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鉴定与销毁的思考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濮阳县期满短期文书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实践的分析,提出了档案完整性保存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档案鉴定;档案销毁;完整性;思考
  
  2003年底,濮阳县档案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次期满短期文书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但工作进行极不顺利,直到2010年7月才告一段落,至今,尚存一些遗留问题待解决。笔者自始至终参与了这项工作,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1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情况
  2004年初,濮阳县的7594卷期满短期文书档案,经基层单位和县档案局两级鉴定后,移交县档案馆搁置待销。直到6年之后,又经再次鉴定,最后,销毁档案3340卷,延期保存档案3230卷,仍有1024卷档案处于待鉴待定状态。具体情况如下:
  1.1被延期保存的档案的情况
  1.1.1各乡镇移交的期满短期文书档案。这些档案,多数是各行政村上报到乡镇党委、政府的各种年度统计报表,归档时,误定为短期保存,如延长为定期30年保存,也有相当一部分已保存期满。对于这批应该由村级保存而未保存的历史真实记录,我们决定延期保存。但延长到什么时候,怎么确定所属全宗,没有找到标准依据。
  1.1.2档案工作恢复整顿期间剔除的档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新整理“文革”前的乡、镇文书档案时,将原档案中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党委、政府及其所属部、委、办普发的文件一律剔除没有整理,也没有销毁,一直搁置在乡镇档案室。几年前,濮阳县五星乡因保管条件差,而将这批档案移交到了县档案馆,这次也被纳入了鉴定范围。这批档案多数是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局、委、办在历次政治、生产运动,如“反右”、“社教”(即“小四清”)运动中形成的有具体细节的档案。它们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实况,各公社(乡镇)都完整程度不同地收集归档了,而文件形成单位却没有归档,因此,应该保留。可是,如果将全县20个乡镇的这批档案都整理进馆,势必造成大量重复,如果只接收整理一个乡镇的,明显会造成档案收集不全。如果延长其保存期限,应归入哪个全宗,延长为何期限也难定论。
  1.1.3“文革”期间形成的档案。在鉴定期满档案和核查馆藏档案时惊奇地发现,1966年至1976年间10年的档案“一刀切”式的奇缺,甚至有的全宗竟无一件档案。笔者之一是亲身经历了“文革”全过程的人,“文革”期间,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都产生了大量文件,作为当时历史的原始记录,无可争议地应该转化为档案保存。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被排除在了档案之外或被当做“黑材料”销毁了。现在被收进短期档案保存的这些文件,就显得特别珍贵了,也被纳入了延期保存范围。
  1.2待鉴待定档案。经实践证明,某单位关于某一事件、某一活动中形成的细节性档案,记录了某一社会活动的全过程,对历史研究很有价值。却按保管期限表被列为短期或定期10年保存,此类档案应该怎样处理,尚无定论。
  1.3被销毁的档案。按照现行的保管期限表,有些期满档案经搁置后,并未明显显示出有继续保存的价值。根据现行规定,我们进行了销毁,但此举正确与否,只有让历史去证明,因为档案价值有可知的一面,也有不可知的一面。
  
  2几点思考
  2.1对档案完整性的思考。对档案鉴定,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对档案价值的鉴定。从归档鉴定开始,按照归档范围确定哪些文件有保存价值,应该保存,哪些文件被认为无保存价值而不予归档。这样一来,就可能有一批有价值的档案被剔除而漏掉了。再按照档案保管期限表,分别整理保存,人为地割裂了同一事项形成档案的完整性。再经过进馆鉴定,同一事项形成的档案又因保管期限分隔在不同的档案馆、室。又经过期满鉴定销毁,一般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和“大事”、“要事”中形成的一般的档案,逐渐被剔除销毁。按照这种档案管理方法和标准,没有一个单位的档案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也没有任何一项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能够完整地“永久”保存下来。永久保存下来的档案只有一些“大事”、“要事”中的主要的、综合性的、法规性的档案。
  实践已经证明,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认识所有的档案价值。因此,今天看起来是“一般的”、“小事的”,价值不大的甚至认为无价值的档案,可能恰恰是最重要的历史记录。如,中共濮阳县委全宗中的一件1948年柳格(现为清丰县一个乡)整党培训班的学员听课签到表,本不属归档范围。可是,这件被“误存”的档案,却为落实豫政[1983]2号文件,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经组织批准退职返乡,现无固定收入的老同志确定国家干部身份,落实生活待遇起到了巨大作用。再如,濮阳县五星乡移交来的334卷在档案工作恢复整顿时被剔除的档案,正是当时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局、委、办没有保存的历史记录。又如,这次鉴定的乡镇档案中各行政村的统计年报表,正是行政村应该保存而没有保存的永久档案。由此可见,档案的完整性保存非常重要。不仅一件档案应保存完整,一个事件、一项活动、一个全宗的档案也应保存齐全完整,只有完整了才可记录历史的全貌。因此,笔者建议: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都要成套地永久保存起来,为现在和未来的利用者保留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的社会记忆。
