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39831983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乡愁;乡愁文化;传统文化;城镇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一、铜仁市乡愁文化建设现状


  铜仁依靠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姿多彩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乡愁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地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乡愁文化建设紧锣密鼓开展。比如,思南县委政府把“探索乡愁文化建设改革”纳入了《思南县2017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并认真抓好乡愁馆的申报工作,完成《思南县乡愁馆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初稿)》。同时,乡愁文化建设渠道多样,多元创新焕发乡愁活力。比如,石阡县通过“说春”寻找乡愁,还开展濒临失传技艺进校园行动,请木偶戏班的传承人向师生传授木偶技艺。

二、铜仁市乡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设理念有待加强。把乡愁馆等同于陈列馆,个别乡愁馆的建设只是陈列收集到的农具;乡愁文化没有走市场化道路,其后的管理会成为村民、县乡政府的负担;乡愁馆建设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缺乏具体的建设标准,基本停留在生产、生活等农耕文化的展示,特色性和代表性不强,同质化严重。
  其次,管理规范有待提升。乡愁馆主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基本是兼职管理,没有设置独立机构。部分已建成的乡愁馆开放度不够,发挥作用不明显,利用率不高。
  再次,乡愁资源挖掘不足,表现形式、方式单一。虽然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上面挖掘和恢复了一些乡愁资源,但“乡愁元素”挖掘不够深、不够充分,导致特色不明显,大多以乡愁馆为载体简单地陈列农耕用具,“千村一面”。另外,形式不生动。基本都是实物呈现,很少利用光影、虚拟等技术展示。
  最后,经费投入缺乏保障。铜仁市乡愁文化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政府,民间投资和外资等则较少。各县由于财力有限,对乡愁馆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较少,上级专项经费划拨不足,许多乡镇在开展乡愁馆建设时,主要用办公经费在开展,导致乡愁馆建设财力跟不上、标准不统一。

三、对铜仁市乡愁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文化建设和繁荣发展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统揽乡愁文化建设。比如,定期开展“乡愁文化大讲堂”活动、“图说我们的乡愁”社会宣传,建设一批乡愁文化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题场所。
  2.把铜仁打造成“国家级乡愁文化建设示范市”
  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为核心的生态资源、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全民参与为基本方针,以民族和山地特色文化为基本定位,重点加强对厚重的四种文化的开发和宣传,在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力争用5~10年时间把铜仁打造成“国家级乡愁文化建設示范市”。
  (二)做好建设内容,夯实建设基础
  乡愁文化有四种形态,即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物态文化是乡愁文化的实物载体,行为文化是乡愁文化的体现,精神文化是乡愁文化的灵魂,制度文化是乡愁文化的保障。
  1.物态文化方面
  物态文化建设应该以乡村、城镇、祠堂、庙观等为主要形式。比如,碧江区可以借鉴江西婺源的经验,以瓦屋乡为基地发展油菜花,打造侗族农耕文化旅游。玉屏县主打箫笛文化品牌,在玉屏箫笛博物馆基础上继续深挖内涵建设。
  2.行为文化方面
  行为文化建设应以符合礼仪的民风民俗为主要倡导形式。铜仁的农村秋收季节有“挂秋”的习俗,在房檐下或树上挂玉米代表“五谷丰登”,挂辣椒代表来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晒干鱼代表“年年有余”,还有江口县的豆腐干,用一个个形似大斗笠的竹箪装着,悬挂在屋檐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美不胜收。可以借鉴婺源晒秋的经验,把“挂秋”推广宣传,形成铜仁地区独特的习俗和风景。
  3.制度文化方面
  制度文化是连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纽带,起到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比如,松桃县的“跑婚”是青年男女缔结婚约的一种形式,一对男女青年相互钟情,女子头次“偷”跑到男方家里生活,但不结婚,女方家发现后接回;女子第二次“偷”跑到男方家里生活后,女方家长就不接回了,正式结婚。这一古老的“跑婚”制正是体现了西南少数民族年轻男女为了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的爱情观。
  4.精神文化方面
  精神文化方面要打造多元文化品牌和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不仅能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也能为脱贫致富提供精神性支撑和内生性文化动力。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德江傩戏,融合了儒、释、道等文化,可以筹建傩文化原生态基地、傩文化传习所、傩文化陈列室等,宣传儒家忠、孝、节、义等道德观;组织文艺专家编写通俗易懂的铜仁地方文化宣传品,让丰富的地方文化教育市民、影响市民,从而使其树立一种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地方特色
  1.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核心理念
  铜仁少数民族聚集度较高,聚居着苗族、土家族、仡佬族、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70.5%,有夜郎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地政府可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如思南县可以借鉴江西汪口村经验,深入挖掘名人资源。
  2.弘扬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深入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比如思南土家花灯音乐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世界的傩戏在中国,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德江,因此德江县可以兴建一座中国傩城,充分展现中国的戏剧特色和文化特色。
  (四)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建设
  1.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   切实贯彻落实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委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黔党发〔2011〕16号)精神,把推进乡愁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乡愁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还应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加大乡愁文化建设的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民间资金等来保护、开发和利用铜仁市的乡愁文化资源。
  2.加强金融合作,鼓励民间投资
  乡愁文化建设发展所需经费数量巨大,根本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来解决,应加强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增强推进有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等项目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的投资能力愈加可观,应鼓励群众投资乡愁文化建设的开发,重点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到投入小、见效快、回报稳定、经营方式灵活的领域中,比如旅游餐饮、民俗客栈、农家乐等。
  (五)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
  针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需要,制订和实施各类培训计划,使现有文化队伍的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比如玉屏县可以在中小学开设箫笛课,培养、发现一批箫笛演奏人才。
  2.组建综合大学,创新培养模式
  创新培养模式,建立培养机构。比如把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三所高校组建为综合性的“铜仁大学”,大力发展应用型教育,创新机制,把铜仁构建成武陵山片区最大的人才培养教育中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
  3.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才交流
  实施优秀人才的引进工程,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台一系列专业人才引进政策和办法。从政治待遇、工资福利、生活和工作条件等各方面關心和支持优秀人才,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加强人才的交流互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才到其他地方进行短期培训、交流访问,从而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六)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宣传教育
  1.创新体制机制,转变行政职能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依法运营,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文化行政部门职能转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成立市级乡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组织乡愁文化宣传周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乡愁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参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氛围。
  通过对铜仁市乡愁文化建设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地区,铜仁市具有非常好的乡愁文化建设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作的稳步推进,各种生产建设与拆建不可避免,对于旧生活场景的改造也将不断延续下去。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现状,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当地的乡愁文化建设策略。虽然在我国东部地区等已经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在本地具体实施时显然不可照搬其建设经验。

