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ju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武汉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应该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以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武汉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武汉市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不论是经济规模,产业能力和工业技术水平,都在全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上升期,要保持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重点仍是大力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因素的制约日益突出。为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工业化高成本困境,迫切需要大力倡导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发展。
  1、工业化成熟度相对比较低。2008年武汉市GDP占全国的比重为1.3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3位,相当于上海的16%、深圳的25%、天津的35%、广州39%、杭州的42%、宁波的45%,跟这些工业化较成熟的同类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离发达工业化还需要一段较长的发展时期,加速工业化依然是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武汉市工业重型化特征日益明显,目前重工业比重为78%,大大高于轻工业的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钢铁、电力、石油化工、造纸、建材等资源型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仍占较大比重。大、中、小型企业数量比例为2.1:11.6:86.3,而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产值结构为57.2:42.8,企业生产组织上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产业协同与配套能力不强,集群化发展模式未充分显现。
  3、工业综合竞争力不足。武汉市工业技术结构层次偏低,以技术和知识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4%,不论是在产值规模还是竞争能力方面均没有形成比较优势,尚未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城市科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能力弱,尤其是在部分优势传统产业,企业装备和工艺水平仍显落后,部分产品单位能耗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4、工业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工业发展对投资的增长和物质资源的消耗信赖性仍然比较强,产值规模的提升主要依赖资源消费的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仍然比较低,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55吨标准煤,高于全国2.53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中仍处于相对落后位置。钢铁、重型机械、食品、电力、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发展仍是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5、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武汉市是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环境容量不足、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但与此同时,更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环境资源压力巨大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现。有着较丰富的水资源,但工业又是以钢铁、石化、机械等重工业为主,水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严重,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矿产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电耗、用水量等指标均大大高于国内先进城市的水平。
  6、 污染防治压力大。武汉市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是95%、97%、100%和100%。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重化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全市主要污染排放量新增因素很多。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预测,到“十一五”末,为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至少需要全市化学需氧量动态削减比例达到27.8%、二氧化硫动态削减比例37.6%,如果不及时跟进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很可能造成排放总量反弹,对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带来巨大压力。
  
  二、武汉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切实加强对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武汉市于2005年初成立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推动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和《武汉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建立了武汉市清洁生产中心。编制完成钢铁、轻工、化工、建材等4个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方案,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验与改革尝试,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东西湖区和青山区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发展循环经济仍面临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仍不足。部分领导认识尚未完全到位,一些部门仍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部分企业领导仍把生产经营作为中心工作,把节能减排当作软指标,清洁发展、集约和节约发展、循环利用资源和生态文明的意识不强。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不到位。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完全落实,资源循环利用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法制建设不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还不健全等。
  三是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尚未完全铺开。东西湖区和青山区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建设开始先行先试,而其它都市工业园区和省级开发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尚未正式启动,园区内尚未形成资源的梯次流动,没能以资源为纽带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园区产业系统。
  四是存在资金技术方面的制约。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各级政府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稳定投入机制还未形成。
  五是科技支撑作用不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还比较薄弱,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先进适用的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急待加强。
  
  三、武汉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武汉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应立足于现有的产业基础,着眼长远,科学务实,积极作为,紧紧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为核心,按照循环经济型企业要求,突出重点,通过试点的示范作用,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强调企业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的有机结合,着力建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武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要大力推行企业内部清洁生产和外部循环利用的有机结合,以钢铁、石油化工、电力、造纸、汽车、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为重点,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消减。
  钢铁行业:结合钢铁产量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以清洁生产为中心的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干熄焦、炉外精炼、高效连铸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余能、余压、余热和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实现燃料结构优化和能源梯级利用,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的闭路关系。
  石油化工行业: 建立石油化工生态产业园区,使公用基础设施得到很好的利用,注重与能源、冶金、建材、建筑等其他产业的生态化关联,创建生产环节的工业生态链。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化工企业,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化肥、涂料品种。采用能量系统优化、高效燃烧器及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优化工艺操作和降低加工损失。加强对CO2、SO2、有机废物等大宗物质化学利用的研发。
  电力行业:在重点的火电密集区,积极推动现役火电机组脱硫。加强对火电厂的清洁生产审计,通过技术、经济和环境的可行性分析,组织实施一批清洁生产项目,使生产过程的废物量达到最小或者完全消除。加强电厂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开发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进行水回用循环、煤灰造砖、废弃物再利用等。
  造纸行业:依据水环境容量,调整造纸行业生产布局。污染治理必须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治理,采用先进工艺、设备,降低能耗、水耗和原材料消耗,减轻污染。加大废纸的回收与再生力度,推进脱墨工艺技术创新与改造,提高废纸回收率。
  汽车行业:进一步增强东风、神龙等汽车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增大企业间共用设施、基础原料、能源、环保设施的共建、共享与循环利用。加强废旧轮胎的回收、处理以及报废汽车的整体拆装、回用,鼓励、规范汽车维修市场的零部件再生利用。发展汽车虚拟仿真设计技术、绿色汽车技术和电动汽车技术,大力开发环保型汽车、电动车,由汽车产业带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纺织服装行业:应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采取提高纱支,提高精梳比重,减少用棉量,加大用化纤比重和开发特色品种等措施。推进粗细络联合机、机电一体化、连续化生产,降低能源及原料消耗。加强纺织企业与汉派服装企业间的产业衔接,推动品牌服饰与面料、辅料业的上下游连动。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相关性教育、媒体和广告策划产业。
  建材行业:应该加快调整建材工业的发展,控制建材工业初级产品的规模,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建材。发展重点应放在对其他行业废弃物的消纳与回收工艺上,积极消纳其他行业的尾矿、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有害物并使其资源化,使之成为环境协调型产业。
  
