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教育应当被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上,小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们进行“美”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理解“美”的应用,寻找美术教学中的“根”,进而升华“美”的素养。笔者将从走进自然、蹲下身来、放飞想象以及动手操作四个方面入手,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探索美术教学的“根”,体悟美术之“美”。
  一、走进自然,感受“美”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从发现身边的美出发,在校园里或者学校周边的公园里带领学生写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与自然共同呼吸。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美术“走进大自然”一课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学校旁边的公园写生,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公园中着重观察相关的植物,感悟大自然赐予我们那美丽的风景。有的小组确定的主题为“松柏”,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进而分辨柏树品种的不同,感悟柏树身上的那种坚韧不拔、四海皆可为家的精神;有的小组确定的主题为“花色”,观察各式各样的花,有牡丹、月季、芍药以及丁香等,通过观察花朵和花径,结合各式花朵花期的长短以及开放季节,来感悟花中蕴含的深层意思。观察之后,学生们绘画“走进大自然”,给予我与众不同的作品。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自然风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学生创作出來的作品也丰富了许多,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美”的体悟也丰富了很多。
  二、蹲下身来,发现“美”
  学生的表现能力存在着差异,个人的能力与所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如强行灌输加入成人的思维与想法,学生的绘画作品会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其天然和童趣,注定是失败的、不成功的作品。
  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励语应充满爱心、充满信任、充满尊重、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着幽默与风趣。如“你的画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如果构图上能再多修改一下,你一定能画得更好!”这样的语言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树立其学习美术的信心。又如通过“这张画的颜色画得漂亮极了,很好!加油!你真棒!”;“你画的人物表情生动,动作丰富,真的惟妙惟肖啊!”等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
  教师“蹲下身”来,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积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发现身边的“美”,自身的“美”,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放飞想象,体验“美”
  想象力是学好美术的关键,也是感悟“美”的关键。一个人如果没有想象力,他眼中的事物就会失去很多色彩,对外界事物的感悟也会越发的单调乏味。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开展联想,并有想象的能力,让世界之“美”在学生们的想象中五彩缤纷,让学生们对于“美”的体验更加真切、更加美妙。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美术“参观和旅游”一课时,我先提问学生,有没有在节假日里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去参观或游览过“公园”或“游乐园”?并要求学生们说说游乐园或公园里有哪些娱乐设施。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踊跃发言,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主动想象、积极构思、尝试创作,要求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自己想象中的有趣、新颖的游乐设施,并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让学生们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游乐场设施。
  适时的让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结合教材发挥想象,在开展想象的同时,体验那些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到的“美”。
  四、动手操作,创造“美”
  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教师也应当提供给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阅历以及对事物的美好想象来创造出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美”。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美术“小泥人”一课时,带领学生亲手用陶泥制作小东西,引导学生们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陶泥小制品。学生们一开始还不能很好的用陶泥,但是随着一次次的练习,学生对陶泥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制作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小制品,有的学生制作了一只小兔子;有的学生制作了一个杯子;有的学生制作了水壶……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陶泥的制作,了解陶泥的制作过程,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们带着乐趣去学习,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课程内容,创造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美”。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美术的课堂上共同探索美术的“根”。■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档案管理“卷”与“盒”概念的定义与组织方法,档案的“唯一性”,档案移交进馆的法律依据,文书立卷改革的目的与目前基层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际,档案散缺与错位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不能退回“卷”级管理,实行“多套归档制”和档案提前移交档案馆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档案管理;适用“卷”“件”问题    《档案管理》2010年第3期刊载了张丽莉、叶玉红、周新英三同志的《基层档案管
放下是一种大境界  姜锋青    湖北黄梅五祖寺,是著名禅宗寺庙,惠能曾在此受戒。寺前有一道山溪,终年流水淙淙,游人欲进寺门,必须经过一座古老的廊桥,走近廊桥,抬头看见门楣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放下着。”  “放下着”是一句禅词,《禅意与化境》中道:“放下你的外六尘、內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处,是汝放生命处。”  禅意并非人人皆能悟之,游客中有人在禅房向老僧求教何为“放下着”,老僧讲了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成分,而是在班级管理情景中,由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道德感,与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以及班主任对学生的个人成就感的理解等叠加后凝聚、升华而成就的一种高尚的情操。由于它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彰显出来的一种情感,所以它博大而纯洁,蕴含着班主任老师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对家长的担当、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在新课改下要使当下班级管理有成效、上台阶、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鲜明个体,各有不同。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影响,往往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体谅别人,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与父母之间存在许多矛盾。班主任引入角色互换,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倾听、思考、体验,在角色互换活动中逐渐养成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班级德育管理初衷。一、创设角色互换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部分初中生叛逆思想严重,经常出现不认真听课,与教师顶嘴,违
管先海 魏 新 徐拥军 白 桦 牛二强 田 润 谭进军 亓晓华 汪建军 芭 蕉 张奇明 石 克 一井水  管先海:众所周知,档案业务培训是立足于档案工作的培训,是为了增加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技术能力、业务素质,使档案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最终搞好实际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然而,当前档案业务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商讨和
国际动态    美国国家档案馆展出英国《大宪章》原本  近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展出1297年的英国《大宪章》原本。这个原本自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以来,即由英国北安普敦郡的布鲁登奈尔家族拥有,后由裴洛旗下的基金会在1984年购得,并一直陈列在美国国家档案馆。这份王室宪章的年代为1297年,其上盖有英王爱德华一世的印玺。这份外观传统的皮纸文件是总共不到20份的原本大宪章之一,也是历来唯一公开拍卖的版本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OAIS参考模型对档案建设的意义,介绍了我国档案界对OAIS的学术研究和OAIS在元数据标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OAIS;档案建设;应用;问题;启示    1 引言    OAIS是空间数字系统咨询委员会1999年5月发布的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和长期保存规定概念和参考框架。2003年1月。该
记得研一上《档案原著选读》时,吾师捧着“圣经”——《荷兰手册》动情地说:“外国的档案学著作都是从分析实例人手,如此才有理有据,只有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付诸实践。中国的档案学著作纯粹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即便举个实例也是补充说明观点之用。这也是为什么档案学的经典著作都被外国人所霸占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我等初入档案学研究之门庭,对老师的一番“哲言”感触还不是很深,既然是老师授课之内容,我等也只好恭恭敬敬地
摘要:本文通过对濮阳县期满短期文书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实践的分析,提出了档案完整性保存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档案鉴定;档案销毁;完整性;思考    2003年底,濮阳县档案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次期满短期文书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但工作进行极不顺利,直到2010年7月才告一段落,至今,尚存一些遗留问题待解决。笔者自始至终参与了这项工作,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1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情况  200
摘要:文章选取2005年~2008年《档案管理》杂志收录的论文进行统计,从载文数量、文章基金项目、论文单位分布、地区分步、期刊核心作者和作者合作度等指标评价了《档案管理》杂志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地位。  关键词:档案管理;文章;作者;统计分析    《档案管理》杂志是由河南省档案局主办的档案学专业性学术期刊,是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和中国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作为专业性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