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时期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基轴与变量

来源 :德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_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特朗普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之后,中美关系已不可逆地走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拜登政府的上台也不会改变此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在考虑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博弈之时,不仅要深刻洞察美国的政策反应,也要注意第三方(特别是欧洲)所扮演的角色和政策选择.在拜登政府时期,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欧洲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从现有情况来看,拜登政府时期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既是博弈的“棋盘”,也是拥有相当大主动权并尽可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棋手”.欧洲面对中美博弈时的政策基轴中,维持战略自主是核心政策目标,维护欧洲团结是政策基础,“混合方式”是政策手段.拜登政府的上台使欧洲对中美博弈的政策产生一定影响,成为中短期变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欧洲对战略自主的维护和实施能力;拜登政府对美欧关系的协调能力;中国对外部环境的反向塑造能力和方式.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们在建党前以不同方式接触、了解和研究过社会党及其理论主张.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们又在联系本国实际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对社会党及其理论主张进行了分析批判,进而坚定地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革命道路,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创建列宁式革命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初创史与百年奋斗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创建者们的认识和抉择是正确的、科学的.社会党的理论主张不适合中国,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本文对老挝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萌芽、起步和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探析,老挝人民革命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逐步形成了老挝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探索出了符合老挝国情的法治建设道路,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保障.回顾老挝法治建设历程,了解老挝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把握老挝法治建设的未来走向,对于深入研究老挝新时期社会主义革新发展、加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工智能的行动责任既不能归咎于人类设计者或使用者,也不能归咎于人工智能自身.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设计者或使用者对人工智能的行动不具有引导性控制;二是人工智能系统自身不具有设定目的的能力.责任鸿沟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性问题,因此目前基于主体性视角出发的相关研究都面临着困境.责任鸿沟问题实际上产生于因果归因的过程中.这一归因困难不仅存在于责任鸿沟问题中,而且存在于关于人类主体行动的操纵问题中.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问题也是一类特殊的操纵问题,导致责任鸿沟问题与操纵问题的原因是,具有平等主导性的操
党代会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方位和前途命运.2021年,朝鲜劳动党、老挝人民革命党、越南共产党和古巴共产党先后召开了党的八大、十一大、十三大和八大.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四国执政党围绕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通过了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决议.当前,在全球“资强社弱”的整体格局下,社会主义国家仍面临极为不利的国际舆论和发展环境.各国党代会通过描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景,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
本次访谈主要交流和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国左翼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塞耶斯教授对《马克思与哲学书评》《激进哲学》和“社会主义工人党”等英国较有影响力的左翼期刊和组织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二,英美和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系.塞耶斯教授提出英美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在历史传统和学术方法上存在区别,这导致英美和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的不同.第三,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与未来.塞耶斯教授从英国的历史和思想传统出发分析英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并对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兴起及其对传统左翼政治造成
对约翰·罗尔斯而言,正义观念的实践功能指的是它能否得到民主社会公民的一致认可,从而帮助他们在正义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了实现正义观念的实践功能,他的方法是诉诸一种抽象的组织化的理念,为民主社会的公共政治文化中互相冲突的理念和原则赋予融贯性.罗尔斯所提出的这一共识的基础,即一种正义观念,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公民的认可,关键在于一种为了融贯性而做出的理论重构,相对于我们对正义的日常理解如何能够具有权威性,而罗尔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回避.这表明,为了说明政治哲学如何能够解决我们的实践分歧,我们仍然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一直以来,德国将气候安全主流化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积极致力于推动国际层面气候变化安全化的实现.德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行为体,其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上的行为策略和动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现有研究对德国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中的角色关注不足,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对安全化主体行动策略和动因的分析也较为笼统.本文基于对哥本哈根学派和已有学术研究的梳理和反思,尝试构建安全化策略与动因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德国推动气候变化安全化的策略和动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德国通过寻求气候安全化话语主导权,利用多
在2021年德国大选中,社会民主党重回联邦议会第一大党的位置.选举环境和选民诉求的变化、社民党在实用主义指导下对选举策略和候选人形象的调整、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与联盟党的相对式微所带来的选举机会是该党在此次大选中获得相对多数的结构性原因.虽然社会民主党在此次大选中重回议会多数,但是从选举得票率的有限、组阁谈判中的受限以及意识形态的调整等方面可以看出,该党的重新执政其实只是一个“有限的”回归.德国新政府成立之后将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社民党的应对和调整仍然任重道远.
2021年春季以来,在俄罗斯与美国及欧洲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乌克兰在其东部武装冲突地区“蠢蠢欲动”,促使此前相对稳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突然紧张,进而引发俄罗斯与乌克兰乃至整个西方的敌对性军事互动陡然升级,有关方面调兵遣将,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新一轮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乌克兰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围绕乌克兰争夺战而展开的一场战略博弈,暗含各方深刻的战略考量.鉴于俄美以及俄乌关系及其负面的相互认知、截然对立的战略考量和结构性矛盾,目前这场危机呈现
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社会运动,“现代化”范畴包含内容广泛,反映问题深刻,并以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研究价值,成为学界的一种研究视阈.现代化视阈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变迁包含文化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两个维度,经历了孕育萌芽(1949-1979)、初步发展(1980-2000)、快速发展(2001-2010)和提质增效(2011-2020)四个阶段.其变迁动力既有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世界文化产业的外来影响,内外因素的动力组合决定了不同阶段中国文化产业现代化的特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始终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