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组织认同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在西方已经成为组织行为研究的重要概念和关键变。它研究的是特定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具有一致性倾向的现象,所关注的是组织成员与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一致性从而完成组织目标。目前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多数是从完善立法、政府作用和工会组织等方面来展开的,从企业层面论述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理论还不多,这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模式往往以规范有序、公平正义为目标,组织还未纳入其研究视野。因此,从组织认同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组织认同 互惠原则 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
引言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日益加深,人才愈发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人才流失率惊人,企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更是给其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如何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使其心甘情愿的留在企业为企业效力是每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和谐劳动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公平正义"和利益协调与平衡层面,学者们也多从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多数是从企业方面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组织认同是个体与组织在价值、目标和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倾向,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认同。基于组织认同的和谐劳动关系希望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惠承诺"关系,达成企业与员工在心里与情感层面的融合。
一、组织认同研究的兴起
有关组织认同现象的大量研究是由西方理论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的。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人们的个体主题性意识逐渐提升,对自身的价值和在工作中的认识和感受有了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不断的合并和重组,组织变迁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员工流失和组织成员忠诚度的下降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组织认同研究的是特定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具有一致性倾向的现象,它强调与之和员工之间的双向承诺,因此对组织认同的进行研究成为企业和组织的迫切需要。
(一)组织认同的概念
组织认同实质特定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具有一致倾向性的现象,它在连接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量。不同的学者对组织认同的定义业存在诸多分歧,其中Patchen将组织认同定义为相似性、成员身份以及忠诚;Cheney则认为组织认同是个人将自己与社会场景中的元素加以整合的过程;Male和Ashforth认为组织认同是与组织一致,或是一种归属于群体的知觉;徐玮伶、郑伯壎则认为组织认同是个体定义自我的一种过程与结果,个体借由归属组织的过程,使自我概念与组织特性发生连结。目前组织认同公认的定义是个体与组织在价值、目标、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倾向。
(二)企业组织认同研究的必要性
从组织角度来说,组织需要整合组织成员将其命运同组织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协调行动完成组织的目标;从个体角度来讲,由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个体都不能离开组织而单独存在,个人只有把自己维系在一定的组织内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组织中,组织成员只有具有强烈的组织认同感,才会积极努力的参与组织的事务,才会为组织尽心尽力。而在目前的劳动关系下,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一方面企业将工人当做"生产机器",对工人的各类社会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工人将企业当做"谋生工具",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给企业的生产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将组织认同作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素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
二、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内容
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是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逐步建立和明确起来的。在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关系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一共识使得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对于我国社会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迫切性要求。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与特征
目前对和谐劳动关系内涵的认识还停留在"公平正义"和利益协调与平衡层面上。学者们也多从劳动合同、工资福利、民主管理与劳动权益、工作环境等方面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因此主要是基于规范有序、公平正义的角度界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这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组织认同界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目前的文献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职工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劳动关系相对稳定、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也即"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合作"。而上述理解所构建的劳动关系只能起冲突防范的作用,而不能有效的形成员工与企业目标、利益和行为的一致性,还不能建立双方"互惠承诺"的关系,不能达成双方在心里和情感方面的融合。
1、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缺乏深度挖掘。对和谐劳动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合作"的层面,期望通过立法或制度建设规范失衡的劳动關系。对和谐劳动关系应该包含的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融合还缺乏深度关注。
2、将工人看做是经济人和理性人。企业偏关心工人经济和物质层面的权益保障,对于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满足工人的自尊和归属感的需求还相当的缺乏。
3、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是消极的。期望通过政府或社会的力量来过规范企业的行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没有被深入挖掘,企业的主动行为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1、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者为中心的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得以科学发展就必须依靠广大的劳动者,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竞争力的最终形式是人才的拥有和劳动者智慧的发挥。无论多么先进的机械设备,离开了人的控制和管理都是一堆废铜烂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确保企业得到人才,发挥人才潜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和谐劳动关系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内在需要。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是企业产品质量、优质服务和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的集中反映.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句名言-"爱你的职工,他会加倍爱你的企业,搞好服务,创造满意的客户"。把员工当做"生产机器"的企业是不会跟上时代的潮流的。
三、组织认同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系
目前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多数是从完善立法、政府作用、工会组织、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来展开的,这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模式往往以规范有序、公平正义为目标,将企业置于消极被动和与劳动者博弈的地位,组织认同还未纳入其研究视野。而在金融危机后,全国总工会提出了"共同约定行动",这是当前我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新方式,提现了企业关爱职工、职工也关心企业的和谐理念,而这一理念也与组织认同也有很强的契合性。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组织认同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模式进一步深化了"共同约定行动"的含义,为构建和谐的劳動关系提供了指南和方向。
(一)组织认同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深层特征
工人与企业在价值、利益和行为上的认同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深层特征。规范公平是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谐的本质含义不仅仅是合法有序,价值认同与利益一致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深层特征。合法有序的劳动关系解决不了冲突的问题,达成组织认同的劳动关系则具有生产力的特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组织认同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方向
