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学科重回高考之列,目前是“3+综合”考试模式中“综合”科的一门,这无疑使高中地理教学极大地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下面我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为例,谈谈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
  
  一、以树立学生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是21世纪各行各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学校教育必须培养的一种观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地理教育的优势。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当前人类面临着的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出现空洞等。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剖析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二、注重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学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多年来犯的一个通病是“大而空”。因此,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突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学时不流于形式,结合实际,紧扣“本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通过对“本地”自然、人文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又注重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运用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狭义理解课堂教学就是坐在教室里进行教学。在新世纪,地理教师不应有这样的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要扩大化。根据教材或者课题的需要,校园、野外、社会、家庭、网络都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课堂。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状态(教学欲望)、策略(教学方式)、内容(教学课题)、环境(教学场所即课堂)是主要因素。扩大了的课堂使地理教师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在课本作为唯一教学依据、教室作为唯一教学环境的情形下,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而在新世纪新教材新环境下,师生互动学习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从以往的个体为主转向个体与小组相结合。我在讲解《门槛人口和中心地》(《高中地理新教材限选第一册》)一节时,就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调查学校所在地餐饮业、个体零售批发店、旅馆、宾馆等的数量、规模,结合当地人口数量、消费水平和门槛人口理论写一篇小论文。
  
  四、利用先进的地理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于地理教学的特殊性(区域差异性、要素描述性以及空间综合性),其教学内容通过学科逻辑来组织难以符合中学生爱“活”爱“趣”的天性。特别在当今世界地理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必须运用能够引起学习者关注的、能激发学习者“内驱力”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将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平时上课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地理素材;把学生带进电脑房,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因特网来获得信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新世纪的地理教学手段的主流将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国际互联网这一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上的地理资源库进行地理教学是新的潮流。网上的信息每天都在不断扩充和更新。网上的信息、数据、软件等十分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库,对于电脑程度愈来愈高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条通向现代地理学的宽阔大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一起进行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不断地开拓创新,为这个系统工程奉献一切。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吉水县吉水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数学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些枯燥乏味的内容,要使学生学起来“乐之”,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做一番精细的“包装”,使其以新颖、自然、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所谓“包装”,即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使学生易学、乐学。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予以阐述。    一、通过史料介绍进行“包装”    法国数学家保罗·朗之万说:“在科学的教学中,加入历
期刊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对错误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本文拟对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和减少解题错误的方法作粗浅分析。    
期刊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教学也是如此,要注重课堂结尾的设计,一堂课如做到“虎头——驼峰——凤尾”,即由精彩夺人的导入、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是最好不过了。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课能起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堂课的强烈渴望。下面略谈数学课教学中几种常用的结课方式。    一、概括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完善,深化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我认为应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    中考中的一些试题为课本例题,习题的变形或延伸。从课本开始复习,由浅入深,能使学生摆脱畏难情绪。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适时点拨    1、对探究题的专项训练  首先认识探究性活动的基本流程。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
期刊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注重课堂与时事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是以课本为依托,根据课本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身边的、世界的、近期发生的事情通过图片、投影、照片展示等多种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能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外界相联系,能
期刊
数列的通项公式,反映了数列的构成规律。数列问题的解决,往往归结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本文拟对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作一个归类整理。    一、公式法    数列{an}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时,直接按相应的通项公式写出。
期刊
小学英语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学生们在此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身。因此,《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要有唱歌、画画、表演、游戏、手工制作等的能力,课堂简直就是舞台。由此可见,小学英语不同于中
期刊
复习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毋庸讳言,高三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高考,所以要上好复习课,就要牢牢地把握高考的动向。近几年的高考题都不偏不倚,主要侧重于考基础知识、考主干知识、考学生能力,作为引导学生复习迎考的高三生物教师,大方向不能有所偏差,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较恰当。    一、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温习教材内容:一方面,学生自己看书、看笔记,将遗忘的知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三个实例,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科学探究,进行探究式实验,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供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 验证 探究 创新 能力    化学家戴安邦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课改中的探究活动更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许多探究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而生源的素质也越来越差。这势必给课堂教学带来一连串问题,特别是生物化学的教学,由于生物化学是一科边缘学科,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难以对抽象概念的进行理解,因而厌学现象比较明显。下面是本人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一、依据教材内容,搞好“动态”备课    1、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