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 要】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浙一医院进修期间收治手术行下肢手术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20例患者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120例患者中有112例患者麻醉效果令人满意,满意率为93.3%。其中有6例出现硬膜外导管置入困难(4例退出或旋转置入成功,2例更换穿刺间隙置入导管成功),有2例患者脑脊液出现回流不畅。腰麻后的15min患者收缩压降低20%,舒张压降低15%,给予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10min以内,患者血压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共同特点,能改善传统麻醉效果,具有见效快和麻醉完善的优势,可以使患者肌肉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已经替代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是下肢手术与腹部手术最佳麻醉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临床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麻醉方法,具有腰麻效果迅速和阻滞充分、药量小的优势,也发挥了硬膜外麻醉中长时间起效满足手术需要和术后镇痛的优势。腰硬联合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下肢手术和腹部手术的临床麻醉中应用[1]。本次研究中,随机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浙一医院进修期间手术行下肢手术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麻醉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浙一医院进修期间手术行下肢手术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有28例年龄在10~15岁,有77例患者年龄在16~60岁,有15例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120例患者手术种类有剖宫产、直肠癌根治术、肛周手术、前列腺和输尿管中、下段经尿道碎石和电切术、髋关节及下肢手术等。
  1.2麻醉适应证标准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范围在麻醉平面小于T6以下所有手术,但是,也要注意适应症患者,例如:有重度高血压或低血容量、心功能不稳定患者在手术时,就要慎重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外伤严重的患者也要注意,搬动时很容易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所以,不适应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于年纪过大的人群麻醉平面要小于T8,所以,尽量不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2]。
  1.3麻醉方法
  120例患者在术前肌注,选择药物鲁米纳,药量为0.1g。进入麻醉室要为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静脉输注,应用单点穿刺法。下肢手术的患者选择L3~L4进行穿刺,腹部和盆腔等部位手术选择L2~L3进行穿刺,应用一次性的AE-E/S穿刺包和针内针法,选择16号穿刺针刺入患者硬膜外腔,再用25G笔尖式腰穿针由硬膜外穿刺至患者蛛网膜下腔,直至脑脊液,再为患者注射药物布比卡因,药量控制在5~15mg,把腰穿针拔出后,朝患者头侧进行硬膜外导管的置入。按照手术需要,对麻醉平面进行调控,始终把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3]。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112例患者麻醉效果令人满意,满意率为93.3%。其中有6例出现硬膜外导管置入困难(4例退出或旋转置入成功,2例更换穿刺间隙置入导管成功),有2例患者脑脊液出现回流不畅。腰麻后的15min患者收缩压降低20%,舒张压降低15%,给予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藥物的10min以内,患者血压恢复到麻醉前水平。
  3 讨论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把麻醉药物向患者蛛网膜下腔进行注入,使患者脊神经根受到阻滞,使神经根支配区域有麻醉效果,这种麻醉方法也称作椎管内麻醉。按照不同的注入部位,可以分成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阻滞等。其中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随着穿刺技术中“针内针”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我国下肢手术与腹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4]。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临床麻醉效果好,可以有效实现对神经的阻滞,而且局部麻药的用量小。本次研究中,120例患者中有112例患者麻醉效果令人满意,满意率为93.3%。可见,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极佳,失败率低,尤其对下肢手术与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麻醉效果极佳。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现了优势的互补,通过本次研究所选120例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可见只有掌握以下方法,才能实现最佳的麻醉效果,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使麻醉成功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临床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并非简单操作,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一定要摆好患者体会,以轻柔的动作在患者椎间隙中央和后背保持垂直状态下进针,相反则很难成功穿刺[5]。
  麻醉师要掌握麻醉与用药的衔接。当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或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首次用药有很大的时限区别,例如:对下肢手术对肌松要求不高,只需要进行镇痛处理,可以为患者注射药物布比卡因,保持2~3h的药效,在手术过程中,对硬膜外已不需要再追加用药。而腹部手术对肌松有着极高的要求,麻醉药效果受时间影响会不断下降,所以,应用硬膜外麻醉和用药要保持衔接度,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实现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稳麻醉。
  总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能提高患者麻醉成功率,使麻醉效果与麻醉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麻醉技术联合应用需要严格规范麻醉管理,为麻醉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与风险。所以,临床具体应用时,一定要提高麻醉管理,预计有可以出现的并发症与风险,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曹灵敏,李胜德,马桂芬,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12):742.
  [2]胡德志.腰硬联合阻滞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35-736.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522.
  [4]李新艳,孙墨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风险与并发症[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355.
  [5]刘春鸣,邓立光,帅培玉,等.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风险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5):678-67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COPD的患者80例,对其不同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结果:以心律失常(包括严重心律失常)、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异常率最高,且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结论:在COPD患者中及时行12导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总结和分析神经康复支具对桡神经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随机抽取到的38例桡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比较探究,其中康复支具组20例、对照组18例,分析两组患者桡神经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 在3个月的时间内,采用康复支具的桡神经损伤患者康复后保持良好的概率为70%,对照组中优良的比例为27.78%(P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在腰肌劳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接受冲击波治疗的40例腰肌劳损的患者。结果:40例腰肌劳损的患者中,36例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有效率达90%。结论:体外冲击波对腰肌劳损疗效明显,可以大力推广。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腰肌劳损;治疗价值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病使用BI-RADS分级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200例乳腺病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BI-RADS-US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级诊断。结果:依据BI-RADS-US分级诊断结果0级8例,1级10例,2级39例,3级77例,4A级37例,4B级16例,4C级11例,5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这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收检的2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采集后的不同时间点(0h、4h、8h和24h)对不同的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不同血液指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分析存放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各项血液检测指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其中给予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53例设为观察组,其余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给予麻醉药物剂量明显不及对照组所用剂量高(P<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的CT表现特征,提出CT复查的重要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至2012年本院35例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回顾性分析血肿的CT影像学特征、征象出现以及变化时间。结果:迟发型颅内血肿的类型为脑内血肿22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4例。发现血肿的时间为24小时~3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 要】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活动在胃肠道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 80 例胃大部切除术和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实施早期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观念进行下床活动。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期间不适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生化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医院检验科的整体的工作效率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常规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好坏会对检验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医院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生化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关键词】常规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  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