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更高处“漫溯”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勒·马斯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音乐天才,他在歌剧领域创作颇丰,其作品既具有贴近时代的文学性,又饱含了难以启齿的人性,整体带有明显的法国风格。《泰伊斯》便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此次国家大剧院擘画的《泰伊斯》可谓精彩之至,本文即是从此部歌剧的舞台、角色、代表曲目等方面探析了《泰伊斯》在国内的首次演出。
  关键词:《泰伊斯》 首演 更高处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144-02
  纵观19世纪的歌剧,包括大歌剧、轻歌剧、喜歌剧、抒情歌剧,皆与法国有关。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歌剧极富浪漫,下半叶,托马作为抒情歌剧的领军人物,在法国音乐中融入了18世纪末与19世纪的音乐特点。马斯奈作为托马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受到了他的影响,《泰伊斯》便继承了诸多法国歌剧的创作手法,它是马斯奈的暮年之作,也是作曲家较为著名的一部作品。作为法国歌剧在国家大剧院的第四次上演,坦白讲,此次演出对笔者的吸引有三:其一,《泰伊斯》作为法国歌剧的典范第一次进入国人的视线;其二,普拉西多·多明戈的倾情加盟为演出的成功提供了保障;其三,家喻户晓的《沉思曲》终于可以聆听到合唱的版本。
  一、舞台——荆棘冠冕与红色陷阱
  本次参与《泰伊斯》制作的团队阵容强大。从整部歌剧的舞台布景来看,巨大的维纳斯神像、耀眼的荆棘手杖、极度逼真的沙漠、异常华丽的宴会场景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禁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巨大的荆棘冠冕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演出伊始,具有东方色彩的音调缓缓行进,遥远的拜占庭时期,在一望无垠的埃及沙漠里,年轻的修道士阿塔纳埃尔正在苦苦修行。此时,舞台上空渐渐落下一个巨型荆棘王冠,它随着演员的演唱时而旋转,时而上下移动,犹如无数裸露的人体骨骼串联而成的巨大环体,仿佛在警示着人们不要滋生任何虚妄的执念。
  随着阿塔纳埃尔梦境的荒诞无度,王冠的颜色有所转变,尤其是在僧侣们的劝阻与个人的一意孤行下,王冠转变为浓艳的红色。看似简单的设计,似乎预示着欲望的不断加深。它犹如嗜人的红色陷阱,迸发着热烈的火焰,疯狂地诱引着男主人公的思緒,吮吸着他那自认为神圣超凡而又无可匹敌的狂热的精神血液。
  在后两幕的场景中,王冠有时隐匿在一片昏暗之中,有时凌驾于一席洁白之上,它犹如一个永不消逝的强力符咒,使主人公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来回游走,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渐渐迷失,直至理想之境的对立面,承受着肉体与心灵的鞭笞与折磨。
  二、角色——突破界限与寻觅自我
  角色的塑造是一场演出成功的关键。此次演出,在女主角的选择上,国家大剧院特意邀请了埃尔莫奈拉·亚赫。亚赫现在是一位活跃在斯卡拉、大都会、英国皇家歌剧院等世界顶级歌剧院舞台上的当红女高音歌唱家,其音色圆润而又细腻,虽不华丽但极富气质,非常适合表现色彩丰富的法国歌剧。她的出场极为隆重,被人奉为“维纳斯”的她高贵而不可一世,女王般沉重的头饰与极富诱惑的妆容,再加上鬼魅般的嗓音,不仅令舞台上的演员为之倾倒,也让在场的观众痴迷万分,相信在此之前她所饰演的茶花女“薇奥莱塔”一角为此剧的表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二幕的第一场,亚赫演唱了《告诉我,镜子,我的美貌将永驻》,它是全剧较为出名的唱段,也是难度系数较高的唱段。亚赫面对着镜子,看着镜子里那娇艳的容颜,慢慢地将身体紧靠在倾斜的镜子上,发出对于青春的疑问。当她的身体在镜子上缓缓滑落,无助的语气渴望着应答,突如其来的的畏惧涌上心头时,两声无解的苦笑结束了整个唱段。在亚赫歌声消失的那一刻,笔者的眼泪夺眶而出,此时乐队齐奏,仿佛要吞噬所有,淹没空气中回荡的不安与惆怅。
  至于本剧的男主角,自然不必作过多介绍。自2014年起,多明戈曾多次加盟《泰伊斯》,先后在洛杉矶歌剧院、萨尔兹堡艺术节、巴塞罗那里西奥大剧院等出演其中的阿塔纳埃尔。此次演出最吸引笔者的是他胜任的声部为男中音,剧中扮演的是一名年纪虽轻但功德无量的修道士。也许有人会质疑多明戈是否因为年事已高,对男高音的唱段没有太大的把握才选择了男中音,其实不然。从角色的过渡来说,多明戈其实在歌唱生涯的早期是一名男中音,之后经过对自身机能的不断训练与调整,才成为了一名男高音,因此他的声音既有男中音的厚实,又有男高音的辉煌,是一名较为特殊的、有胸腔的男高音。由此看来,他选择饰演一个男中音的角色完全在情理之中。当天的演出无论从其表演还是从歌唱而言,堪称无可挑剔,再加上他那具有抒情性的嗓音,使得此部法国作品韵味十足。
