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im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刻不容缓。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推进改革发展时,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祖国北部边境的美丽景观。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南,意义重大,关乎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未来命运。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思想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任何思想理论都是建立在时代的某种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它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有学者认为,全球工业化的迅速扩张带来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但也让人与自然的矛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程度。工业文明时代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效益的发展理念已经过时,新时代要转变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粗放型经济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仅仅追求GDP增长,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国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正是面临这样的环境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产生了,为我国环境问题的正确合理解决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方针。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绿水青山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环境,在党的正确的指导下,绿山也可以成为金山银山。此外“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2]在思想上,行动上,制度上分别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让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美好生活除了物质上的需要,更包括精神上的需要,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老百姓更向往的是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4],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改善民生环境,加强文明建设。要保持攻击力度和势头,坚决控制“散乱污染”企业,加强對水,大气,土壤的污染防治。要加强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领导人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容
  马克思说: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5]马克思认为人的自身活动会对自然本身造成改变,但这种变化应该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上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6]这一新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生态文明观思想内涵的拓充。
  2、重视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论述有很多,如儒家的生态观表现在“仁爱万物”、“天人合一”,“仁爱万物”是儒家的重要理念,它表现出对世间万物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天人合一”指的是天、地、人,三者合为一体,天、地为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合一”意指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只有人与自然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想境界。同样,“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道教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原则强调人要顺应天地自然的自然而然,要保护自然,与天地自然和谐,国家领导人正是重视对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学习,在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为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好基石,实现中国梦。
  (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国家形象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根本性的指导。它有效地指导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历史性的成就和历史性的变革。对加强广大干部的“四个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证,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成为实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出发点。
  2、有助于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不再是过去只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问题,更需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的和谐社会。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提出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时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影响。“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7]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我国才可以实现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的传统生活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经济革命,从而开创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继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1]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N]南方日报,2017-03-31
  [2]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内蒙古各界引发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19-03-0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3.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五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207 - 208.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月18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013 年年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3 年7月21日
  作者简介:陈慧萍(1993.2—),女,汉族,籍贯:江西省吉安,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高校教育。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舞蹈可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各民族长期的文化积淀,民族舞蹈的传扬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拥有重要的意义。民族舞蹈的传扬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必须与时俱进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文将从民族舞蹈的各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对于民族舞蹈如何长久传扬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民族舞蹈;传扬  民族舞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直
期刊
摘要:民间美术的鉴赏方法,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还有民间美术中剪纸的特点,以及南北方剪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剪纸的社会实用性。  关键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艺术性  剪纸是民间美术流传最广的一种艺术形式,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种类之一。我们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由于它造价低廉、质地清薄、携带方便,所以也成为民间美术运用最广的一种材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各种民俗活
期刊
摘要:通过对连锁快空间设計现状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讨论连锁快餐在新形势下发展的设计新原则。  关键词:连锁快餐;空间设计;设计原则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餐饮环境设计正逐步由一味注重使用效能的划分转向简单而多变的空间,在满足使用的基础上,越来越关注空间环境带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更注重有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而连锁快餐也在发展的过程中探索着新的设计原则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当下
期刊
摘要: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 它包含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和更为高级的自觉性等特征。作为由人来现场当众表演的黄梅戏也是这样。黄梅戏的社会性不仅体现在自身的利他、协作和相互依赖上,更体现在自身有着高度的自觉。黄梅戏在不断审视自我的同时,不断向社会广泛的渗透和发展,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社会属性,如从舞台走向社区、校园,从文化走向体育、旅游和广告等。  关键词:社会性;自觉性;社会功能 
期刊
摘要: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演员的手、眼、身、步的运用,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的舞台动作,就是有这些属于舞蹈性的基本动作所构成的。它们的主要特点为、集中、锻炼、夸张、属于象征性和程式化。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的性格和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都要通过相应的舞蹈形式来表现它、刻画它。  关键词:戏曲演员;表演;生活化  一、真和假  和生活对照,戏,本来是假的,何必怕假,但要假里透真,不过这个真并非要求和生活一模一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老年管理文化建设工作备受石油企业管理层的关注。石油企业员工在退休后有的选择回来家,有的选择到大城市定居,还有的选择留在油田生产地,致使油田企业老年管理工作呈现分散化管理局面。为此,本文将针对油田企业老年管理文化建设工作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油田企业;老年管理;文化建设  前言:  老年职工是油田企业职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产业早期开放建设活动中的开发者与建设者,对
期刊
摘要:爨底下村是京郊的一个很有名气的村落,引得众多人们跋山涉水前往。不仅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条件优越,还因为村子中的村落文化特色,一直到今天还保留完整。本论文通过分析爨底下村的地域、建筑、文化所影响下的村落文化特色,意在探讨其背后的文化传承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爨底下村;民俗文化;传承意义  据官方记载: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距离北京城区90公里,正处在北京通往塞外的一条古道上。在斋堂镇西北
期刊
摘要:我国各航海类院校半军事管理模式日臻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00后的青少年逐渐成为新时代特点鲜明的大学生,航海类专业对其吸引力不再异常强烈,加之就业结构、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及传统家庭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新形势下,航海类院校强化半军事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对强化航海类专业学生半军事管理工作提出一些问题分析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半军事管
期刊
摘要:《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体会周人浪漫的必读之作,是被列入四书五经的经典之作,以前我们欣赏它大多出自它的文学价值,今天我们以《氓》为例,来看看它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制度中的婚嫁制度。  关键词:《诗经?氓》;周朝;婚嫁制度  当代人说古时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种落后的思想,自由恋爱才是婚姻的必须前提。而在当年的周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是法律的规定。在《诗经》中,有很多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电影艺术越来越走向国际化,在其登上世界舞台的过程中,电影译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翻译实例,对影响中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英文电影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电影名;文化因素;语言习惯;翻译方法  电影是广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在电影宣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