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传统居住文化特征比较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其文化艺术历来深受中国的影响,同时也发展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本文以中国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①和朝鲜时代上流住宅为中心,对中韩传统居住空间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来了解中韩两国的传统居住文化。
  关键词:中韩传统;四合院;居住空间;上流住宅②
  本论文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中韩传统思想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第二部分将传统居住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从传统居住生活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影响两国居住文化发展的因素,找出两国传统住宅发展的一些渊源关系,希望能抛砖引玉,为两国在交流合作中加深相互的理解提供一些依据。
  0 绪论
  研究背景和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中韩两国特有的传统居住文化特征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和范围: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国和韩国居住文化比较研究分析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中韩传统思想比较分析、中韩居住形式比较分析、中韩居住生活比较分析、结论。在研究范围方面,从中国和韩国时代性和空间性研究选定基准和范围。中国研究范围在1368~1911年的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住宅;韩国研究范围在跟中国传统住宅类似时期,地形、气候以及类似时代背景的1392~1897年安东庆尚北道具有代表性的居住样式“口字型”韩屋进行比较分析。
  1 中、韩传统思想之比较
  中国居住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稳定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思想体系是从易学和儒家思想出发。易学中的风水思想对居住环境的选址、规划、方位、光照气流、上水走向、风向气候、环境呈现、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大。儒家思想中的君、父、夫的绝对权威性对居住空间的影响较大。
  韩国也从中国古代引进佛教和儒教思想后,吸取礼文化和孝文化把它应用到了居住形态上,并曾经把此礼仪用到王室礼仪的文庙祭礼和宗庙祭礼上。这些丰富的宗教礼仪虽然起源于中国,但目前仍然遵循它们的国家却只有韩国。
  2 中、韩传统居住形式之比较
  中国传统居住空间代表形式为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住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结构、材料、施工方法上,都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起以高墙形成口字形,成对称形式。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它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象征。王府大门是最高形式,其次有广亮大门、如意门、墙垣门等。广亮大门只有有官位品级的宅第方可使用。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各三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共17间。四合院属于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柱、梁、槛、门窗、隔扇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和玻璃纸,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四合院内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有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中生火。土坑内空,火进入坑洞,炕床便被烤热,人睡在热炕上。
  韩国的传统居住空间形式是韩屋。韩屋的特点体现在兼顾地形和季节气候的分布和结构上,即所说的“背山临水”。通常韩屋建在后面有山前面有水的地方,而且考虑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在房间里设计暖炕设施,在结构上采取宽敞过厅的形式,以便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韩屋的建筑材料虽然也是木制为主,但是考虑到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因,多以原木色为主。窗棂装饰为了能看见远处的美景,相对中国窗棂形式少了许多装饰性。
  3 中、韩传统生活形式之比较
  中国传统居住方式是在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里生活。一般建筑得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五进院等等。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或为屏门、垂花门)进到正院。这二道门是四合院中装饰的最华丽的一道门,也是由外院进到正院的分界门。在正院,小巧的垂花门和它前面配置的荷花缸、盆花等,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庭院图景。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家里的女眷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韩国的传统居住生活方式是在韩屋生活,按阶层的不同分为上流和中下层住宅。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的上流住宅,深受儒教思想的影响,根据性别、年龄、身份的不同,具体安排也不同。舍廊是男主人就寝、会客、读书以及用餐的地方,里屋是女主人和小孩子们居住的地方(偶尔也是夫妻共用之处),下人们住的地方叫行廊,供奉祖先的是祠堂,还有宽敞的大厅。其中里屋设在最里面,通常里屋间直接开设可以外出的门,女性多走此门。孩子们小的时候留在里屋,长到7岁,男孩子搬到舍廊,而女孩子继续留在里屋。韩屋的主要特点是在按照男女有别的思想,夫妇别寝。在保暖方面的特点是房间里设置暖炕,在结构上采取宽敞的过厅形式,以便于良好的通风效果,冬暖夏凉。
  4 结论
  从传统思想方面看两国都讲究风水地理,崇拜祖上,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以及等级制度。其中不同之处,中国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大门设置在东南位视为大吉;韩屋则是所有房间都朝南向视为大吉;四合院的祠堂设置在正房,四合院的中心轴上,韩屋的祠堂和居住空间分离,多数设置在住宅的东北方位;男女有别体现在四合院通过垂花门限制男女空间,长子睡上房,女儿睡后罩房,韩屋男女空间分离,夫妇空间分离。从居住形式方面看中国和韩国的传统居住空间配置构成和样式相比,中国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外向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庭院院落为基本特征的。内向各个房间开窗面向庭院,可以看见天空的开放式特征。这种高墙深院的空间配置跟中国的平原多的地形,东北冬冷夏热的气候,等级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韩国则注重顺应自然,在总体布局和空间构成上表现为非对称性特征。外向虽然墙比较低矮,但是却看不见建筑内部为基本特征,内向各个房间开窗可以看见远处美景的开放式特征。这种空间配置跟韩国的山地多地形,在满足私密生活的情况下,可以看见远处的景色。从传统生活方式方面来看,韩国体现了强烈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特征,其中夫妇别寝为韩屋建筑的一大特征。中国的传統居住文化在东亚文明圈里具有自创性特征。而韩国的传统居住文化受中国文化,经吸取,本土化后,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居住文化发扬光大,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注释:①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式平面布局的北房传统住宅的统称。
  ②朝鲜时代的住宅根据社会身份制度分成三类:庶民住宅,中流住宅和上流住宅。
  参考文献:
  [1] 贾珺.北京四合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其明.北京四合院[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翁立.北京的胡同[M].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4]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姜英焕.韩国居住文化历史[Z].记文堂,1991.