  在男女主角方面,亚赫和多明戈两人都完成了对于角色的定位与突破。亚赫作为当今炙手可热的歌剧演员,她不负众望,用动情的嗓音与精湛的演技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既风情万种又无比虔诚、既贪图享受又深感熬煎的泰伊斯。多明戈作为一名造诣颇深的艺术大师,在声部与年龄的诸多因素下,不仅用满怀的艺术热情与崇高的人格魅力让大家了解到他的全新转型,还唤醒了一部沉睡已久的“遗珠”之作。两人都极力地在角色中完成进一步的突破,在不断的突破中又寻觅到更适合作品的自我,随即在找到自我后抛弃了自我,之后在突破界限后又划清了界限,使得塑造的角色多变而深刻。
  三、《沉思曲》——生命的间歇
  《沉思曲》作为一首间奏曲,其知名度远远超过了歌剧本身。与此同时,它也是此剧上演除了多明戈加盟之外的另一大亮点。
  全剧第一幕的两场对比较为明显,第一场体现了宗教的圣洁与庄严,第二场则描绘了市井生活的繁华与奢靡。与第一幕不同的是,自第二幕第一场泰伊斯的唱段后戏剧性逐步彰显。一段强烈的内心挣扎过后,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经过指挥微妙的控制,在乐队柔和的伴奏下,乐团首席缓缓地奏出冥思般的旋律动机,带有倾诉意味的的长音仿佛一双温暖的小手,抚摸着你的额头,拂去你心中的任何不安、恐惧还有忧郁,带领你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天国。紧接着,渐渐堆积的情绪不能自己,似乎要急切地带你领略这圣洁之地。随后,人声慢慢地渗透在管弦乐队之间,仿佛虔诚的送行队伍,它们将泰伊斯的灵魂不断推向高处,直至抬头可以仰望到上帝的云梯。   此曲除了在上述部分完整呈现外,在第三幕又以片段的形式出现了四次。从戏剧发展的角度探究,“冥想曲”出现的不同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符号化意义,对表现人物、场景、情节都起到不同的作用。[1]全曲结束在高音区的属音上,笔者认为这是马斯奈作曲较为精妙的地方。在一段灵魂的奇妙旅程后,它宛若一个问号,轻扣着每个人的心扉;又好像一个省略号,带给你无限的思考。相信当听到此曲时,每个人都会联想到自己,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番清澈的洗礼。
  四、主题——向更高处“漫溯”
  法国歌剧是19世纪歌剧史的华章,是文学与艺术铸就的精灵。[2]的确如此,19世纪的法国歌剧与当时的文学息息相关。此部歌剧便是马斯奈根据法国作家法郎士1890年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在情节方面,歌剧在小说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删减,但是主题依然不变,依然是“灵魂与肉体的纠缠与对抗”。
  这般令人备受煎熬的主题,对于男、女主人公而言,无论是此时的基督徒,还是彼时的非基督徒,他们的目標只有一个,那便是向更高处“漫溯”,而其中的“更高处”则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向他们认为比此刻更好的下一刻进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虽然很小的时候便已受冼,但迫于生计,只好委身于权势之人。在经过一番说教过后,她重新唤起了对宗教的信仰。而男主人公少年时代过的是混乱的异教徒生活,二十岁时经神父训诫后脱胎换骨,不幸的是,在度化别人的途中自己却身陷囹圄。男女主人公在不同的阶段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他们认为比此刻更好的下一刻才导致了之后的局面。其二是向灵魂与肉体的徜徉地进发。不难发现,男、女主人公其实在各自的同一阶段时,要么享受肉体的欢愉而承受灵魂的谴责,要么强忍肉体的折磨而接受灵魂的涤荡。因此他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块灵魂与肉体的徜徉地,只可惜他们都无功而返。阿塔纳埃尔对泰伊斯的爱也许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总体而言,此次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是相当成功的。马斯奈的歌剧专家、出生于马斯奈故乡圣埃蒂安的富尼耶指挥准确而独到;导演安纳充分挖掘了作品的象征内涵与哲学意味,同时又不拘泥于剧本,给予了此剧不小的突破;女主角亚赫的出场仿佛印证了小说中她便是美丽世界的中心;男主角多明戈作为一张世界名片,虽然已77岁高龄,对角色的把控细致入微,令人折服;几位参演的中国年轻歌唱家在几位大师的影响下也展示了自身扎实的音乐功底;曾经被洛林·马泽尔盛赞的管弦乐队与合唱团,在所有人的精心配合下发挥出了超高的艺术水准。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大剧院正在向卓越迈进,在向世界靠近,在向音乐的更高处“漫溯”!
