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阅读教学“三步九环节”教学模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ohn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安徽省第二批翻转课堂项目研究示范校,在此基础上,2018年又启动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语文组学习了智慧课堂领域国内的研究成果,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理论结合实践,经过反复修正,摸索出基于智慧课堂的阅读教学“三步九环节”的教学模式,其中“三步”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九环节”指课前三个环节:推送预习资料(课件、微课、预学案等)、学情反馈、设计教学方案;课中五个环节: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检测提高;课后一个环节:推送作业。现以《赤壁赋》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一、课前研判学情,推送助学资料
  环节一:推送预学资料
  智慧课堂倡导以学定教,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课前展开积极主动的自学。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把设计好的预学案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同时还可推送课件、微课等助读资料。这些资料包含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赤壁赋》助读资料
  1.课件
  将苏轼的一生特别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经历制作成课件,其中穿插类似黄州“一词二赋”的一些名作,便于学生了解苏轼其人及时代背景。
  2.微课
  利用微课介绍“赋”的文体知识,演示有感情朗诵这篇文章。
  3.预学案
  (1)识作者
  蘇轼(1037—1011),字______,号__________,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2)知背景
  苏轼因“________”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这段时期,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一词二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文体
  赋: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体。
  (4)读文本
  环节二:学情反馈
  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该以学情为依据,准确的学情研判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情研判时大多是教师凭经验做出主观判断。而智慧课堂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学情研判,为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学生借助老师推送的助读资料进行预学并完成预学案,通过平台提交。信息技术平台会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客观的学情分析报告,帮助教师准确地掌握学情。
  环节三:设计教学方案
  根据2017版新课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立足于课前学情反馈,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是便捷的、多重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会大大缩短学生学习成果反馈的过程,要能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走势。而且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占有丰富的资料,生成问题可能性很大。这就对教师驾驭课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赤壁赋》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诵读文本,理解和建构文言基础知识。2.深度解析,鉴赏文本景、情、理有机融合的特点。3.涵泳体会,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培养自己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课中以学定教,师生立体互动
  环节四:情境导入
  导入是课中的第一个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智慧课堂环境下导入环节更加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前预学反馈,因势利导进入新课学习。这种导入既紧贴学情,又自然而然。以《赤壁赋》为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预学案投放到大屏幕上。既展示成果,也指出问题。也可以通过设疑导入。根据课前推送的微课或者课件的内容设置题目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平板进行抢答,既复习了课前导学内容,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播放视频,创设苏轼被贬黄州的情境导入,这种方式使学生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刻,有助于学生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环节五: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将教学重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或任务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先自学。这里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学有所不同。就目的而言,课前的预学是为了研判学情,使老师能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而课中的自主学习是为了便于展开师生、生生的对话所做的前期工作。就内容而言,课前的预学的内容难度较小,多是基础性的。课中的自主学习内容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而设计的核心问题,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深入思考后,教师的点拨、同学的争论才能引领学生步入更深层次的理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茅塞顿开”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赤壁赋》自主学习内容:
  1.朗读一二两段,结合语句体会苏轼的“乐”。
  2.阅朗读文章第二、三段,思考:客缘何而“悲”?
  3.默读第四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劝慰客使其由“悲”转“喜”的?
  环节六:合作探究
  学生就以上三个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生生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通过平板即可分享答案,使研讨更加方便。研讨时每小组教师指定一人作为组长组织学生有序地发言,之后还可以自由发言,最后集全组智慧形成本组最优答案。本环节还要力避“表面的繁华”,事先要培养好小组长,讨论时定好发言顺序,利用计时器分配好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要使每一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如此方能避免“讨论成了少数精英的天下,有些同学只能当听众,被讨论”的现象。同时,又要使发言围绕既定的问题展开,避免热聊题外话,提高研讨的实效性。   环节七:展示质疑
  智慧课堂环境下学习成果的展示较传统课堂更为直观和便捷。学生将学习成果提交后,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自主展示,,请该组同学在大屏幕上展示学习成果并讲解;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或优秀的学习成果展示在大屏幕上。在展示的同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并展开辩论。展示学习成果是最直接的学习反馈,能及时跟踪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效,是遵从“以学定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展示时还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并进行解答或辩论,生生交流的频度会大大增加,深度也会逐渐加深。言语争锋之间,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训练。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场,核心素养提升的阵地。
