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说新闻”建构“生活化”的高职政治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201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政治课学习只停留在书本上,这是学生厌学情绪的关键,使学生通过“说新闻”环节建构起自己知识体系感受生活、了解生活,奉献社会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实现高职生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学生政治课时事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88-01 现阶段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观。[1]强调在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在职业实践、社会实践中,将职业理论知识加以转化以应对职业的专门要求。
   根据对全国部分大学的调查,大学教学方法数十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西方大学教学方法创新是与其现代化同步进行的,影响我国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因素主要有大学政策制度、教师和学生的意愿以及相关教学条件等。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找准切入口,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活动。[2]
   一、高职学生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自身特点要求政治课“生活化”
   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主动性欠缺,对于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冷淡。由于学习态度欠佳,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因此先生学习动力不足,不能刻苦钻研,只求及格万岁,所以高职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但是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不受教条束缚,热衷于新鲜事物,又值得发扬。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主,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基础、兴趣,高职先生自然不感兴趣。
   (二)高职政治课教学发展要求“生活化”
   政治课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一致,而实践证明传统的灌输式的政治课教育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实现政治课目标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把政治理论融合与社会大生活结合,让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学习者、探究者、实践者。
   笔者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找新闻、说新闻、评新闻”环节,实现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政治理论与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也解决了学习兴趣问题。
   二、利用“说新闻”建构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输送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3]政治课“生活化”正是顺应构建主义理论要求而提出的。
   社会生活是最易感知的经验,生活化教育理念就是教师可以将生硬的理论框架构建成为以生活为基础、素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形成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进而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把学生最终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内涵
   高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内涵是: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社会生活背景下的情景教学,它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教育、社会生活之中,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对社会实践认识能力的转化。学生能够在一个民主、和谐、探索的课堂氛围中独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利用“说新闻”让学生感知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
   1.说新闻,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为了调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笔者在政治课上把看新闻、说新闻,逐渐成为政治课教学的常规内容。从训练学生找新闻材料开始,选择典型性、重要性、对国家、世界有影响的时事材料切入,引发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接受这种学习形式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由负担变成了兴趣,由应付变成了责任,其实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学生在探究问题,关注社会,唤醒社会意识的开始。学生在这种常规环节中逐渐体会到了时事与社会,政策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也增强了其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2.引用新闻,找到新闻与教材最佳结合点
   利用时事材料导入新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用最新时事和新闻材料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感染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政治课的魅力。在授课过程中,用新的时事材料取代教材中过时的旧事例、旧数据,会增加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感和新鲜感;同时,如果能随机应变把学生找到的时事材料巧妙地运用到政治教学,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注意,并且能够引起持续关注。
   3.点评新闻,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思考、辨别过程中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职政治课教材设计中突出了理论的论述、分析,论证了党的路线、纲领如何形成,但是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较少并且不能及时更新,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与教学同时期的生活保持一致。特别是高职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差,对于纯理论的知识理解有难度,更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增设时事专题探究活动。
   评述需要运用正确的观点,这就促使学生努力理解所学观点﹑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和原理进行评述,这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评述需要充分的根据,这就促使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开拓了视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述要言之有理,这就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综合评价等能力。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总结、点评必不可少,学生的某些观点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必然有失偏颇,所以教师的点评不但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也是一种认识层次上的提升,学生也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深切感悟到政治课的生活意义。
   总之,政治课由理论课变为“生活”课,由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师生共同探究,由课堂教学为主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了积极的探索者,通过对生活的了解、感悟、实践坚定了职业理想和目标。政治课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政治即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图像处理越来越便捷,已成为现代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项极为重要和基本的技术。目前,图像处理通常采用相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这样一个模式。其缺点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与用户联接的重要环节,配电网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建设周期较长、具有不可逆转性,合理的配电网规划对于配电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数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指纹、人脸识别、虹膜、DNA、遥感等获取目标信息的技术方兴未艾。所采集的数据日益庞大,普遍存在数据量增长很快但同时目标信息获得偏少的情形,典型的数据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 PC 机的面向结构健康监测的集成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是基于虚拟仪器思想,利用 PC 机、高性能多功能 I/O 卡以及软件系统组合的形式实现的,具有
本文基于实际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压缩空气系统的气体流量测量系统的整体设计过程,包括系统设计原理的总体分析,系统软、硬件设计等内容。 压缩空气作为一种动力源具有安全性、连续性等特点,它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等行业中。而对于一个压缩空气动力系统而言,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又是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现有气体流量计的价格较高,在目前很多压缩空气系统中流量测量技术并没有被广泛地直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