组织认同研究的是特定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具有一致性倾向的现象,所关注的是组织成员与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一致性从而完成组织目标,其这一理论概念符合"互惠原则",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指南。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保障工人合法权益的需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工人与企业互惠承诺的和谐劳动关系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
(一)管理理念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作为正在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思路,正在逐渐崭露头角。其本质就是从尊重人性的特征和规律出发,科学管理、开发人力、调配资源,从而尽可能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
(二)签署互惠原则的经济契约,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
经济契约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 。一般情况下,评价企业员工双方是否忠诚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看对方是否忠实地履行了他们之间签订的经济契约中的相关条款和内容。而我国的很多企业为了逃避某些职责和以务,而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是签订具有霸王条款性质的合同。因此,要想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双方必须签订对自身都有利的经济契约。这样可以使双方更容易接受,自觉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义务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三)从组织认同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将组织认同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关键要素,系统的整合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因素,突破将工人看做经纪人和理性人的局限,达到企业与员工心里和情感层面的的融合,这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重要的方面
(四)组建优秀的人力资源团队做好招聘工作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团队在企业的前进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招聘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通过好质量的招聘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各自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
(五)注重薪酬激励分配制度的同时,兼顾分配调整。薪酬分配是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内部员工中尤其突出。近两年,尽管企业加强了薪酬制度改革,提高了一部分职工待遇,但是相对目前高涨的物价指数,还是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在增加高层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人员收入的同时,更要适时兼顾基层一线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总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工会、法律等约束,更需要企业增加对员工心理和情感层面的沟通和协调,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企业不应该是消极或被动的,而应该通过主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达成工人的组织认同。
五、结束语
在当今时代,人才已经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摒弃传统的将工人看做生产机器的观念,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看做是互惠的,使组织成员与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一致性从而完成组织目标,进而达成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认同。总之,组织认同作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人才,实现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雪松.组织认同研究评述及展望[J].商业研究,2006.
[2]王彦斌.管理中的组织认同-理论建构及对转型其中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宝贡敏.组织认同研究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
[5] 陈微波.论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以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的融合为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05.
[6] 西蒙.今日世界的公共管理:组织与市场[J].新华文摘,2002
[7] 王霞.浅谈企业员工的忠诚度[J].2009.
作者简介:董云 ,性别:女,出生年月:1989、6,学校: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11级企业管理研究生。
关键词:组织认同 互惠原则 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
引言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日益加深,人才愈发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人才流失率惊人,企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更是给其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如何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使其心甘情愿的留在企业为企业效力是每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和谐劳动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公平正义"和利益协调与平衡层面,学者们也多从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多数是从企业方面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组织认同是个体与组织在价值、目标和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倾向,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认同。基于组织认同的和谐劳动关系希望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惠承诺"关系,达成企业与员工在心里与情感层面的融合。
一、组织认同研究的兴起
有关组织认同现象的大量研究是由西方理论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的。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人们的个体主题性意识逐渐提升,对自身的价值和在工作中的认识和感受有了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不断的合并和重组,组织变迁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员工流失和组织成员忠诚度的下降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组织认同研究的是特定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具有一致性倾向的现象,它强调与之和员工之间的双向承诺,因此对组织认同的进行研究成为企业和组织的迫切需要。
(一)组织认同的概念
组织认同实质特定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具有一致倾向性的现象,它在连接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量。不同的学者对组织认同的定义业存在诸多分歧,其中Patchen将组织认同定义为相似性、成员身份以及忠诚;Cheney则认为组织认同是个人将自己与社会场景中的元素加以整合的过程;Male和Ashforth认为组织认同是与组织一致,或是一种归属于群体的知觉;徐玮伶、郑伯壎则认为组织认同是个体定义自我的一种过程与结果,个体借由归属组织的过程,使自我概念与组织特性发生连结。目前组织认同公认的定义是个体与组织在价值、目标、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倾向。
(二)企业组织认同研究的必要性
从组织角度来说,组织需要整合组织成员将其命运同组织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协调行动完成组织的目标;从个体角度来讲,由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个体都不能离开组织而单独存在,个人只有把自己维系在一定的组织内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组织中,组织成员只有具有强烈的组织认同感,才会积极努力的参与组织的事务,才会为组织尽心尽力。而在目前的劳动关系下,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一方面企业将工人当做"生产机器",对工人的各类社会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工人将企业当做"谋生工具",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给企业的生产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将组织认同作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素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
二、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内容
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是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逐步建立和明确起来的。在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关系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一共识使得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对于我国社会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迫切性要求。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与特征