  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为实现武汉“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实验中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确保在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明确落实一些保障措施:
  一是制定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标准与规范。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节约技术,指导企业对照同行业先进企业标准以及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二是加强示范项目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重点支持引导占全市工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70%以上的65户重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推进项目,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通过典型项目的示范引导,不断总结经验,通过财税政策引导加大循环经济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力度。
  三是加快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形成节能减排激励机制,支持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建立落后产能、工艺与装备的退出机制,实施对淘汰落后的补助和奖励。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与新产品推广应用项目,逐年滚动实施。
  四是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及差别电价政策。争取国家及省政府支持,结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执行差别电价增加的电费收入全额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支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项目。
  五是制定促进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试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对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企业间能源共建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施增值税优惠。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
  六是加强面向重点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融资支持。启动面向工业重点用能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使市场机制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有机结合,培育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公司。
   (作者单位:武汉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
其他文献
最近,我们深入武钢集团公司、中铁大桥局、江汉石油管理局、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省能源集团鄂州电厂等单位进行调研,采取集中听取情况介绍、分别召开政工干部和职工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站队车间思政工作现场考察等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进一步深化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充分发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提供决策参考,以利于有效提高全
期刊
2010年3月24日,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和湖北省国资委党委在武汉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更好地为全省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
期刊
阳春三月,本是气候宜人、春暖花开的大好时节,而旱魔却无情地肆虐着我国西南地区,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进入2010年,华北降雪频繁,南方持续低温,沙尘天气更是频频侵袭我国大部,让国人目光再次聚焦气候变化,强烈呼吁环境保护。哥本哈根会议的“呐喊”,全国两会上的热议,在此刻我们才真切体会到践行“低碳生活”是多么迫切。“低碳生活”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它反映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
期刊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以后这个影响又逐步扩大到了全部的中小企业。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及时实施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一揽子计划,对国内总体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从当前经济总体形势来看回升势头还不稳固,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期刊
随着改革步伐的迅速迈进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已经愈加明显。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总体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半数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需要及特点    为了真正围绕中小企
期刊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微观基础,是湖北振兴崛起的重要推动力。近几年,全省上下大力打造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工业企业迎来一个持续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 10998户,同比增加2002户;完成工业增加值3842亿元,增长2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以下简称“收入”)13082亿元,增长39.30%;实现利税1761亿元,增长57.77%,呈现出大企业扩
期刊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物质、精神、政治文明水平在职工行为和观念上的总体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职工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已经从单纯的强身健体、体育竞技,发展成为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增强职工凝聚力和激发职工斗志的平台;体育活动的文化含量逐渐提升,体育活动已经是企业文化重要载体,成为企业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育
期刊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是为铁路等轨道交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湖南省株洲市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了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当前正面临着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为积极抢抓国家实施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株洲现有的产业规模与技术优势,株洲提出了用5-7年时间,通过给予全面的政策支持,把株洲的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在大都市群上,乔迁新居给人们为追求和向往更新型、更高层次享受带来了喜悦,而新兴的搬家运输业为广大市民和老百姓乔迁带来了福音。搬家运输作为新时期道路运输行业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分子工程,虽具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所谓特殊,是指这个运输行业工作范围的特殊,它只以运送居家及单位乔迁物资为目的,运行道路及工作范围大都在
期刊
2010年3月29日至30日,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宜昌、荆州召开。  省委书记罗清泉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在会上分析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2009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的决定。副省长段轮一对近年来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县域经济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会议认为,2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