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崇拜明星、喜爱上网、渴望放假,谈到数学或做数学作业,情绪低落;不少学生由“不想听、不想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以至于“上课与老师对立,甚至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带着疑问和困惑,我认真思考,积极尝试。近几年的心得体会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让初中生快乐学习数学,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一、让初中生亲近老师是快乐学习数学的前提
如果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往往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该科的学习成绩就突出,这叫“亲其师,信其道”。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你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1、亲切喊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2006年8月底,我从教导处找到七(3)班登记表,观察照片上学生的面貌特征,记录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找特征明显的学生记忆,在没有上课之前,就记下十多个同学的名字,如小胖墩叫宋魁,扎着羊角辫、小眼睛、一笑就有酒窝是王仲仲,皮肤白皙,嘴边有个大黑痣叫潘菂等等。
9月1日正式上课时,我没有讲授数学内容,而是让同学们自我介绍:一报自己姓名,二说家庭住址,三讲来自哪所小学?喜欢的数学老师是谁?为什么喜欢他(她)?我边听介绍,边观察学生表情,边插话,记下重要信息。通过这节课,我又记住十多位学生的名字,如声音又憨又粗的女孩叫钱婷婷,普通话又标准又好听的叫王琼雅,原来她小学在北京上的等等。一节课不知不觉就下来了,课后我留下任务:一是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二是记住你的同桌、三是记住现在数学老师的名字。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我认识了班上所有同学。在课上,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时,都能亲切喊出他们的姓名,他们喜欢回答我的问题。在课下,他们像欢快的鸟儿聚拢在我的身旁,又说又笑,我从心底有一股说不出的高兴劲儿!
2、让学生从内心发出:“老师,您太有才了!”。人第一次见面印象最深刻,第一节上的数学内容最重要。上课时我并没有讲课本的数学内容,而是出了一组乘法算术题,让学生口算,想了解同学们的口算能力,让学生从小学逐渐过渡到初中。5×5 、25×25、 35×35 … 、 115×115 …,我知道同学们不喜欢口算,有的拿笔,有的拿计算器。我马上说:“你们选题,老师口答。”同学们来劲了。有的说:“老师算55×55”,我立即回答:“3025”。有的说:“老师算95×95”,我回答:“9025”。 经过同学们验证,我都对了,而且非常快。前面的同学小声说:“老师真厉害!”。
我出了第二道题:“咱们在小学学过圆周率,你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谁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成就最大吗?”。同学们齐声答道:“祖冲之!”。“你能说出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面的几位吗?”。我话音刚落,姚刚忙站起来回答:“老师,小数点后面七位,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一看就知道,他很喜欢数学,我表扬他一番。接着就问谁知道小数点七位后面还有哪些数字?同学们都摇了摇头。这时,我连说加写:“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我一下写了50多位,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
第三道题:我拿出红五角星、六角螺丝帽等实物,让同学们动手画,大部分同学画得又慢又不像,只有少数几个画得好一些,我给予表扬。在黑板上,我用彩色粉笔快速画出熠熠发光、带有“八一”字样、有立体感的红五角星,同学们一起鼓掌,看得出同学们很兴奋,眼中充满着期待和渴望。
接着,我用菱形方面的知识画出学校博雅楼的简图,并在楼的中央画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而后又把自己剪的拉花、用纸叠的花瓶和月季花给学生展示,鼓励他们今后自己动手去做,会比老师做的好。临下课时,不知哪位同学喊:“老师,您太有才了,”其他同学热烈鼓掌,也跟着喊:“太有才了!”。我知道同学们已经从心底喜欢我了。
3、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有一颗真诚而宽容的心”。教师要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多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位学生都会进步。
教师要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以真诚的态度与每一个学生交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把数学学好。
教师对学困生要投入更多时间,对他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断启发、引导,扶他们走上一程。诚恳相助,让学生尽快解除学习中的压力,清除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运用情感打动学生,让学生不断前行。
教师的真诚、宽容反过来也会得到积极回报,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了情感相融,才能互相信赖,在思想上、感情上产生共鸣,才能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二、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快乐学习数学的保证
1、用数学家成长故事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喜欢数学。一天,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老师连连点头,称赞其运算能力。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拿不出学费而不得不中途退学。从此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高中、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数学家熊庆来慧眼识英才,把他请到清华大学。1936年留学英国,在剑桥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得出著名的华氏定理,引起世界数学界的轰动。1950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工作,并取得多项成果。华罗庚教授一生成就辉煌,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150多篇论文,写了多本著作。不仅在纯数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越(曾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而且在应用数学上成绩斐然,《统筹方法平话》、《优先学》等多部著作被广泛推广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估算。他还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多位在我国数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数学家。
华老:“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2、用表扬、评比、奖励保持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上,鼓励学生反复阅读重要段落、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踊跃到黑板上练习,既可展示解题过程,又能练习规范、速度和准确性,促进数学水平的提升。
在教学中,根据课型设计抢答题,看同学或小组哪个回答的又对又快,并给予表扬。计算题分小组进行擂台赛,先预算后决赛。有答题的,检查的,协调的,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小组的凝聚力。邵亚飞所在的小组几周都拿了第一,小组成员还合影留念呢!
