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紧致集中的解读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iis6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66-02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促读、局部研读、读思结合等方法,使学生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的精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文本教学时需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从而让教学过程更为集中,让学习者在紧致集中的思考中思悟文字,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1.问题导入,悬念重重。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用问题设置悬念,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在教授苏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如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能耐很大,可是却接连几次打白骨精都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白骨精太强大吗?这个问题围绕文章标题展开,教师设置了悬念,将学生带入了思考之中。又如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打白骨精是为了保护唐僧,但是唐僧对孙悟空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唐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文章中的其他人物,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三打”自主阅读文章,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是白骨精只有三变,可是就是这区区三变却难倒了孙大圣,你能在阅读课文之后追溯白骨精三变的全过程吗?这个问题和文本内容有关,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白骨精、孙悟空等不同人物的性格。
  利用问题导入可以让文本学习变得悬念重生,这很好地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能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
  2.细节品析,心灵共振。
  要想更加深入地阅读文本,光靠整体感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品味文本细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局部研读,感受文本中的某些细节,分析作者创作该细节的意图,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内容。
  学习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文中主人公部分的细节描写,感受老者坚强的精神品质和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教师可以让学习者抓住文本的细节,并对其进行分析。如“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于此段文字里你能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从老人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老人有怎样的性格?“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此处的景色描写在文章里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在分析文本细节时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对老者外貌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经过大自然风吹雨淋的劳动者的形象;学生通过分析老者的语言能得知老者对于天游峰有着深切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险要的石梯则表现了山势的险要,进一步衬托老者的不易。通过文本分析,学生能感受到这篇文章通过外貌、语言、环境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天游峰的奇险和老人自信开朗的性格。
  鲁巴金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而品味文本的细节正可以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促使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共鸣,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
  3.激情诵读,体验情感。
  在文本学习中,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课文,并尝试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学苏教版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要想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一些介绍肖邦和课文背景的文字,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教材内容的情况下诵读课文。“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在诵读这段文字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诵,并思索肖邦为什么要将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写入自己的音乐作品之中。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地感受到肖邦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带着情感的朗读和普通的朗读,在对比中他们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文本的情感互动。
  4.课外链接,差异对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并有创意地使用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多研发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源,带领学习者于实践学习中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者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课外链接品读,并有让学生将不同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样能帮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习苏教版六上《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内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进行链接,让学生尝试阅读文章中提到的《鲁滨孙漂流记》一书。由于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已经简要地介绍了《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所以学生在阅读时会更有感触。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比,找一下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鲁滨孙漂流记》里的片段,在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是否找到了这些片段,《鲁滨孙漂流记》中又如何详细描寫这些片段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出《鲁滨孙漂流记》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和文章中提到的那句关于“害怕危险”的名言进行对比,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在差异对比中,学生可以对阅读的文本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看似简单,但却内涵丰富,教师要用紧致集中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掌控文本内容,通过细节研读帮助学生把握本文内涵,通过朗读积累让学生拼读意味深刻的词句,最后让学生在课外链接中进行学习延伸。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问题”,通过解决三类“学生的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要注意分析引导,有效解决好“学生提出的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纠正“批阅中发现的问题”;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好“课堂中随机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要求日益提高。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管理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的供电质量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检修模式发展经历的两阶
【摘 要】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为破冰高中课程改革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以及课程基地的学校课程有没有真正发生变化。这是无锡市开展“省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五年以来需要厘清的两大问题。以这两大问题为导向,“无锡经验”为我们做出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课程基地;价值取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34-02  【作者简介】1.徐成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美国高等教育、英国高等教育、日本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模式、历程和特征进行了论述,得出了对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具有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四点启示.
【摘 要】教育改革需要提升教育品质,教育品质需要前瞻性教育思想引领。“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是社会发展的企盼,是教育发展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是师生发展的需要。“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旨在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用高尚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规划,开发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活动,创造教育生活,促进教育“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实践路径是用思想武装大脑,用思想创建环
奥运来了,一股奥运时尚风潮也随之而来。世界各地的游人齐聚京城的同时,各种时尚装备也越来越多的现身京城。如何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秀出你的时尚,晒晒自己的个性装备?在此,小编特
本文从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出发相继引出了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从而描述了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及自然环境的危害,最终提出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随着现代办公环境与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色彩的运用在现代商务应用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彩色办公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同时,随着数码影像时代的到来.个人用户希望通过色彩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