参考文献:


  [1]周 兵.“乡愁”文化与新型城镇化[J].学术探索,2015(4):85-91.
  [2]穆 希.保护农耕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J].创造,2015(5):26-28.
  [3]张 帅.“乡愁中国”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自觉——“乡愁中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论坛”述评[J].民俗研究,2014(2):156-159.
  [4]梁跃军,王 为.铜仁市乡愁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知行铜仁,2016(6):57-60.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我国人文教育的实施与深入,当前覆盖各大学校的学生人文素养培训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对教育良好大环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中职学校的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文章结合作者所在中职卫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了中职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职卫校学生;人文素养;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人文教育
期刊
摘 要:在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且部分中职教师没有将应用文视为重点教学内容,语文应用文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学生应用文写作兴趣降低,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应用文教学加以重视,在教学内容中学会取舍,侧重教学要求,在改变教学中提高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促进中职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文章将探讨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如何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进网络教学早已屡见不鲜。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与外界的沟通和融合直接关系到英语学習是否有效。目前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本身,而是需要一个全新的更为可靠的信息源,从而保证语言学习的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自己学生水平和期待的课程资源关键还在于自身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学习者;课
期刊
摘 要: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与策略落实好这项工作,这是每一名高校体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浙江理工大学在阳光体育活动实施中的具体做法,从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和体育竞赛三个维度介绍了相关经验。  关键词: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体育竞赛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述了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CAD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问题分析相关的解决措施。采用与模具专业相关的CAD教材,采用案例讲解、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等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将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教育;模具;CAD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CAD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为了使我们的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我国移动商务产业在顺应时代大发展的潮流下,已经飞速占领主流市场。移动电子商务引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和高职高专院校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移动商务应用课程的开设,探讨了移动商务应用在高职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
期刊
Abstract:According to an analysis by Profitability,efficienc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between two companies,we may find which company is operates better.During the period of analysis,financial ratios
期刊
摘 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育是国家民族工作的一部分,事关国家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和谐。目前综合性高校因为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少,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育工作不够重视,针对性不够强,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在系统性理念下,高校要将少数民族学生培育工作看作一个动态的、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各要素存在问题,明确各要素的职能定位,给出建议措施,实现系统的有序发展,即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针对
期刊
摘 要:数学分析是各高校数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数学分析课程内容多、概念和理论抽象、周期长。本门课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研究意识有所提高,使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目前,数学分析课程在现代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中,仍然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讲台下听,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
期刊
摘 要:萨尔曼·拉什迪是印度裔英国籍作家,其跨文化的民族身份为其探讨印度民族身份的构建提供了多重视角。其在文本中所运用的空间策略对于摆脱英帝国统治独立后不久的印度人民对抗单一、本质主义的文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以萨尔曼·拉什迪后殖民主义小说文本中所采取的空间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域之间的旅行和移位探讨萨尔曼·拉什迪在文本中建构的杂交的文化身份以及其在文本中所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