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 一例多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he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而言,这个“米”指的是作文素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素材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材料单薄,没有力度;热点素材,千人一例等。当然,积累素材有多种途径。但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任务重,时间紧,面对高考,如何积累素材呢?我想,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从中挖掘作文素材。
  在复习文言文过程中,我们有很关键的一步——回归课本。文言课文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作文素材。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试图激发学生新的感触,寻找方法,挖掘作文素材。
  一、变换角度,一材多用
  一般而言,材料有几个有效人物,就有几个立意角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要学生理清人物及关系,然后小组合作,要求学生从事实和立意(勿超过十五字)两方面入手,立足不同角度挖掘素材。
  为了学生挖掘有章可循,我先抛砖引玉,以秦伯为例分析事实和立意(观点句)。
  事实:秦伯朝晋而暮郑(不讲信义之徒)——素材。
  立意(观点句):(启发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呢?利益驱使)——利益可以左右人的选择。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任找角度挖掘。
  1.晋侯角度
  不击秦伯。(事实)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晋侯,同桌是秦伯,自己会如何做?有人就认为应该即刻追击。可是其他学生马上反对,认为如此便会树大敌、乱大谋。
  于是得出观点:变数无处不在,遇事冷静对待。
  2.烛之武角度
  年轻时怀才不遇,老年被重用。(事实)
  让学生设想假如烛之武因不被重用,破罐子破摔,结果会被举荐吗?(当然不会)
  于是得出观点:失意面前,坚守初心。
  先发牢骚,最终还是担大任去说秦。(事实)
  得出观点:适当的抱怨也是一种交流;理性对待伟大人物的小缺点。
  3.佚之狐角度
  举荐烛之武。(事实)
  这时可以提出一个疑惑:佚之狐是郑国大夫,谋略出群,完全可以担此大任,为何他不去呢?许多人都认为他太奸诈狡猾,把危险推给了年迈的烛之武,令人不齿。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议论纷纷。有人很理智地否定。认为佚之狐是深懂烛之武之人,因此不顾压力推荐烛之武。
  于是得出观点:做正确的事,无视非议。
  4.郑伯角度
  对臣下道歉。(事實)
  设想,郑伯面对烛之武的推辞,发了淫威,比如威胁道“今天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则……”烛之武会怎么做?
  得出观点:(1)摒弃面子问题,学会变通;(2)诚心远比胁迫容易解决问题。
  二、重视背景,挖掘深意
  文章的背景是春秋时期,当时礼崩乐坏,道义缺失。秦晋联盟轻易瓦解,贵族精神的缺失便可窥一斑。那么从贵族精神的缺失方面就可以挖掘深意。
  1.贵族精神的缺失,是因为战争性质的变化。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春秋前期的战争是惩罚性质,打仗讲究“兵礼”,商量好日期和地点,摆好阵型,然后开战。春秋后期到战国,战争是吞并目的,更功利,更残酷。秦晋围郑就是例子。所谓的“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不过是借口。礼乐崩坏,兵礼也被破坏了,只残缺地保留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先礼后兵等观念,秦晋联盟瓦解便是例子。
  2.现代社会也有人受成王败寇思想的影响,忽视贵族精神。
  先看史书记载的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的一个故事。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
  有人称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我们不管宋襄公是否野心膨胀,也不管其泓水一战是否作秀,但其所言正是贵族精神的典型表现。若只以战争结果来作为评判标准,难免会嘲笑宋襄公。事物有两面性,如果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或许能够看到贵族精神,对宋襄公可能多一点理解。
  3.贵族精神的缺失,使现代人急功近利,富而不贵。
  现代社会,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出现许多精神迷失的现象,比如黑心企业泛滥成灾,不良商人随处可见,破坏环境的行为屡禁不止等,造成社会的畸形发展。扩而大之,缺少贵族精神,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会受到阻碍,和平与发展可能受到威胁。
  以上内容作为分论点,加上题目、开头和结尾,细作整理,便可成一篇作文。
  题目:呼唤贵族精神
  开头:由秦晋联盟轻易瓦解引出话题,提出论点——贵族精神是道义的传承,是时代所需。
  结尾:如果富裕的同时讲贵族精神,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会更加和谐。呼吁贵族精神。
  三、改换说法,贴近时代
  立意用词可以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结合课文,由烛之武与郑伯之间的关系可以联系君臣之间的民主和谐;由烛之武的表现联系到公民的爱国,使命感等等。这样,古为今用,联系现实,极具时代感。
  另外,还可以借核心价值观正“三观”。在从晋侯角度分析时,有学生可能想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类复仇思想,我们从价值观角度考虑时便有嫌狭隘,所以在挖掘素材时此类观点可以放弃。
  综上所述,我们让学生掌握了从课文中积累作文素材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注重思维的广度;第二种,注重思维的深度;第三种,注重价值观的正确。这样,就不怕我们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没有深度。在别人千人一例时,我们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善于一例千用,信手拈来,写出亮点。苏轼在《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于我们而言,惟教材之名篇,与名篇之素材,目遇之则为文,善思之则成宝。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作文素材之无尽藏也。那么,在回归课本的过程中,学会携一颗多情心,挖无数素材,在作文的天空快意驰骋。