目前对和谐劳动关系内涵的认识还停留在"公平正义"和利益协调与平衡层面上。学者们也多从劳动合同、工资福利、民主管理与劳动权益、工作环境等方面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因此主要是基于规范有序、公平正义的角度界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这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组织认同界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目前的文献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职工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劳动关系相对稳定、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也即"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合作"。而上述理解所构建的劳动关系只能起冲突防范的作用,而不能有效的形成员工与企业目标、利益和行为的一致性,还不能建立双方"互惠承诺"的关系,不能达成双方在心里和情感方面的融合。
1、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缺乏深度挖掘。对和谐劳动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合作"的层面,期望通过立法或制度建设规范失衡的劳动關系。对和谐劳动关系应该包含的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融合还缺乏深度关注。
2、将工人看做是经济人和理性人。企业偏关心工人经济和物质层面的权益保障,对于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满足工人的自尊和归属感的需求还相当的缺乏。
3、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是消极的。期望通过政府或社会的力量来过规范企业的行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没有被深入挖掘,企业的主动行为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1、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者为中心的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得以科学发展就必须依靠广大的劳动者,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竞争力的最终形式是人才的拥有和劳动者智慧的发挥。无论多么先进的机械设备,离开了人的控制和管理都是一堆废铜烂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确保企业得到人才,发挥人才潜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和谐劳动关系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内在需要。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是企业产品质量、优质服务和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的集中反映.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句名言-"爱你的职工,他会加倍爱你的企业,搞好服务,创造满意的客户"。把员工当做"生产机器"的企业是不会跟上时代的潮流的。
三、组织认同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系
目前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多数是从完善立法、政府作用、工会组织、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来展开的,这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模式往往以规范有序、公平正义为目标,将企业置于消极被动和与劳动者博弈的地位,组织认同还未纳入其研究视野。而在金融危机后,全国总工会提出了"共同约定行动",这是当前我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新方式,提现了企业关爱职工、职工也关心企业的和谐理念,而这一理念也与组织认同也有很强的契合性。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组织认同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模式进一步深化了"共同约定行动"的含义,为构建和谐的劳動关系提供了指南和方向。
(一)组织认同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深层特征
工人与企业在价值、利益和行为上的认同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深层特征。规范公平是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谐的本质含义不仅仅是合法有序,价值认同与利益一致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深层特征。合法有序的劳动关系解决不了冲突的问题,达成组织认同的劳动关系则具有生产力的特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组织认同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方向
组织认同研究的是特定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具有一致性倾向的现象,所关注的是组织成员与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一致性从而完成组织目标,其这一理论概念符合"互惠原则",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指南。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保障工人合法权益的需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工人与企业互惠承诺的和谐劳动关系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
(一)管理理念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作为正在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思路,正在逐渐崭露头角。其本质就是从尊重人性的特征和规律出发,科学管理、开发人力、调配资源,从而尽可能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
(二)签署互惠原则的经济契约,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
经济契约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 。一般情况下,评价企业员工双方是否忠诚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看对方是否忠实地履行了他们之间签订的经济契约中的相关条款和内容。而我国的很多企业为了逃避某些职责和以务,而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是签订具有霸王条款性质的合同。因此,要想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双方必须签订对自身都有利的经济契约。这样可以使双方更容易接受,自觉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义务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三)从组织认同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将组织认同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关键要素,系统的整合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因素,突破将工人看做经纪人和理性人的局限,达到企业与员工心里和情感层面的的融合,这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重要的方面
(四)组建优秀的人力资源团队做好招聘工作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团队在企业的前进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招聘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通过好质量的招聘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各自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
(五)注重薪酬激励分配制度的同时,兼顾分配调整。薪酬分配是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内部员工中尤其突出。近两年,尽管企业加强了薪酬制度改革,提高了一部分职工待遇,但是相对目前高涨的物价指数,还是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在增加高层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人员收入的同时,更要适时兼顾基层一线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总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工会、法律等约束,更需要企业增加对员工心理和情感层面的沟通和协调,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企业不应该是消极或被动的,而应该通过主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达成工人的组织认同。
五、结束语
在当今时代,人才已经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摒弃传统的将工人看做生产机器的观念,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看做是互惠的,使组织成员与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一致性从而完成组织目标,进而达成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认同。总之,组织认同作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人才,实现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雪松.组织认同研究评述及展望[J].商业研究,2006.
[2]王彦斌.管理中的组织认同-理论建构及对转型其中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宝贡敏.组织认同研究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
[5] 陈微波.论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以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的融合为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05.
[6] 西蒙.今日世界的公共管理:组织与市场[J].新华文摘,2002
[7] 王霞.浅谈企业员工的忠诚度[J].2009.
作者简介:董云 ,性别:女,出生年月:1989、6,学校: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11级企业管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