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ud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陆上大部分油田开发主要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并且大多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目前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储量要在高含水期采出,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与规律,提出了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调整方法,对此类油田开发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好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调整方法
  中图分类号:TE133+.2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40 -01
  一、引言
  随着石油消耗的增加及储量的减少,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成为了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综合采用各种高新技术的大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始终。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至今,许多油田已经进入后期开采阶段,而地下可采储量仍然很大,所以为了提高原油的最终采收率,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与方法。在油气开发策略上,我国大多数油田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注水开发的油田己经进入高含水阶段。据统计,我国油井生产平均含水己达80%以上,但仅采出可采储量的2/3左右,因此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将是我国重要的油田开发阶段。高含水期与中低含水期的开发规律不同。在注水开发后期,随着水的长期冲刷,储层参数发生改变,随着水驱采出的水量越来越多,各层水淹不均匀,高渗层严重水淹,并且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水相渗透率的增长幅度变小,注入水无效循环,耗水量增大,注入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流压增大;低渗储层出油状况较差,动用程度较低,水在高渗透层形成优势通道,导致低渗层的波及体积较小,受到高渗储层的影响很可能不出油甚至出现“倒灌”现象。因此研究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控制因素
  1.剩余油分布规律
  垂直方向。首先,层间剩余油分布。层间剩余油的分布主要受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在垂向上,由于各个小层之间存在非均质性,导致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层间干扰和单层突进现象。从而导致均质性较好、物性好的小层水淹早,采收程度高,而剩余油分布在非均质性较强、物性较差的小层内富集。其次,层内剩余油分布。层内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韵律的影响。尤其是渗透率下高上低的正韵律油层。在注水过程中,注入水大量进入油层的下部并沿着高渗带快速突进。与此同时重力作用又不断使进入上部的水下沉,更加剧了下部油层水洗强度,这就使得油层上部可以赋存剩余油。
  平面剩余油分布。第一,正向微构造剩余油。微构造是指在油田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细微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正向微构造主要是指小的高点、小鼻状构造和小的构造阶地等。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密度的差异,在正向微构造中赋存的油气,很少被波及。因此该部位成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主要部位之一。第二,砂巖边部剩余油在砂体边部,一般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砂体的中部,孔渗性较好,难以赋存剩余油。在油田投入开发早期,由于受当时工艺条件的限制,边部油井产能较低,因此采出程度较低。进入油田开发后期,高渗透油层已水淹,剩余油相对赋存于砂体边部的低渗透区域。第三,小断层附近剩余油,地层内部较大的封闭性断层,往往作为油藏的边界,控制着油藏的规模、油水分布等。大断层边部往往衍生一系列的小断层,虽然小断层不能将油藏有效地分离隔裂开来,却会在局部区域影响甚至阻挡流体的流动,导致原油局部富集。小断层对油藏的这种分割作用,使剩余油形成富集区。
  2.控制因素
  第一,地质因素。沉积条件决定了碎屑岩的沉积韵律特征、沉积层理类型,同时也控制了砂岩的空间分布、沉积微相展布、储层的非均质性[29-31]、薄夹层分布等等地质因素。其中储层的非均质性、沉积微相和小断层是影响剩余油的根本因素。另外,由于后期的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断层、裂缝、不整合面能够对油水运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剩余油的分布。
  第二,开发因素。特高含水期动态注采对应关系、波及系数是影响水淹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但在不同的开发单元影响程度不同;另外由于防砂工艺、生产压差、窜层窜槽及射孔等开发工程因素以及由于钻井设计、注采井网造成的油砂体边界、形态发生变化等对储层的再认识方面都会对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最后,聚合物的注入也会对剩余油的分布产生影响。
  三、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为了限制含水量,保持油田稳产或减缓递减速度,提高采收率,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1、改变液流方向
  改变液流方向是调整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它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方式。通过转注改变液流方向明显改变了油藏开发效果。在同一含水率下,转注与不转注相比,采出程度提高,即改变液流方向比不改变液流方向采收率提高约3%。
  2. 周期注水
  周期注水也称不稳定注水、间歇注水、脉冲注水等,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在前苏联和美国实施的一种注水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在注水油田中改善水驱效果的显著作用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七八十年代前苏联已把它作为一些注水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方法,实施规模相当大,土要在西西伯利亚等二个油区进行,取得了很大效果。周期注水是改善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1)周期注水开发效果优于连续注水。研究表明,在同一含水率下,周期注水的采出程度均高于连续注水。周期注水采收率为0.605,连续注水为0.573,周期注水比连续注水提高采收率3.2%。
  (2)周期注水的开采机理。通过研究表明,在注水油田中除驱替力外,还有毛细管力、弹性力、重力。对于周期注水,毛细管力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弹性力的作用是第二位,重力则既不强化也不削弱周期注水的作用。数值模拟表明:层内非均质油层在常规注水情况下,由于交换作用,高低渗透部位之间压力处于均衡状态,而在周期注水停注或减少注水量的半个周期内,由于含油饱和度和渗透率的差异,高渗透部位压力下降快,低渗透部位压力下降慢,导致同一时刻高渗透部位压力较低,低渗透部位压力较高,产生部位间的附加压力差,使油水从含油饱和度较高的低渗透部位窜向高渗透部位。