  也许,有学者会说,“完整性鉴定只能作为鉴定原则提一提”,或者说,“只是理想的愿望,很难成为档案鉴定的实际内容”、“只要有不能‘有文必档’的限制……,就不可能做到完整齐全”、“完整性鉴定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1]笔者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整,档案的完整性同样具有相对性。完整是相对于不完整而言的,档案的完整性保存就是档案文件的成套性保存。一份档案齐全完整了,一个事件、一项活动中形成的整套文件齐全完整了,一个全宗、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活动中形成的档案都保存起来了,就做到了档案的相对完整。因“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规定,一整套档案文件被漏掉、剔除、销毁了一部分,造成了整个信息记录的不完整,就失去了档案的完整性。完整性鉴定应该是通过档案鉴定工作,把无故被剔除、漏掉的档案收集补充齐全,把同一套档案调整到一起永久保存起来。被鉴定剔除的只能是同一套归档文件的重份文件,同一事件档案的重套档案,或经鉴定与本套档案无关的文件。把成套文件完整保存下来,与“有文必档”是有原则区别的。
  2.2对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思考。划定归档范围为档案鉴定第一关,关系到档案文件的存毁,如有失误损失无法弥补。因此,要加强对归档范围的研究,按照人们对档案价值的最新认识和对利用需求的预测结果,适时修订归档范围,把有价值的档案文件都划归范围之内,使档案完整保存程度不断加强。
  目前,我国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将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30年”和“定期10年”三种,它与原来的和其他门类的永久、长期、短期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改变了名称,调整了保存年限。在这种标准下,人为地把同一套档案分成了三部分。部分档案保存期满被鉴定销毁,使同一套档案数量逐渐减少,最后,细节性文件消失,只剩下综合性、法规性和所谓的“大事”、“要事”档案,历史变成了无从考证的“骨架”式框架。事实证明,历史记录有了细节才真实,细节性档案和今天看起来是“一般的”、“小事的”、价值不大的档案,可能恰恰是将来全面反映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保管期限标准时,也要充分考虑文件的成套性,将成套内的档案文件都定为永久保存,为社会保留完整的历史记录。
  2.3整合档案鉴定理论与方法,完善与调整档案鉴定标准。档案鉴定理论应该是一种方法论,离开了具体鉴定方法与相关标准,理论便会成为空话。在电子文件大量出现的今天,以“新职能鉴定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间接鉴定法,解决了宏观问题、前端控制和批量进行的鉴定问题,简便易行,效率很高。而对后续鉴定(包括归档鉴定、进馆鉴定、分级鉴定、期满鉴定和开放鉴定),还需以“客体属性决定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直接鉴定法鉴定,用以全面把握档案自身状况及其属性。但是,这种鉴定方法偏重于分析单份文件、单个案卷价值,却可能忽略其存毁对相关全宗,相关馆、室藏,乃至整个地区、整个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影响,鉴定中,难以从客观层次即整个社会或整个档案馆的视角去把握档案的价值。故会将一些对将来社会有重要价值的档案给以剔除或销毁,破坏了历史记录的成套性和完整性。解决方法,可同时运用以“利用决定论”和“主体需求指导论”为理论基础的需求预测法。根据人们对档案的主体需求判定档案的成套性价值,确定档案的保存范围,细化和调整档案保管期限表,解决微观鉴定问题。因此,建议在确定主体需求的基础上,将微观与宏观视角并用,使鉴定工作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准确,把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都完整地保存下来。
  2.4收回或返还上下级互有关系的期满档案,是补充其档案不足的有效方法。从濮阳县乡镇期满档案的鉴定中发现,基层(如乡镇)档案室保存的定期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一级机关(如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局、委、办)档案中缺少的细节性档案。上级(如乡镇)保存的期满定期档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下级(如行政村)需要保存的永久档案(当然,有的也可能是下级报来的重份档案)。因此,笔者建议,把上级期满的与下级有关的文书档案有选择地(非重份)返还相关下级档案室,用以补充下级的档案缺失。把下级由上级下发文件转化的期满档案,有选择地延长保存期限后,返还相关上级机关档案室;或延长保存期限后,移交档案馆单独保存,也是补充上级机关档案缺失的有效方法之一。
  
  (刘东斌组稿作者单位:濮阳县档案局来稿日期:2011-08-16)
  
其他文献
月光向来以“拽”著称,一不怕老师。二不怕蟑螂。不是有一首歌这样唱的吗?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了,我神经比较大!吗依呀呼!吗依呀呼……  说月光“拽”是有原因的:一、作为学生,敢晾老师。二、作为学生,敢晒老师;晾晒不分家,月光下晾,阳光下晒。三、老师碰到这样的学生通常是头疼的。  先说“晾”吧!月光是个从来不说假话的人,要说就说真话,不能说真话的时候,宁愿当哑巴也不说假话。现在我就来说一句真话吧!我更擅
