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初中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词,但对如何鉴赏诗歌还是一知半解,并没有形成一定的鉴赏诗词的能力,而高中语文必修的第一单元便是诗歌单元,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诗歌鉴赏方法,以期快速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如在教读毛泽东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长沙》时,笔者给了学生如下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抓意象,悟情感;
   知人世,析背景;
   明手法,品语言。
   一、抓意象,悟情感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所谓“意象”就是附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就能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如《沁园春·长沙》中所描绘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万类霜天”,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这首词写的是寒秋景物,但毫无过去一般的写秋的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而是大气、壮美,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抓意象,悟情感。
   二、知人世,析背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多伤春悲秋,秋天在诗人笔下大多涂上了凄凉、萧森的色调,传达给读者以无限的悲伤。比如杜甫写秋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等,无不透露着秋的萧飒与悲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枯藤、老树、昏鸦为我们营造了秋天傍晚的凄凉景色,表现了浓郁的羁旅之愁。那么诗人为何有如此多的愁苦呢?这就要结合诗人的身世和写诗的背景来分析,杜甫亲身经历安史之乱,目睹国家由盛而衰,人民流离失所,而自己“入朝见妒”,以致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只落得只身“飘泊西南天地间”“每依北斗望京华”, 有家难回,报国无门,贫病交加,看到落木纷纷,如何能不伤怀?而马致远是一个飘零异地的天涯游子,见深秋之景,自是抒发凄苦之情了。
   为何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会如此大气磅礴,如此绚丽多姿?还是要结合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生平来解析,也就是所谓的知人世,析背景。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自己艺术风格的诗人,他的词情调慷慨激昂,风格豪迈爽朗,他的人更是有大胸襟、大气魄,所以他笔下的秋景才会如此壮美,充满了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基调。正是符合了“以我观物,则物皆有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因此,诗词鉴赏中,知人论世是不可忽视的极重要的一环。
   三、明手法,品语言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凝练,不平铺直叙,以其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写作诗歌往往借助各种手法,并且讲究炼字炼意。各种手法中,最常用的便是借景抒情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方为诗歌的大境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就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结合。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在教读的过程中,笔者先对如何鉴赏诗歌景物描写进行了归纳:
   写景的顺序: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仰视到俯视或者从下到上、由近及远、有俯视到仰视,也就是写景要有一定的顺序。
   写景的手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反衬等。
   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这首词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见“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观“鹰击长空”,俯视“鱼翔浅底”,写景层次井然,大气磅礴,囊括万象。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静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为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万山红、漫江碧,色彩绚丽,充满生机,以乐景衬乐情,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
   另外其语言也运用得极为传神,比如说“层林尽染”的“染”字,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出层林仿佛人工染过一样,“鹰击长空”长空的“击”字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鱼翔浅底”的“翔”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那种状态,这首词的语言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传神的动词运用更能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品味优美传神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是阅读诗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逐步渗透给学生诗词鉴赏的一些常用术语,并结合其他诗词反复实践这种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会逐步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诗词鉴赏的方法,形成阅读诗歌的基本能力。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163400)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体现,文本教学和诵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总体上语文教学从传统的“分数教学”逐渐过渡到“能力教学”的范畴。先学后教,以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proper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the student centered English classroom atmospher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essen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对语病的考查,除了常见的易被辨认的语病外,还有一种较易被忽略的语病,即滥用、少用和误用一个词(或字)而导致的语病,备考学生不可不注意。    一、滥用、少用或误用介词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3.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
期刊
期刊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database technology under the basic operation of the IOT huge amounts of data. Spatial data service is the process of
The subway has become an dominant form f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all the great metropolis. It not only saves energy and time ,but also relieves stress caused
本文主要讨论了带有所有不确定项的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H∞控制问题我们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技巧把它等价地转化为线性确定中立时滞系统的H∞控制问题,通过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
口语交际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想提高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从学生时代开始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指出,语文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这句话体现了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是我们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