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探微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o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导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会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利学生素质的培养。笔者通过对课堂导入的运用、改进、总结、积累中摸索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歌曲导入,心旷神怡
  歌曲导入是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使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如笔者在讲授《少年当自强》这一课之前,分别赠送给男、女生一个小礼物:男生的《男儿当自强》、女生的《铿锵玫瑰》歌曲片段欣赏,那高昂、激动的旋律深深振憾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在歌声中,笔者及时进行引导:男生听了《男儿当自强》有何感想?《铿锵玫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我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主题——自强。
  二、视频导入,扣人心弦
  恰当利用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形、声、色情景,借助这些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笔者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放映某游览区缆车坠落事故的全过程,血肉横飞,哭声震天,惨不忍睹的画面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振着每一个学生的心。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导入,借鉴电视台主持人的某些风格,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为上好这节课埋下了伏笔。
  三、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图片具有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上教学信息容量。如我在上《享受学习》这一内容时,首先展示给孩子们的是一张蔡伟的图片:仅有高中学历,37岁的他凭着多年的坚持,从一名三轮车夫,被“破格”录取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孩子们很羡慕,此时,开始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看到了他如今努力学习后的快乐,那么他在这漫漫求学路上有没有过异常的艰辛与痛苦呢?在孩子们的思索与讨论中,很顺利地进入了主题——学习的苦与乐。
  四、时政导入,激发兴趣
  时政导入是把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巧妙地引入,引起孩子们讨论,这样既增强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拓展了政治课的外延,又激发了孩子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使孩子们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如笔者在讲解《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框时,引用王家岭矿难事件,让孩子们在这些矿工饿了就啃树皮和木头,纸片和棉衣里的棉花等细节中感动,引导教育孩子们认识到是坚强让这些矿工们被困在漆黑的井底179个小时后依旧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从中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要积极对待困境,勇于战胜挫折,坚强面对人生。
  五、生活导入,倍感亲切
  用生活导入法,能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课堂激情。
  六、小品导入,显现学生主体地位
  小品导入是教师通过孩子们自编自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容易使孩子们和教师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调动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开发多元智能。初中阶段,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阶段性天性,这个时期的孩子们从来都不缺乏表演的天赋。如在上《我能行》中“自信的误区”这一内容时,要求孩子们依照“自信、自负、自卑”来编排小品。教师这样的点拨能突出主题,为孩子们指明下一步活动的方向。孩子们在教师的提示下,开始有目的地思考并着手排练。孩子们之间通过合作,很快就理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小组成员自由组合,积极讨论、自己编排设计小品内容。“自负”的小品:一个孩子表演“西楚霸王”项羽勇猛善战却逆时代而行,频频取胜,最终还是魂断乌江。不时有学生冒出这样的评论:“要不是他狂妄自大,天下早就是我们楚国的了,真可惜!”其实,从学生的“演、说”中,已经充分体现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投入教学过程,并引发了积极的思考。“自信”的小品:学生表演小泽征尔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的场景。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看罢又有学生发出感慨:“小泽征尔是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还竖起大拇指──真棒!“自卑”的小品:学生表演的是初二年级一个妙龄女生因一次考试失误,幻想老师、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嘲笑讽刺而跳楼自杀。观看表演后学生们都沉静了。齐声问笔者:“如何走出自信的误区呢?”笔者采取的是让其自由讨论总结得出结果。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导入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践中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小品导入”的有效性。
  七、悬念导入,引人入胜
  悬念导入是教师通过展示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孩子们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关注,使孩子们产生一种欲求其明的迫切心理状态。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常能造成孩子们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从而积极主动地创建高效课堂。如有一次,我模仿一位老师的做法:在衣服外面套上一件雨衣,并把雨衣的帽子严严实实地戴在头上,脚上的水鞋还灌满了水。我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默不作声地低头看着书。我的一身打扮立刻吸引住了正在玩闹的孩子们。孩子们觉得很惊奇,天气很好,而且是在教室,为什么老师今天的举止如此的怪异呢?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观察老师身上了,终于有些同学按捺不住了,上前来询问我,我笑而不答,低头继续看书,这让孩子们更好奇了,他们的好奇心膨胀到了极点。此时,我才娓娓道出这是发生在文革期间,一位知青在炎热夏天晚上读书为了躲避蚊子与酷暑想出的办法。孩子们听后异常地兴奋,每个人都想就此事说上几句,我进而顺利引导学生展开一场辩论,即“学习究竟是乐大于苦,还是苦大于乐”这一主题。教师在备课时的精心构思、巧设悬念,好比导演,掌控着主导地位,悬念导入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抓住观众全部注意力的本领,制造悬念要以激发孩子们兴趣、启发孩子们思维为前提,合理地利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让其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情绪,从而让其主动“入套”,为成功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灵活地选择,但无论选择何种导入方式,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突出化学学科特征,重视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所实施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重要形式。  关键词:化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突出化学学科特征,重视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所实施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重要形式。笔者结合自身的“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浅谈如下几点:  一、什么
摘要: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情境大大增多,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师新的课程观念、教育智慧的体现。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不确定情境呢?这是一线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 不确定情境  1. 应对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的课程观  1.1 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也是课程资源。 解读新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新课程标准在参考了现行教学大纲“知识与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较为系统地接触和学习中外历史的初始阶段,打好历史基础,对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进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历史教学的感悟谈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方
本研究探讨了阶段性相继饲喂三种生理调节剂对单胃动物生长性能和复胃动物瘤胃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探讨了大豆黄酮对去势仔猪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验分两大部分
我从事数学教学十余年,其间听过许多公开课,但对去年在济召开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风采展示”,印象最为深刻,因为我感觉名师就是名师,他们上课没有一点花架子,制作的课件也非常简单,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敢说敢问,课堂教学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趣、实、活”。  一、“趣”——上课要上的有趣。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