  环节八:检测反馈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要通过检测才能确定。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次旅行,那么教学目标便是目的地,而课堂检测就是检验是否到达了目的地。与传统的课堂检测相比,智慧课堂环境下检测的结果分析快捷而直观。教师将设计好的检测题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解答后直接将答案提交。系统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分析统计,形成直观的统计图。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检测结果分析第一时间呈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进程进行及时调控。如果出现目标未达成或达成程度较低的情况,教师还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力争课内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后复习巩固,设计个性作业
  环节九:推送作业
  课后作业推送是智慧课堂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智慧课堂的一大亮点。传统的课后作业往往是全班共做统一布置的作业,缺少个性化;而智慧课堂环境下课后作业可以逐一推送,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反馈结果、个性特征推送不同的作业,实现了作业推送的个性化,提高了针对性。学生解答完成后不再像传统的课后作业,课代表收齐了统一上交,而是随时可以线上提交,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缩短了交送作业的周期。学生线上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随时批阅,不必等到所有同学交齐再批阅。而且,教师只需批阅主观题。客观题系统会自动统计分析,生成作业报告。如此,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能够将作业评价及时线上发送给学生,让学生第一时间看到老师的评价,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其学習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赤壁赋》一课设置以下课后作业分别推送给不同的同学:1.背诵全文。2.课后阅读《后赤壁赋》,比较其与本文的异同。3.搜集阅读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探究苏轼这一时期的思想状态。
  〔本文系2018年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AH2018082)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王劲松,安徽亳州涡阳第四中学;
  马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要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要关照文本的上下文语境,篇章语境,背景语境和单元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让教学贴近学情,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笔者前段时间在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学习活动期间,成功开设公开课《咏雪》。在研读文本做教学设计时,笔者数易其稿,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  《咏
摘 要 学生往往难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对作文“评改”也比较迷茫,作文升格效果不明显。《依“点”评改出华章》就是想教会学生查找自己作文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作文修改的“梯子”,让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课后教师要从教师领导力的角度思考本节课的得失,笔者认为,在训练目标下,“学情”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的领导力要以课前、课中的“学情”为基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依“学情”而定,因“学情”施教才能让课堂效
【摘?摇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多数中学生都视之为畏途。本文试图通过对苏东坡几首通俗易懂的随性诗的简析,使习作者明白,作文其实很简单,只是一种“以我手写我口”的活动,从而激励习作者树立信心,留心生活,勤思勤写,化难为易,快乐练笔,快乐提高。  【关键词】作文 技巧 循序渐进 快乐 亦话亦诗     《宰相刘罗锅》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皇上与诸臣花园游逛,面对落花,皇上随口吟道:“一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而言,这个“米”指的是作文素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素材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材料单薄,没有力度;热点素材,千人一例等。当然,积累素材有多种途径。但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任务重,时间紧,面对高考,如何积累素材呢?我想,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从中挖掘作文素材。  在复习文言文过程中,我们有很关键的一步——回归课本。文言课文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作文素材。本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更在于它的意蕴丰厚、精简用省,像《岳阳楼记》中的“静影沉璧”,像西湖十景“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等的命名,真是言简意赅,寥寥几个字就能让人遐想无尽、境界全出。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录了谈歌的短篇小说《绝品》,其中的神态描写就是这样。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所谓神态是专指人的脸部表情,描写时要使用表示面部表情、神色态度的词语,
摘 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鼓励阅读者不放弃,不懈地读。可“读书百遍”却最终“其义不见”的也不少见。究其原因,是机械简单地对待此名言,读书主体需求与积极性没有激活,读懂条件不具备,阅读时应付消极。“其义自见”是“读书百遍”的成果,包含有文本领悟中自主语言建构,也包含阅读过程经历体验的方法、策略及品性上的生成。“读书百遍”中生成自主认识,生成意志品性,提升语文素养。应构建真实阅读情境,激发阅读主
摘 要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李清照的《声声慢》,“易安体”的语言形式是汉语汉字魅力的极致表现,尤其是开头的14个叠词的运用。以词中叠字的运用为契机,笔者将《声声慢》一词的单篇学习上升为《李清照词集》的整本书阅读,以探究“易安体”语言的美学风格为学习项目,进行赏析、仿写,让学生获取对语言的直觉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领略诗词语言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关键
《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索。曹禺曾说过:“一部《雷雨》全部是巧合。”的确如此,《雷雨》剧中存在着诸多的戏剧巧合: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的再次相遇;周萍与四凤之间血缘关系的巧合;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父子关系;周冲与周萍两兄弟都喜欢上四凤;蘩漪与周萍之间的不伦关系……还有局部的小巧合:例如时间点上的巧合、人物年龄上的巧合等等,这些巧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群文阅读课在各级各类课堂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应是江苏省无锡天一中学唐缨老师的一节小说群文阅读课。   唐老师这节“小说细节技巧群文阅读”课,其课堂流程如下:(1)由小说理解的金字塔结构导入,明确本节课目标与重点:掌握短篇小说细节的艺术表达
安排学生训练了这样一篇材料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家园,可以是个体小家庭,也可以是社会大家庭,更可以是精神的世界。家园充满着喜怒哀乐,演绎着悲欢离合,陶冶着人的精神和灵魂。  从学生完成的作文来看,存在着选材雷同、理解泛化的普遍不足,很多学生选择的是“感受家的温暖”这一立意,“乡村老家”“小家庭的悲欢离合”这类题材的撞车现象就比较严重,很难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