  同样,在常规注水、多层合采的情况下,停注半周期,高渗透好油层压力下降快于低渗透差油层,差油层压力高于好油层,差油层产液能力增强。在恢复注水半周期,好油层压力恢复速度快,差油层压力低于好油层,差油层吸水能力增强。这种压力的交替变化,使差油层的开发效果得到了改善。与层内非均质油层相类似,周期注水也会使平面上高、低渗透条带间发生交渗现象,虽然这种作用比层内小。但是,只要高、低渗透带间渗透率级差足够大,接触面积足够大,低渗透带中的残余油就会流向高渗透带并被采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3、堵水与调剖技术
  注水油田的注水井和采油井实施的所有调整措施分为两大类:“疏”与“堵”。“疏”即“疏通”包括提高注水井的注入能力和采油井的产油能力的所有措施;“堵”即“堵塞”包括注水井的注水量和油井的产水量的所有措施,堵与疏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措施但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油田进高含水期开采以后,油田伴随采出水量越来越大,由于层间与层内的差异,注水井的产油剖面与吸水剖面分布极不平衡。为了有效的开采原油,就必须在加大开采原油力度的同时,设法限制产水量,以提高油层的水波及体积和延长油井的经济开采极限。因此限制产水量的“堵”的措施是油田后期开发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且随着含水率的上升,工作量也逐渐增加。这些“堵”的措施对油井来说是“堵水”,对水井来说是“调剖”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油藏的不断开采,高含水期油藏开发的技术的发展势必要大力发展,周期注水、堵水调剖等调整方法能达到稳产或减缓递减速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需要我们不断的研发。
  参考文献:
  [1]张学云.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
  [2]宗会凤.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及应用[J].2007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垃圾的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且它将决定我们人类今后的生存空间和时间。本文主要论述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十二五”期间处理生活垃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活垃圾 分类 处理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26 -01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配电系统运行维护水平不高、故障处理技术有待提高,文中将重点介绍一种新的配电系统的故障处理自动化技术---故障点自动定位系统。  [关键词]:配电线路 故障检测点 故障定位系统 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TM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28 -01  我国城乡大多数10kV配电网络还是采用单辐射树状方式供电,供电可靠性比
期刊
[摘要]:在通信电缆维护工作过程中,常遇见各种电缆故障,找出故障原因和定位故障点很难。本文介绍了通信电缆故障的种类和原因,通过仪器对电缆进行分析与测试,查找电缆的故障点,并探讨电缆故障点的定位方法。  [关键词]:通信电缆 故障 分析 定位  中图分类号:TM248 文献标识码:TM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34 -01  前言: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城市
期刊
[摘要]: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与零件的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量密切相关,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它包括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  [关键词]:机械加工 精度 几何形状 工艺系统 误差  中图分类号:TQ320.67+1 文献标识码:T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29 -01  1.机械加工精度  1.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加工精
期刊
[摘要]:介绍了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液压站油位测量中的應用和一种油位波动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关键词]: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 油位测量 滤波时间自适应
期刊
[摘要]:盘车是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及大修轴系找正的一道重要工序,其工作时间的长短关系到整个安装检修工程施工的直线工期控制,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机组的运行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在检修时一般采用机械和电动两种盘车方式。机械盘车较简便,通常在定、转子回路断开后采用;电动盘车是使发电机定、转子分别通上直流电后,利用定、转子磁场的交叉作用力,使机组缓慢旋转。电动盘车时转速容易控制且受力比较均匀,对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效用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入手,利用效用曲线将决策者分为风险规避者、风险偏好者和风险中性者三类;进而分析了期望值分析实际上是风险中性者决策的依据,而效用分析是不同类型决策者的决策依据;对风险中性者来说,对其进行效用分析等价于期望值分析;最后从预测的价值角度得出了效用分析优于期望值分析的结论,并用具体案例实证了利用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科学性。  [关键词]:期望值分析 效用分析 风险类
期刊
[摘要]: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我国能源比例占用率一直在70%左右。评定煤炭质量及其工业利用价值都要以煤质化验结果为基础。为了保证获得准确的化验结果,真实反映样品的组成和特性,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煤炭资源,必须规范操作搞好煤质化验工作,防止因人员操作失当与设备故障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煤质化验 规范操作 设备故障  中图分类号:U285.6+2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输油管道的带压封堵技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快速的在用管道抢修特种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管道维修的诸多弊端。本文主要介绍了输油管道的特点和穿孔漏油的原因,传统堵漏技术的介绍和弊端,管道穿孔带压封堵技术的施工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对防止管线的穿孔等内容。  [关键词]:管道 带压堵漏 压力 介质  中图分类号:S969.31+4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
[摘要]:公路工程概预算是工程招标、投标、造价控制的基础,也是设计文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整个公路工程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 概预算 质量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38 -01  公路工程概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办理工程结算、考核工程成本、鉴定工程承包合同等的重要依据,也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