  [6] 孙世覌.广泛的看中国住宅[Z].梨花堂,2001.
  [7] 韩国传统建筑研究会.韩国传统建筑-民宅建筑(上、下)[M].黄通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产学结合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该种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全面地培养综合型人才,为高等院校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等院校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产学结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设计教育改革;产学结合  0 前言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对于高校的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对于实践性强、创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的美术基础课程是美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存在水平的差异,这就需要高校美术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中除了对学校生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加强他们对所学门类的热情和兴趣,这对大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基础课程中的命题绘画“自画像的创作”为例,了解创作课程在高校美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创作课程不仅仅是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更应在学生刚开始
期刊
摘 要:广场是公共空间设计的典型,它有着城市客厅的美誉,是城市特色形成及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城市广场的设计需要拓宽我们的设计思路,重视人的行为、心理等多种客观因素。本文以汕头人民广场的设计思路为例,探讨了在广场设计中应该重视的一些要点。  关键词:城市文化;艺术空间;公共活动  1 把握设计主题  滨水广场的空间设计不是指单纯的技术问题,它应该与社会及个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及从人们经常发生的区位活
期刊
摘 要:近几年绘本图书已经广泛出现在动画产业的各个领域,从绘本到电子图书、儿童节目、影院动画,再到艺术动画短片,绘本与动画的结合无论是从商业性还是艺术性都散发着不容小觑的光芒。2010年10月16日,一部美术风格简单、以剧情取胜的,由绘本改编的剧场动画《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在日本全国公映。整部影片摒弃了大热的3D技术,而是延续了原著绘本中二维手绘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温馨的故事,给观看影片的人
期刊
摘 要: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个社会、经济与文化剧烈变革的时代。加之科技发展、材料变革的日新月异,中国的本土设计也渐入了一个更加繁荣同时也较为混乱的阶段,传统与现代的衔接转化亦成为讨论的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风”设计从历史渊源上的分析以及对当下的一些“中国风”设计的解读来探求现当代中国设计的走向问题。  关键词:中国风;设计;传统;现代  0 引言  关于“中国风”的话题近些年被讨论得十分频繁
期刊
摘 要:在企业的网站建设中不单只考虑到使企业的网站成为专业的宣传营销平台,还应考虑到企业网上形象与网下形象的统一性。企业的网站营销始于网站策划,网站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站运作的效果,而网站中信息的顺势引导对于网站的运作至关重要。网站是企业展示形象、介绍产品和服务、体现其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借助Internet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其界面元素的排列方式、色彩甚至是文字字体、大小都可向用户提供相关
期刊
摘 要:高职传统音乐教学方法限于老师对学生的二维化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学习的创新性、互动性得不到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限制,学习的效率较低。针对这一弊端,作者对音乐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利用wiki软件平台进行音乐教学,使得老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共同建设,打破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互动性完全开发出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实现教学的多维化。  关键词:音乐
期刊
摘 要: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当代的造城运动的浪潮下湮没自己的个性,城市公共雕塑呈现出主题重复相似、表现形式趋同,城市公共艺术特色逐渐衰微。本课题通过对不同城市公共雕塑进行探讨,提出客家城市的公共艺术要体现地域文化,创作符合新时期公众意识的艺术形式,突出赣南客家城市的鲜明个性。  关键词:地域文化;公共雕塑;客家城市  1 城市公共雕塑  雕塑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它
期刊
摘 要:养生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古有长生不老之说,现如今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养生,而保健酒就是重要的成果之一。中国大冶劲酒作为保健酒的领军品牌,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的。本文以视觉化养生为出发点,解析中国大冶劲酒的视觉推广,包括大冶劲酒现有视觉的分析、养生概念的视觉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以及对大冶劲酒现在视觉系统的分析再塑造。  关键词:养生;视觉传达;大冶劲酒;视觉推广  0 前言  “养
期刊
摘 要:本文是结合本次创作谈玩偶的成长和社会阅历来阐述一个泰迪熊在成长中的社会体验。这就离不开对社会及社会对人类影响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凝固;创作;符号  1 玩偶的社会生活  社会学: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了社会生活的种种方面和问题,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前哲们对其做出了总结和阐释。社会学的综合属性,导致研究社会学问题上,对于研究题材和研究方法都要具备广泛性。再者,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