沧海一粟:全宗卷是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说明该全宗历史情况的有关文件材料所组成的专门案卷。从理论上讲,全宗卷应该能够说明全宗的历史情况。然而,据我了解,一些档案馆(室)的全宗卷“缺胳膊少腿”,问题多多,看后令人啼笑皆非。就目前档案馆(室)升级指标来看,似乎忽视了全宗卷这一看似无关紧要、实则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在档案馆(室)升级指标中加上对全宗卷的考核内容,相信全宗卷问题会有较
摘要:本文从档案管理“卷”与“盒”概念的定义与组织方法,档案的“唯一性”,档案移交进馆的法律依据,文书立卷改革的目的与目前基层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际,档案散缺与错位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不能退回“卷”级管理,实行“多套归档制”和档案提前移交档案馆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档案管理;适用“卷”“件”问题    《档案管理》2010年第3期刊载了张丽莉、叶玉红、周新英三同志的《基层档案管
放下是一种大境界  姜锋青    湖北黄梅五祖寺,是著名禅宗寺庙,惠能曾在此受戒。寺前有一道山溪,终年流水淙淙,游人欲进寺门,必须经过一座古老的廊桥,走近廊桥,抬头看见门楣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放下着。”  “放下着”是一句禅词,《禅意与化境》中道:“放下你的外六尘、內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处,是汝放生命处。”  禅意并非人人皆能悟之,游客中有人在禅房向老僧求教何为“放下着”,老僧讲了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成分,而是在班级管理情景中,由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道德感,与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以及班主任对学生的个人成就感的理解等叠加后凝聚、升华而成就的一种高尚的情操。由于它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彰显出来的一种情感,所以它博大而纯洁,蕴含着班主任老师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对家长的担当、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在新课改下要使当下班级管理有成效、上台阶、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鲜明个体,各有不同。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影响,往往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体谅别人,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与父母之间存在许多矛盾。班主任引入角色互换,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倾听、思考、体验,在角色互换活动中逐渐养成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班级德育管理初衷。一、创设角色互换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部分初中生叛逆思想严重,经常出现不认真听课,与教师顶嘴,违
管先海 魏 新 徐拥军 白 桦 牛二强 田 润 谭进军 亓晓华 汪建军 芭 蕉 张奇明 石 克 一井水  管先海:众所周知,档案业务培训是立足于档案工作的培训,是为了增加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技术能力、业务素质,使档案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最终搞好实际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然而,当前档案业务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商讨和
国际动态    美国国家档案馆展出英国《大宪章》原本  近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展出1297年的英国《大宪章》原本。这个原本自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以来,即由英国北安普敦郡的布鲁登奈尔家族拥有,后由裴洛旗下的基金会在1984年购得,并一直陈列在美国国家档案馆。这份王室宪章的年代为1297年,其上盖有英王爱德华一世的印玺。这份外观传统的皮纸文件是总共不到20份的原本大宪章之一,也是历来唯一公开拍卖的版本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OAIS参考模型对档案建设的意义,介绍了我国档案界对OAIS的学术研究和OAIS在元数据标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OAIS;档案建设;应用;问题;启示    1 引言    OAIS是空间数字系统咨询委员会1999年5月发布的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和长期保存规定概念和参考框架。2003年1月。该
记得研一上《档案原著选读》时,吾师捧着“圣经”——《荷兰手册》动情地说:“外国的档案学著作都是从分析实例人手,如此才有理有据,只有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付诸实践。中国的档案学著作纯粹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即便举个实例也是补充说明观点之用。这也是为什么档案学的经典著作都被外国人所霸占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我等初入档案学研究之门庭,对老师的一番“哲言”感触还不是很深,既然是老师授课之内容,我等也只好恭恭敬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