  ★作者通联: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现下许多人,受西洋文化或陋习影响过深,对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十之九弃之如敝屣。间有欲皓首穷经以为治业者,又常常标新立异,剑走偏锋,故出奇兵,炫鬻取胜。此种做法,正如沙滩建屋,风吹即倒,焉有生存之价值?也有一知半解者,却抱了收藏前辈先贤的态度,而真正于学问和艺术,却时常欠郑重或忠实,这对于真正的鉴赏,无关肢节痛痒,亦无法沁入作品的灵魂深处。  试举两例: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深夜
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作品中,政论散文的代表作《过秦论》,思维缜密、论证严整,风格气势磅礴、雄肆壮美。在此,笔者试图从本文虚词运用的角度,对《过秦论》进行初步的细读分析。在讨论过程中,笔者力图从文本本身出发,借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分析一下《过秦论》的艺术成就,并论述该文在中国文学写作中的历史地位。   一、文言政论散文阅读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   新高考语文形势下,写作的要求在不断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他采用了双重视角,一方面以孩童的无知眼光、蒙昧心灵去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人与事,展现孩童眼中的风土人情,从而让读者体味到作者儿童时期生活的美好与缺憾。另一方面,鲁迅又辅以成人视角来反观儿童时期的生命体验,用成人的评判标准去重新衡量世界,以成人的视角来思考和反省成长过程,突出社会和体制的种种弊端。  一、巧妙选
无论是新高考,还是新课改,都因为一个“新”字让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让我们颇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过,综观近三年多套全国卷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选文取材的标准上,还是在出题设问的角度上,都展现出了诸多鲜明而独特的“新高考”性。我深信道家至理——大道至简,越是纷繁复杂,越是应该寻找核心要义。在诸多的表象中,我们会发现,新高考的“时政性”与“逻辑性”的显著特征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要想充分认
项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其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让后人对他情有独钟。历代和项羽有关的诗词歌赋就有近200首,其他古今中外的评论文章则数以千计。文人墨客们基于不同的角度、立场、价值观,对其做出自己的解读,于是原本同一个项羽,被解读出无数版本,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在学习《项羽本纪》时,该如何解读项羽呢?   笔者在执教过程中,设置了这样几
“博雅1 1高效课堂”是阜南一中在借鉴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和河北衡水中学“三转五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校情和学情,探索出的一条独树一帜的“教学模式”。“博雅1 1高效课堂”围绕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的核心,以抓好备课、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诸多著名教育家都曾多次强调,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博雅1
教《赤壁赋》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苏轼的“取舍哲学”。我认为,要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突围”说起。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认为,苏轼突围了一大波“文化群小”的围攻。当然,这些“文化群小”中,也包括“文化群大”沈括。对此,我不完全赞同。苏轼真正突围的是政治和自己。《赤壁赋》即是明证。在一次次“突围”中,苏轼构建了自己的“取舍哲学”思想。  “达济天下”是封建知识分子的精神“十字架”,也是他们甜蜜
语文阅读教学要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要关照文本的上下文语境,篇章语境,背景语境和单元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让教学贴近学情,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笔者前段时间在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学习活动期间,成功开设公开课《咏雪》。在研读文本做教学设计时,笔者数易其稿,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立体地关照文本语境,才能做出更加适恰合理的教学设计。  《咏
摘 要 学生往往难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对作文“评改”也比较迷茫,作文升格效果不明显。《依“点”评改出华章》就是想教会学生查找自己作文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作文修改的“梯子”,让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课后教师要从教师领导力的角度思考本节课的得失,笔者认为,在训练目标下,“学情”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的领导力要以课前、课中的“学情”为基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依“学情”而定,因“学情”施教才能让课堂效
【摘?摇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多数中学生都视之为畏途。本文试图通过对苏东坡几首通俗易懂的随性诗的简析,使习作者明白,作文其实很简单,只是一种“以我手写我口”的活动,从而激励习作者树立信心,留心生活,勤思勤写,化难为易,快乐练笔,快乐提高。  【关键词】作文 技巧 循序渐进 快乐 亦话亦诗     《宰相刘罗锅》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皇上与诸臣花园游逛,面对落花,皇上随口吟道:“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