  参考文献:
  [1]邓书夏.灵与肉的挣扎——马斯涅歌剧《泰伊斯》研究[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
  [2]胡郁青,丁晓红.19世纪法国歌剧沿革探微[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02):109.
其他文献
摘要:西方艺术发展历时悠久,每一时段的艺术风格形式都有其基本特征。本文以艺术的创新、变革使得艺术生命得以延续为切入点,着重介绍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并分别以马奈和达·萨利为例,探讨艺术的革新突破才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主流和前景。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 革新 后现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30-02  从原始艺
期刊
摘要:本文以长笛演奏理念与方法为研究对象,以管乐重奏作品为个案,对其中的长笛音准问题进行详细的演奏分析与技术解读。笔者认为,培养正确的音准观念重点在于建立绝对音准与相对音准的内心听觉理念,并在具体的演奏实践中不断感受、熟悉、综合分析,达到理念与技术之间的融汇贯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  关键词:长笛音准 管乐重奏 演奏技术  中图分类号:J64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
期刊
摘要:民族舞剧《东坡海南》由海南省歌舞团出品,该剧根据苏东坡流放海南的史料记载编排,通过“翁嫡南荒”“黎汉兄弟”“桄榔劝学”“天涯学堂”“鸿雪大梦”五幕叙事,书写出一个立体生动的苏东坡垂老投荒海南三载。以宝贵的民本思想、朴素的民族平等意识,开荒辟野、兴办学堂、凿井取水,在生命逐放的苦难岁月与海南黎汉同胞们结为兄弟姐妹的故事。  关键词:《东坡海南》 舞剧创作 艺术评论  中图分类号:J723.12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近些年舞蹈演艺市场及各种舞蹈演艺周上涌现的非体制内舞蹈编导和舞者,并根据大众媒体提出的“独立舞者”现象和定义进行整合,结合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脉络,对“独立舞者”这一舞者身份进行追根溯源,更加透彻地了解“独立舞者”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独立舞者” 创作 职业 定义 溯源  中图分类号:J7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76-02  《北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素描基础组成要素的逐一分析和解构,以及这些要素在素描中各自的位置和作用的阐述,帮助我们了解素描基础组成要素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在素描实践中的不同应用和物化介质,着重强调了形体对于素描的核心作用,及其他基础要素是如何围绕这形体这一核心要素实现其存在价值的。上述表述对于素描学习的促进作用的范畴是内在的而非技术上的外在因素,这有助于我们全面的对素描学习和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基础要素 形
期刊
黄浩瀚 南昌理工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摘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而承担立德树人使命的正是教师。笔者对部分声乐专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中小学音乐学唱课的教学现状,引发了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指出要健全终身教育体系,高师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决定着中小学音乐学唱课的教学质量。在国家提倡终身教育的背景下,高师在师
期刊
摘要:舞台灯光设计是运用光和色彩作为表达语汇为观众提供视觉画面的造型艺术创作。舞台灯光设计属于整个舞美设计的一个分支,是舞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灯光在艺术演出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通过舞台灯光结合舞台布景、服装、音乐以及各艺术门类的艺术成果,将最终呈现的舞台环境达到统一化,创造出符合演出作品的舞台环境。舞台灯光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为其整个艺术作品增添新的色彩,在不同的艺
期刊
摘要:中外美术史课程在幼儿师专美术教学中被忽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美术史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在幼儿师专美术教育中卻不够系统,不成体系。幼儿师专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专业基础薄弱,在美术史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理解难、效率低、无兴趣等多种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翻转课堂、数字媒体技术、博物馆教学等多种手段的研究来提升幼儿师专美术史教学的趣味性,加强民族民间美术在课堂的融入,打造具有民族
期刊
摘要:《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梅峰导演的再创作改编为同名电影作品,将一出农场中的闹剧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当下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电影文本与原著小说的对比研究,探寻小众化的纯文学电影改编的难度、力度与向度,评析本部作品改编的完整度和超越度,理解“图像化”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文字边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 电影改编 视听语言  中
期刊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美术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近年来,为了有效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西作为在经济上属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区内各地特殊教育事业并未得到平衡发展,特别是广西崇左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笔者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校美术教育的基本情况,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这对广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