在课后,布置看书,及时消化知识、形成系统、提高数学能力。作业开始布置少,学生完成容易,做的认真。我在作业本上批 “较整洁”、“整洁”、“很整洁”。一段时间后批“较认真”、“认真”、“很认真”,再过一段时间批“较好”、“好”、“很好”……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做作业更有劲了。为了进一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性,我就在作业本内夹上鼓励的话语或需要注意的事项,或面批,或讨论,或谈心,表扬其进步,肯定其成绩。
凡是积极回答、踊跃板演、学习有进步的,奖励书或薄本,盖上奖字,并带有“你很棒,今后继续努力”的字样。作业做得好的,挑出来进行展览,先在班级,后在年级组,最后放在学校展,对学生激励很大。对数学进步快、作业做得好、积极回答的学生,给其父母打电话,或家访,肯定长处,指出努力方向,家长比以往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遇到问题学生,一不告状,二不惩罚,三不放弃。我每天都给自己定下任务:表扬三至五名学生,找两名学生谈心,奖励一名学生。几年来,记录了多本与学生交流的心得体会,发给学生的学习用品和书籍有近叁千元,都是自己私人款项。
3、讲故事、猜谜语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每周都讲一个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如“无理数”的由来。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有数”(指有理数)的哲理相矛盾,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竟落到沉船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了真理而献身的可敬数学家,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它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同时带来了数学的革命。
为提高数学兴趣,每周都出谜语,以数学家为谜底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谜底:杨乐),“东坡游春”(谜底:苏步青)。以数字为谜底的:“五角一趟”(一元二次),“勤点钞票”(常数)。以运算为谜底的:医生提笔(开方)。以运算律为谜底:婚姻法(结合律),贸易协定(交换律)。以数学名词为谜底的:问君知多少?(几何),抬头望月,正好初八(正弦),游子身上衣(母线),再见吧,妈妈(分子、分母)。同学们猜起来非常起劲,年冠华同学表现最为出色,我奖励他就高兴的合不上嘴。
三、让初中生自主学习是快乐学习数学的根本
1、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可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直观化,易于为同学所接受。如用“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把黄河、大漠的雄伟描绘的淋漓尽致,也形象地刻画了直线(长河)与圆(圆)的相离关系,平面(大漠)与直线(孤烟)的垂直关系。
学生解答计算题,教给:“一看二想三判断,判断准确加计算,最后还要去验算”。如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总结如下顺口溜:“加减消元方法灵,比较系数化方程。可加可减消一元,一元方程求解明。对于任意方程组,此法求解均可行。”在处理几何解答题中,要求先“指点江山”,后“激扬文字”。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掌握。
2、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要培养初中生快乐学习,热爱数学,就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快乐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快乐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给同学们学习上的“自主”,让学生看、想、讲、议、练,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同学们在讨论、辩论、评议、合作中快乐学习,发展数学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3、指导初中生实践、探索和创新。初中生年龄小,好奇、爱动。根据这一特点,在学习几何时,指导他们自己动手,用简单的木条、火柴棒、硬纸板等做各种几何图形,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形象,又在具体的演练中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如在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师生动手每人做了圆形小钉板,在钉板上用橡皮筋来回移动来探索问题,从而在一节课内探索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通过师生们边观察边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定理、推论的理解,学生兴趣盎然、孜孜不倦去探究。有的同学经常在课间十分钟,还在争论和探讨课上的某些问题,或老师布置的思考题。班上的小调皮宋林森同学原来由于自控力差,在七年级、八年级时数学不及格,后来由于勤于动手动脑,潜在的智力被挖掘,学习数学积极性得到提高,九年级跃进先进行列,中考数学成绩为139分。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总之,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点做法和体会,是师生实实在在快乐学习、相互交流的历程。我想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初中生快乐学习数学,他们才会从心底里热爱数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充满勃勃生机。
带着疑问和困惑,我认真思考,积极尝试。近几年的心得体会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让初中生快乐学习数学,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一、让初中生亲近老师是快乐学习数学的前提
如果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往往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该科的学习成绩就突出,这叫“亲其师,信其道”。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你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1、亲切喊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2006年8月底,我从教导处找到七(3)班登记表,观察照片上学生的面貌特征,记录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找特征明显的学生记忆,在没有上课之前,就记下十多个同学的名字,如小胖墩叫宋魁,扎着羊角辫、小眼睛、一笑就有酒窝是王仲仲,皮肤白皙,嘴边有个大黑痣叫潘菂等等。
