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MAT理论优化数学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麦卡锡博士的团队创立的“4MAT理论”的核心是设计出一种遵循大脑运作的自然规律和学习科学本质的教学模式,使其适用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实现因材施教的高质量教学。任何学习都要经历“为什么——是什么——应怎样——该是否”组成的学习循环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形成概念——探讨新知——融会贯通”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是进一步理解函数性质的重要内容。下面以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教学为例,尝试基于4MAT理论探寻一种适合不同学习风格者的教学设计,以期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4MAT;优化数学;“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一、 教学设计过程
  (一) 创设情境,回答“为什么”问题
  教学开始时,教师不直接讲授新知,而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
  问题1 函数f(x)=lnx 2x-6是否有零点?
  上节课学过“函数图象与x轴有交点等价于函数有零点”,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画图象,但又很难画出函数图象。教师追问:我们知道函数y=x2-2x-3存在零点,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
  设计依据与意图:根据4MAT理论,此环节关注学生的直接体验。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并观察,激发其对新旧知识联系的好奇心,使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新知。
  (二) 形成概念,回答“是什么”问题
  通过观察图象,让学生尝试将函数图象的特征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启发学生将零点所在区间缩小,观察小区间内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发现零点所在区间的端点函数值都是一正一负,得到猜想:若函数在区间[a,b]上,有f(a)·f(b)<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有零点。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验证猜想最好的方法是反例法,函数f(x)=1x在区间[-1,1]上有f(-1)·f(1)<0,但在(-1,1)上没有零点。追问: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有什么区别?在猜想中补充“图象连续”,猜想是否成立?经过验证,完善后的猜想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需要注意的是:函数在区间[a,b]上,f(a)·f(b)<0是函数有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例如,函数y=x2虽然存在零点,但并不满足定理。
  设计依据与意图:根据4MAT理论,此环节关注学生的抽象感知和反思加工。学生观察图象,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新知,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教师在讲解新知的过程中,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并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逐渐形成概念。
  (三) 探讨新知,回答“应怎样”问题
  虽然学生不会绘制问题1中的函数图象,但只需在其定义域(0, ∞)上找到一个闭区间,使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异号,根据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可得出函数存在零点。
  问题2 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曲线,根据下表判断函数在区间[1,6]上有几个零点?
  x123456
  f(x)228-610-4-11
  由这个问题学生会发现零点存在性定理只能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存在零点,但不能判断零点的个数,通过几何画板作图,发现如果函数f(x)在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函数在此区间上存在唯一零点。也就是说,要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基础上结合函數的性质,才能判断出函数存在几个零点。
  设计依据与意图:根据4MAT理论,此环节关注问题的解决。教师提出贴合学生知识基础的问题,使学生在演练新知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新知。
  (四) 融会贯通,回答“该是否”问题
  通过前三个环节,学生已经对新知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检验新知的机会。
  问题3 函数f(x)=lnx 2x-6在区间(2,3)上有零点,如何找到这个零点?
  利用几何画板作图,发现函数在区间(2,3)内存在唯一零点。引导学生利用环节2中缩小区间的想法,尝试将区间进一步缩小,遵循原则:将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两端点值逐渐逼近零点(利用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此时零点存在性定理不再是新知,它成为学习“二分法”的基础,学习者开始将新知化为工具并用到新的学习中,正如学习循环圈所说,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又回到了起点。
  设计依据与意图:根据4MAT理论,此环节关注挑战和拓展。在学生掌握新知后,引导其拓宽视野,积极思考“假如……,那该会怎样?”。具有挑战性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二、 结论
  本节课需要师生的高度配合,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启发引导,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也要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不断渗透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力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彩虹,庄承婷,译,[美]伯尼斯·麦卡锡,丹尼斯·麦卡锡.自然学习设计:面向不同学习风格者差异施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章建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教学[J].中国数学教育,2012:16-18.
  作者简介:
  崔加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去年11月份,本人加入了常州市陆建生名教师工作室,工作室的研究主题是“高中语文幸福课堂的构建——关注教和学”。在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本人聆听了工作室成员以“同题异构”形式开设的几堂教学研究课。工作室的同仁课堂教学风格迥异,对教材解读视角各异,在他们的课堂上时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他们辛勤的备课。本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每次的听评课活动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下面我以小说、诗歌、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力度日趋凸显,学生培养质量备受关注。独立学院医学生的考研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同学都积极报考,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如何提升独立学院医学生的考研竞争力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医学生;考研;竞争力;提升  黨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为未来的医疗工作者要想胜任此项工作,必须具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都显著提升,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战略计划”的不断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生成路径也渐渐地变成了社会的焦点话题。本文就以高中数学课程为例,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生成路径相关事宜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生成路径;高中数学;数学思维  核心素质是近些年才产生的新兴词汇,是指学生时期发展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提升了数学教学效率。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知识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课堂长久以来缺乏活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受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教学方式单一,学
摘 要:生物以实验为主,具有实验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在新世纪,越发凸显出它的独特的前言学科的魅力。文章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国内外的实验探究的理论和实践,论述高中生物教学中注重生物实验,培养实践能力的三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是生物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生物知识学习和探究的主要渠道。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实践能
摘 要:根据江苏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和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特点,以创建江苏海洋大学为契机,从产学研实践教学制度完善、从产学研实践教学内容研究、产学研教学基地建设和产学研教学师资培养等四个方面探讨水产养殖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提高了我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水产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有效推动了江苏省特别是苏北地区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
摘要:农民工问题具有很强的话题性和热度性。近些年来,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但主要集中于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属性、新生代农民工引发的社会现象及原因分析和相关对策的研究,而在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意识方面的研究较缺乏。本文将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信仰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研究提供服务。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政治信仰;学术论文;综述  新生代农民工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多姿多彩,是一门极具趣味性的科目。可是,现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却要迎合着十分困难的挑战,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存在着十分艰巨的问题,要求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来改进,来落实提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的目标。文章围绕利用历史故事,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效率优化,先说明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后阐述了利用历史故事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故事;真生本;初中;历史;课堂效率  一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培养课题兴趣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培养和疏导学生对于体育课程
摘 要: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为孩子们创设了更多自由探究的时间,且孩子年龄小,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充满探索的热情。他们会对生活中的各种刺激迅速做出自己的行为,提问、摆弄、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知。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儿童行为的记录者和表演者。这些角色的集中体现,就需要教师机智而灵活捕捉和处理孩子与外部材料和环境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