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学术界开始进一步反思学术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去殖民化与去西方中心化.作为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越南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实践为西方研究的学科去殖民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本文将批判性地回顾西方越南研究的学术史,分析在东方学、区域研究框架下,国际权力格局、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越南研究的影响、视角偏差和伦理困境.本文认为,学科去殖民化的进程推动了西方越南研究模式的变革,从国家直接干预的区域研究转向为多元的跨学科交流平台,丰富了西方越南研究的议题、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质量.虽然意识形态对立和西方中心的社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学术界开始进一步反思学术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去殖民化与去西方中心化.作为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越南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实践为西方研究的学科去殖民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本文将批判性地回顾西方越南研究的学术史,分析在东方学、区域研究框架下,国际权力格局、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越南研究的影响、视角偏差和伦理困境.本文认为,学科去殖民化的进程推动了西方越南研究模式的变革,从国家直接干预的区域研究转向为多元的跨学科交流平台,丰富了西方越南研究的议题、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质量.虽然意识形态对立和西方中心的社会理论持续影响西方越南研究,随着学科去殖民化与跨国学术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西方越南研究呈现出新的反思与发展趋势.结合西方社会人文学科去殖民化的思潮,西方越南研究个案体现出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优越性与潜力.立足本土视角,区域国别研究可为跨学科、跨区域与跨平台的交流提供空间,挑战西方认识论霸权.
其他文献
2021年春季以来,在俄罗斯与美国及欧洲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乌克兰在其东部武装冲突地区“蠢蠢欲动”,促使此前相对稳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突然紧张,进而引发俄罗斯与乌克兰乃至整个西方的敌对性军事互动陡然升级,有关方面调兵遣将,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新一轮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乌克兰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围绕乌克兰争夺战而展开的一场战略博弈,暗含各方深刻的战略考量.鉴于俄美以及俄乌关系及其负面的相互认知、截然对立的战略考量和结构性矛盾,目前这场危机呈现
在特朗普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之后,中美关系已不可逆地走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拜登政府的上台也不会改变此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在考虑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博弈之时,不仅要深刻洞察美国的政策反应,也要注意第三方(特别是欧洲)所扮演的角色和政策选择.在拜登政府时期,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欧洲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从现有情况来看,拜登政府时期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既是博弈的“棋盘”,也是拥有相当大主动权并尽可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棋手”.欧洲面对中美博弈时的政策基轴中,维持战略自主是核心政策目标,维护欧洲团结是政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