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尽情释放你的创造力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小百科·
  本文主角:工业设计
  专业分类:机械类
  实力院校: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适合人群:具有创意和丰富想象力的人
  选科要求:仅物理(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亲爱的同学,你是否还苦于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处安放,不知如何将自己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展示给世界呢?那就一起来学习工业设计吧!这是一门能真正释放你的创造力,教你如何系统地将脑海中的小创意变为现实作品的专业。它能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法。
  好吃懒做勿入此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设计,小到手中的手机,大到空中的飞机,都与工业设计有关。由于工业设计知识庞杂,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技能,因此课程是非常多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只交一份学费,就能学到两门专业的课程。
  工业设计是一门美学与机械学相结合的专业,它需要我们具备出众的审美能力,所以大一我们会学习一些与美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素描、水彩、摄影、陶瓷制作等,这些课程对于理科出身的我来说非常新奇。
  上陶瓷课时,我第一次体验了从揉泥、拉坯、上釉到烧制的全过程,大家的想法千奇百怪,老师总会帮助我们一一把创意变成作品。一个学期的陶瓷课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空间立体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把平面的设计变成立体的实物,同时也让我们收获了自己制作的独一无二的陶瓷小礼物。
  在经过一年美学和机械学混合“洗礼”之后,大二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综合能力相关的专业课,如手绘设计、平面构成、心理学、人机工程等。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多面手,会建模,会画画,会做视频,会UI设计,会徒手做模型……而且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很多样,比如在学平面构成这门课时,老师为了让我们体会触摸“肌理”的感觉,让我们去寻找二十种自然纹理,并拓印下来。同学们可是绞尽了脑汁,不要说树叶、木板这种常见的材料,就连学校人工湖里的锦鲤都有人虎视眈眈,想拿去做鱼拓。在那半个月的时间里,在校园里东奔西跑“捡垃圾”的,一定是我们班的同学。
  扎实掌握了必备的技能之后,大三大四的课程开始朝着就业方向开设,比如视觉传达设计、汽车设计、环境设计、设计管理、机械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等。汽车设计这门课,可是班里男生最喜欢的课,老师会教我们如何系统设计一辆汽车的外观,讲得特别仔细,如跑车和轿车的尺寸比例、颜色和材质如何选择等内容都会一一讲解。在最后的大作业中,有的同学设计了非常具有科技感的概念跑车,有的同学则设计了可以穿越沙漠的大型越野车,而我选择设计了一款适合女孩子,外观圆润可爱的紧凑型小轿车。
  做设计最忌讳“闭门造车”,所以即使课业再繁忙,我们也会抽空去全国各地看优秀的展览,包括材料展、家电展、广交会、车展等,不但能拓宽眼界,提升审美能力,还能为将来就业做准备。大四时老师安排我们去华晨宝马和中国一汽进行实习。在长春的中国一汽集团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解放卡车生产线,见证了在现代工业流水线上,小小的零件一步步被组装成三米高的卡车,然后一步步被销售到全国各地的过程。在沈阳的华晨宝马公司实习时,我们正赶上了一款新车的研发阶段,有幸看到了第一版的模型车,它充满了德系车特有的理性严谨,又不乏宝马车一贯的活跃动感,在我们这些普通学生眼里堪称完美。然而公司的设计师仍然觉得不满意,几位设计师激烈地讨论如何改进外观,如何让它更适合中国的市场。我们认真地听了很久,再回过头来反思之前自己做过的汽车设计作业,又有一番新的体会。
  小班制,有温度
  我们班有27个人,跟机械学院其他专业动辄六七十人的班级比较,算得上是小班了。系里共有6个专属的工作室,教师10人,成天围着学生转,作业一对一批改,老师还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逃课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会变成我们的朋友,不仅和我们讨论学习,还讨论生活,讨论个人感情。我非常喜欢小班上课的氛围,轻松自在,我们可以和老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年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课业压力重,经常熬夜做作业,在与同学的比拼和竞争中难免偶有失落,会自我怀疑,但是我都挺过来了,很庆幸我度过的是收获满满的四年,而不是浑浑噩噩的四年。
  广阔世界等你来
  工业设计给了我们广阔的择业空间,我们班很多同学毕业后都有了不错的“归宿”。在大四时我认真思考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向,最后決定找视觉设计相关的工作,如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最初我想进入当时非常厉害的互联网公司,但经过重重考虑,在众多选项中,我最终选择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家电企业,成了一名CMF设计师,主要工作是为家电设计符合它们气质的材质、颜色和纹理。理科出身的我在制造业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入职至今,我已经参与设计上市了多款产品,每当听到消费者说“这个看起来真漂亮”时,我都会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价值。我有一位同学在校时非常喜欢做手工模型,尤其是概念汽车的油泥模型。他心思细腻,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他的毕业设计产品在展览时被一家车企一眼看中,于是他被招进去成了一名油泥模型师。更有喜欢做理论研究的同学,选择在国内读研后进入设计院或者留在高校。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出国深造,学习更顶尖的知识和技术。
  工业设计适合有创造力、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去报考。随着热度的上升,它的录取分数也水涨船高。需要注意的是,每所高校研究的专业方向是不同的,例如有的高校做军工,有的高校做航天飞行器,有的擅长农用机械,有的更擅长轻工业小产品,等等。大家在报考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选择。
  新的时代瞬息万变,唯有不断创造才能跟得上风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双手把世界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吧!
