷喜”人只是想借个喜气,沾点人气,但办喜事的人一般都不希望自己的喜气被人偷走。
  三、偷童子
  夫妻婚后不孕有“偷童子”的习俗,所谓的“偷童子”就是把别人家供的送子观音偷回家里来,响水当地把送子观音也称为童子观音。偷童子在正月十五日的晚上进行,为了避免邻里纠纷,一般在偷童子前是跟供送子观音的家庭协商好的,供送子观音的家庭也是因为之前没有小孩,所以供送子观音祈求早生贵子,允许别人偷送子观音的家庭一定是供了送子观音后生育有小孩的。两家协商好后,正月十五日晚上主人家会故意到院子或离送子观音比较远的地方,让偷童子的人有机可乘。偷童子的家庭日后怀孕生下小孩一般都会拿烟、酒、糖、茶叶等礼品答谢之前供送子观音的家庭。至于为什么偷童子的家庭不去请一尊送子观音来供而是去偷,在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有些夫妻请回送子观音后还是不能怀孕,认为请的这尊观音法力不够,而别人供着的送子观音已经保佑那家人生下了小孩,所以这尊观音法力是强大的,把观音偷回来就可以让这尊观音保佑自己也早生贵子。
  四、求菩萨
  “求菩萨”与偷童子的性质大体是相同的,都是向神灵求子。求菩萨就是婚后不孕的夫妻到菩萨面前点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他们快点怀孕,早生贵子。去菩萨面前求子的有些是夫妻俩一起去,有些是婆婆带着儿媳妇去,求子时一般还会请一个比较熟悉求子事宜的老人同去,这个老人必须是儿女双全的。在菩萨面前求子,有简单进行仪式的,也有隆重进行的。简单仪式就是求子者在菩萨前点香,告知菩萨自己的求子愿望并许诺求子成功后要给菩萨进献心意,一般进献的是钱、衣服等物。如此,日后生下小孩就要带着小孩来拜菩萨,希望菩萨保佑小孩健康成长,并按许愿时所许的东西进献给菩萨。隆重举行的求子仪式与简单仪式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请人给菩萨念经。响水白族认为不管是简单进行的还是隆重举行的,求子效果都是一样的,这只是个人的家庭经济能力的差别,最重要的是要诚心,多做善事。
  响水白族求子习俗的功能
  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是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响水白族民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满足“两种生产”的需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归结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第一需要;满足第一个需要后就会引起新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说明了人类繁衍和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和必要,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正是由于其自身的生存繁衍而产生。要使家族能够延续就必须创造人,也就是繁衍子嗣。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求得子嗣,通过送瓜、偷喜等方式许多不孕夫妻怀上了小孩,有了子嗣,家族得到了传承,所以求子习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种族的繁衍。
  但是,怀孕生子并不是想有就有的事情,许多夫妻结婚后都没有怀上小孩,他们对此找不出科学的解释,只能认为是由于神灵不眷顾或某种不干净的东西,如孤魂野鬼等在作怪。为了能够生育小孩,他们必须用某种方式破除这些自己无法解释的东西,所以响水白族就有了送瓜、偷喜、偷童子、求菩萨这些求子习俗。响水白族人们希望这些方式能够帮助他们生育小孩。有的不孕夫妇通过这些方式怀上了小孩,就认为是这些求子方式起到了作用,所以这些求子方式得以流传下来,成为一种重要的习俗。
  二、对求子者进行心理治疗
  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当地人的一种信仰,任何一种信仰都能给人们心理暗示,起到精神慰藉的功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夫妻不孕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响水白族历来重视子嗣,夫妻一旦结婚头等大事就是生育后代,这是每个家庭的长辈最殷切的期盼,如此深重的期盼难免会对新婚夫妻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势必导致新婚夫妻怀孕不顺。在老人的不断催促和怀孕不顺的双重压力下,夫妻的生育就更难,而求子习俗无形中给了不孕的夫妻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作用。因为这些借助外力来帮助求子者,认为神灵一定会赐予他们子嗣,所以,不孕夫妻就得到了一种心理暗示,于是心理压力得以减轻,更有利于他们怀孕。
  三、对村民的思想、行为具有教育功能
  响水白族的求子习俗对邻里关系、思想行为具有非常强的教育功能,比如“送瓜”“偷喜”求子习俗,并不是所有不孕夫妻都有人“送瓜”,也并不是所有不孕夫妻都能偷到“喜”,只有人缘好、平时与人相处友善的夫妻才能享受此待遇,所以,这就教育当地人们为人处世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对于不孕,白族民间传统的看法就是不孕夫妻或其长辈平时坏事做得太多而得到的惩罚,求子使其改过自新、为自己的过错忏悔,同时,这也教育当地人要乐善好施,不应有害人之心。
其他文献
文人雅士游园集会活动是历代画家所钟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不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美术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兰亭之会”是这类主题性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其绘画作品独特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代水墨绘画来势汹汹,其特点除了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的个人情感和艺术魅力之外,也更加强调笔墨的改变、构图与材料,以及现代的装饰感.在科技飞速发展
期刊
油画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绘画形式.在400多年前传入中国,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至今.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油画市场发展迅猛,油画收藏与投资
玛莎·施瓦茨是当代景观艺术学科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之一,她的作品开辟了景观艺术的新疆域。在施瓦茨的作品中,通过雕塑的应用,她在作品中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先锋性,并开拓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南京栖霞寺肇始于佛教兴盛的南朝时期,其形制与造型语言为汉地佛教艺术的一大高峰.本文通过对栖霞寺佛教造型艺术本体语言的追溯,解构其在民族文化观照下原境重构、造型语言
古德寺是中国近代汉传佛教寺院建筑中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其核心建筑圆通宝殿包含了多种西方建筑特征与诸多南传佛教建筑元素,并与中国古典建筑和道家符号融为一体,形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