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供给是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背景,讨论基础设施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增加居民收入的影响,总结有关的理论机制、历史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启示.本文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下三个机制扩大了中等收入群体,促进了共同富裕:提高饮水、用电、交通等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普惠性,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低技能农村劳动力人口提供建筑业就业岗位;降低经济活动成本,促进高附加值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基础设
【机 构】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海2012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供给是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背景,讨论基础设施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增加居民收入的影响,总结有关的理论机制、历史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启示.本文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下三个机制扩大了中等收入群体,促进了共同富裕:提高饮水、用电、交通等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普惠性,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低技能农村劳动力人口提供建筑业就业岗位;降低经济活动成本,促进高附加值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持续投入,注重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对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注重发挥政府在基建工程中的协调作用,这是中国基建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验.展望未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弥补短板,前瞻性地布局战略基础设施以应对数字革命、绿色革命,回归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应对地域平衡、可持续性、气候变化等挑战.
其他文献
民族工作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的全局性工作,中国的民族事务治理是有关国家建构与治理的全局性、全域性、复合性的“国之大者”问题.做好民族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复合治理,政党、政府、社会缺一不可,需要各个民族相互嵌入与团结奋斗,努力探索制度、法治、社会治理结合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多种治理方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国家与社会以及中华民族的整合性力量,在民族事务的复合性治理中发挥领导与凝聚核心作用.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本文梳理、总结了新时代以来理论界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概况和特征:一是跨学科研究特点明显,主要涉及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二是将中华历史文化溯源与新时代民族思想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冲破西方民族话语体系霸权,构建中国民族学研究版图;三是理论阐释与实践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章反思了当下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建议:一是警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滥用、误用现象,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等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政治话语传统组成部分的“民族”理论体系与中国现实社会之间的脱节逐渐显现出来,无法引导学生和民众真正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具体观点,并与中国民族关系现状和身边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要求最终落实为一套新的理论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的民族理论必须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指导,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基础,对建国70年来的民族工作历程中的得失进行经验总结,坚持“实
法国大革命给英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激发了沉寂已久的激进思潮.在此背景下,普赖斯等激进辉格党人重新阐发光荣革命的政治原则,认为革命确认了人民选择和抵抗统治者的权利.柏克对此给予激烈反驳,但遭到激进派和新辉格党人背叛了其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的指责,从而形成思想史上著名的“柏克问题”.但柏克通过发掘萨谢弗雷尔案中旧辉格对光荣革命原则的阐释,在必要性原则的基础上澄清了新旧辉格围绕抵抗权的论辩,同时在诉诸古宪法和原初契约的基础上捍卫了光荣革命不是发动革命,而是防止革命的政治原则,从而将光荣革命区别于法国革命,驳斥了潘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未来10-20年,中国将进入一个以解决相对贫困为主的新的贫困治理时期.相对贫困是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制定治理方案时,需要明确相对贫困的识别标准,把握相对贫困形成的原因及特征,以做到精准施策.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对贫困标准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中国相对贫困的测度标准一以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的60%分别作为识别城/乡相对贫困的收入上下限,并根据这一标准在CFPS微观数据中识别出相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形势主要呈现年龄结构老龄化加剧、代际转型以及超大规模人口流动引起人口地理重塑等突出特征.这些特征将衍生出四项治理难题:一是老龄社会治理难题;二是代际公平治理难题;三是经济活力治理难题;四是人口流动治理难题.如何应对这些治理难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专门研究、着力加强政策部署的重点环节.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力资源丰富,具有较为充裕的战略腾挪空间,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应对好这些挑战,保持和强化人力资源大国的地位.未来应加大力度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不断释放和激发人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