  小贴士
  工业设计VS产品设计
  许多同学容易将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这两个专业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个非常相近但有所区别的专业。工业设计多设置在机械学院下,招收理科生,学习内容不但包括设计学,还会包括大量的机械学知识,注重设计与生产相结合,学生毕业时获得工学学位;而产品设计大多设置在艺术学院下,招收艺术生,学习内容偏向美学和设计学方向,追求产品的美感,学生毕业时获得相应的艺术学学位。
其他文献
与朋友出游时,因路途遥远,我便刷了下手機。“噢,都是娱乐圈和篮球的内容。”朋友凑过来,瞧了一眼我的手机说道,“你也入群了?”听他这一说,我觉得诧异。见我不解,他跟我说:“平时你关注什么,平台也会多推送什么,这就是入群了。”  入群了,是入哪个“群”了?忽然间,我有种不协调的感觉。虽然他说得在理,但我并不认同,毕竟自认是博览群书、对知识多捞多得的那种人,怎么就突然成了“群员”了?关键是自己并不想被归
期刊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高三伊始我郑重其事地在笔记本首页写下这句话,像一剂镇静剂,仿佛这样便能让所有的焦躁不安和迷茫无措有所遁形,也使自己在“前程”二字上死磕却寻不到落脚点而开始信马由缰的内心重新安定下来。  难由易就,大由细成  我的高三带着一个说差不差,说好也不好的成绩开始,可谓极“中”,极“庸”。我记得郎平教练说过:“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可当时的我却错误又偏执地以为“只要努力
期刊
那年深秋,仍是火辣辣的太阳。我拖着疲乏却内心坚定的身体走在偌大的大學校园里,痴痴地看着手中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的退学申请表。我意识到是真的要退学复读了,我没有退路了。  辅导员问我退学原因,我说:“复读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复读我肯定会后悔一辈子。”所以为了这“灼人”的遗憾,很快,次日我就搭上了从头再来的末班车。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以复读生的身份回到高中母校,体验可谓是百感交集。前一天还在大学吹着空
期刊
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求学求知的道路上,可光有吃苦的精神,远远不够,还要有正确的“方法论”指引。否则,付出的努力一点没少,但收效甚微。在备战高考时更是如此,大家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最大化的成绩,所以老师同学们各显其招,各有各的宝典秘籍,我亦然。而我的宝典不仅陪我度过了高考,还伴随我之后大大小小的每一场考试。  现在,我把我的“修炼”经历分享给大家。  “死记硬背”
期刊
《活着》——“活着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据说余华偶然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这位老黑奴命运多舛,亲人相继离去,但他仍然能够乐观地对待这个世界。余华受其启发,写下了《活着》。  小说主人公福贵,少时顽劣不羁、嗜赌成性,把自己家的100多亩地和大房子给赌输了。他的生活因此一下子由云端跌落到泥潭:家变成了茅草屋,他从少爷变成了农民,搬家前父亲不小心
期刊
“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老校长的两问还犹在耳畔,“求是创新”的校训亦牢记心间。转眼间,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已经度过了百廿春秋。无数浙大学子怀揣梦想,服务社会,汇成了新中国历史上那些灿若晨星的名字:李政道、叶笃正、谷超豪、程开甲、林俊德……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浙大坐落于美丽的“人间天堂”——杭州,曾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但是如果你觉得
期刊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奋志安攘。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湖南大学校歌  这首是每一个湖南大学(以下简称“湖大”)学子都能脱口而出的校歌,我们平时嘴巴闲了就唱一唱,脑袋放空想一想。对湖大新生来说,仿佛学唱了校歌才是真正地被湖大所接纳。从新生入学典礼第一次听、第一次学、第一次唱,到细细品味歌词中的内涵韵味,再到最后竟变
期刊
NO. 1·狐狸  武汉大学的狐狸“珞珞”可谓是国内高校中最负盛名的校宠了,几年前,一位教师在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发现了它,从此它便走进了武大师生们的视线里。大家都很喜欢这只美丽的狐狸,给它取名为“珞珞”,意思是珞珈山的精灵。珞珞从不怕人,十分有灵性,时常下山来“巡视”校园,或是在林荫小道上悠闲散步,或是和“小伙伴”流浪狗嬉戏,给本就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又增添一丝神秘色彩,让无数网友羡慕地表示“又是别人
期刊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是广东省最高学府,是全国排名前十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它不仅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还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山大学
期刊
提到人工智能(AI),你会想到什么?是《星球大战》《终结者》《漫游太空:2001》里似乎和你我一样拥有生命的神秘机器人?还是在围棋界杀遍世界棋手,用机器力量对抗人类大脑的“阿尔法狗”(AlphaGo)?抑或是如今各种社交媒体里铺天盖地的“高薪”字眼?  在近几年里,“人工智能”似乎像一个横空出世的耀眼的明星,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好像在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知道了AI,都能侃上两句:“人工智能才是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