9月1日正式上课时,我没有讲授数学内容,而是让同学们自我介绍:一报自己姓名,二说家庭住址,三讲来自哪所小学?喜欢的数学老师是谁?为什么喜欢他(她)?我边听介绍,边观察学生表情,边插话,记下重要信息。通过这节课,我又记住十多位学生的名字,如声音又憨又粗的女孩叫钱婷婷,普通话又标准又好听的叫王琼雅,原来她小学在北京上的等等。一节课不知不觉就下来了,课后我留下任务:一是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二是记住你的同桌、三是记住现在数学老师的名字。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我认识了班上所有同学。在课上,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时,都能亲切喊出他们的姓名,他们喜欢回答我的问题。在课下,他们像欢快的鸟儿聚拢在我的身旁,又说又笑,我从心底有一股说不出的高兴劲儿!
2、让学生从内心发出:“老师,您太有才了!”。人第一次见面印象最深刻,第一节上的数学内容最重要。上课时我并没有讲课本的数学内容,而是出了一组乘法算术题,让学生口算,想了解同学们的口算能力,让学生从小学逐渐过渡到初中。5×5 、25×25、 35×35 … 、 115×115 …,我知道同学们不喜欢口算,有的拿笔,有的拿计算器。我马上说:“你们选题,老师口答。”同学们来劲了。有的说:“老师算55×55”,我立即回答:“3025”。有的说:“老师算95×95”,我回答:“9025”。 经过同学们验证,我都对了,而且非常快。前面的同学小声说:“老师真厉害!”。
我出了第二道题:“咱们在小学学过圆周率,你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谁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成就最大吗?”。同学们齐声答道:“祖冲之!”。“你能说出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面的几位吗?”。我话音刚落,姚刚忙站起来回答:“老师,小数点后面七位,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一看就知道,他很喜欢数学,我表扬他一番。接着就问谁知道小数点七位后面还有哪些数字?同学们都摇了摇头。这时,我连说加写:“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我一下写了50多位,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
第三道题:我拿出红五角星、六角螺丝帽等实物,让同学们动手画,大部分同学画得又慢又不像,只有少数几个画得好一些,我给予表扬。在黑板上,我用彩色粉笔快速画出熠熠发光、带有“八一”字样、有立体感的红五角星,同学们一起鼓掌,看得出同学们很兴奋,眼中充满着期待和渴望。
接着,我用菱形方面的知识画出学校博雅楼的简图,并在楼的中央画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而后又把自己剪的拉花、用纸叠的花瓶和月季花给学生展示,鼓励他们今后自己动手去做,会比老师做的好。临下课时,不知哪位同学喊:“老师,您太有才了,”其他同学热烈鼓掌,也跟着喊:“太有才了!”。我知道同学们已经从心底喜欢我了。
3、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有一颗真诚而宽容的心”。教师要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多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位学生都会进步。
教师要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以真诚的态度与每一个学生交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把数学学好。
教师对学困生要投入更多时间,对他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断启发、引导,扶他们走上一程。诚恳相助,让学生尽快解除学习中的压力,清除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运用情感打动学生,让学生不断前行。
教师的真诚、宽容反过来也会得到积极回报,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了情感相融,才能互相信赖,在思想上、感情上产生共鸣,才能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二、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快乐学习数学的保证
1、用数学家成长故事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喜欢数学。一天,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老师连连点头,称赞其运算能力。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拿不出学费而不得不中途退学。从此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高中、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数学家熊庆来慧眼识英才,把他请到清华大学。1936年留学英国,在剑桥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得出著名的华氏定理,引起世界数学界的轰动。1950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工作,并取得多项成果。华罗庚教授一生成就辉煌,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150多篇论文,写了多本著作。不仅在纯数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越(曾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而且在应用数学上成绩斐然,《统筹方法平话》、《优先学》等多部著作被广泛推广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估算。他还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多位在我国数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数学家。
华老:“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2、用表扬、评比、奖励保持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上,鼓励学生反复阅读重要段落、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踊跃到黑板上练习,既可展示解题过程,又能练习规范、速度和准确性,促进数学水平的提升。
在教学中,根据课型设计抢答题,看同学或小组哪个回答的又对又快,并给予表扬。计算题分小组进行擂台赛,先预算后决赛。有答题的,检查的,协调的,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小组的凝聚力。邵亚飞所在的小组几周都拿了第一,小组成员还合影留念呢!
在课后,布置看书,及时消化知识、形成系统、提高数学能力。作业开始布置少,学生完成容易,做的认真。我在作业本上批 “较整洁”、“整洁”、“很整洁”。一段时间后批“较认真”、“认真”、“很认真”,再过一段时间批“较好”、“好”、“很好”……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做作业更有劲了。为了进一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性,我就在作业本内夹上鼓励的话语或需要注意的事项,或面批,或讨论,或谈心,表扬其进步,肯定其成绩。
凡是积极回答、踊跃板演、学习有进步的,奖励书或薄本,盖上奖字,并带有“你很棒,今后继续努力”的字样。作业做得好的,挑出来进行展览,先在班级,后在年级组,最后放在学校展,对学生激励很大。对数学进步快、作业做得好、积极回答的学生,给其父母打电话,或家访,肯定长处,指出努力方向,家长比以往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遇到问题学生,一不告状,二不惩罚,三不放弃。我每天都给自己定下任务:表扬三至五名学生,找两名学生谈心,奖励一名学生。几年来,记录了多本与学生交流的心得体会,发给学生的学习用品和书籍有近叁千元,都是自己私人款项。
3、讲故事、猜谜语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每周都讲一个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如“无理数”的由来。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有数”(指有理数)的哲理相矛盾,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竟落到沉船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了真理而献身的可敬数学家,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它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同时带来了数学的革命。
为提高数学兴趣,每周都出谜语,以数学家为谜底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谜底:杨乐),“东坡游春”(谜底:苏步青)。以数字为谜底的:“五角一趟”(一元二次),“勤点钞票”(常数)。以运算为谜底的:医生提笔(开方)。以运算律为谜底:婚姻法(结合律),贸易协定(交换律)。以数学名词为谜底的:问君知多少?(几何),抬头望月,正好初八(正弦),游子身上衣(母线),再见吧,妈妈(分子、分母)。同学们猜起来非常起劲,年冠华同学表现最为出色,我奖励他就高兴的合不上嘴。
三、让初中生自主学习是快乐学习数学的根本
1、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可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直观化,易于为同学所接受。如用“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把黄河、大漠的雄伟描绘的淋漓尽致,也形象地刻画了直线(长河)与圆(圆)的相离关系,平面(大漠)与直线(孤烟)的垂直关系。
学生解答计算题,教给:“一看二想三判断,判断准确加计算,最后还要去验算”。如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总结如下顺口溜:“加减消元方法灵,比较系数化方程。可加可减消一元,一元方程求解明。对于任意方程组,此法求解均可行。”在处理几何解答题中,要求先“指点江山”,后“激扬文字”。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掌握。
2、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要培养初中生快乐学习,热爱数学,就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快乐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快乐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给同学们学习上的“自主”,让学生看、想、讲、议、练,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同学们在讨论、辩论、评议、合作中快乐学习,发展数学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3、指导初中生实践、探索和创新。初中生年龄小,好奇、爱动。根据这一特点,在学习几何时,指导他们自己动手,用简单的木条、火柴棒、硬纸板等做各种几何图形,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形象,又在具体的演练中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如在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师生动手每人做了圆形小钉板,在钉板上用橡皮筋来回移动来探索问题,从而在一节课内探索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通过师生们边观察边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定理、推论的理解,学生兴趣盎然、孜孜不倦去探究。有的同学经常在课间十分钟,还在争论和探讨课上的某些问题,或老师布置的思考题。班上的小调皮宋林森同学原来由于自控力差,在七年级、八年级时数学不及格,后来由于勤于动手动脑,潜在的智力被挖掘,学习数学积极性得到提高,九年级跃进先进行列,中考数学成绩为139分。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总之,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点做法和体会,是师生实实在在快乐学习、相互交流的历程。我想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初中生快乐学习数学,他们才会从心底里热爱数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充满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