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中考复习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y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完善,深化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我认为应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
  
  中考中的一些试题为课本例题,习题的变形或延伸。从课本开始复习,由浅入深,能使学生摆脱畏难情绪。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适时点拨
  
  1、对探究题的专项训练
  首先认识探究性活动的基本流程。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确定了 “设疑——探究——归纳——应用”的基本流程。其次,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⑴解开束缚。处理此类问题时,应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别忘了“自主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⑵适时点拨。可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⑶注意答案、方式、方法的多元性。
  2、对于“代数综合题”的训练。
  代数这个题有很强的规律性——往往是一个“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性题目。
  训练建议:
  (1)用辨证观点看方程、不等式、函数,认识到相等是偶然的,不等是广泛存在的,二者统一于“函数”,因而往往进行问题间的转换。
  (2)注重题目的阅读训练。这类题是数学中的“阅读理解题”,信息量大,建议至少阅读三次:泛读一次,弄懂大概提意;细读一遍,通过列表等方法读出层次,读出蕴含其中的数量关系;精读一遍,扫清题目中隐蔽的“隐含条件和陷阱”。
  (3)观察法、画图法、列表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使题目层次清晰,数量关系也很快清晰起来。如2004年中考中出现的“联合收割机”问题,通过“几个圆圈,几个箭头”组成的平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统一未知量。
  
  第三阶段:通过模拟训练,把握中考脉搏
  
  历年的中考均不放过一些最为基础的知识的掌握及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考查,呈现出很强的规律性。例如:
  1、填空、选择中的代数部分: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幂的各种运算性质,分组后能利用公式因式分解,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解,实际问题中分式方程的建立、不等式(组)的求解、配方法、数形结合法、换元法等。以上这些知识每年中考均以不同面孔独立而规律性存在。几何部分:圆、圆柱、圆锥的有关计算。每年也一定登上考试舞台。
  2、中档题、高档题也呈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具体地讲它们在形式上分别以分式、根式运算、三角形全等、四边形的简单证明、几何运算(尤以垂经定理、圆幂定理为主)、统计类综合题、一次函数综合题、探究题、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综合题、代数和几何的大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也呈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当然,近年来,考题更灵活了,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了。
  正因为试题出现了如此强的规律性,只要一一经过系统训练,定能在短期内收到良好效果,从而大大节省复习时间。经过有重点的模拟训练后,成绩会显著提高。
  (作者单位:063602河北省乐亭县大相各庄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它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表达,涉及到人对世界的反映,而且涉及到人的思维能力。作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物质外表。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得到培养,作文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下列方法,以发展学生思维。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的培养,而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就是造就具有探究意识的创新人才,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具有良好的探究意识的个性和习惯的新型人才。下面,笔者就在平面几何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与学进行探讨。    一、巧妙利用教材史料诱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上的差异性。探究个性的内涵主要是独立性、
期刊
在等差数列{an}中,an=(a1-d)+dn,可看作n给出数列{an}中任意两项,能否求第三项,这三项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笔者通过类比线段定比分点,探讨数列中“定比分点。
期刊
正确良好的应试方法,是避免考试失误、取得最佳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考试时,请同学们注意以下问题:    1、要坚定信心,保持平静心情  一进考场,要坚定信心,相信试题不会超出教材范畴,相信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以静下心来,准备考试。这是取得最佳成绩的必要的心理准备。    2、通阅试卷,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心情一般都比较紧张,此时不要急于匆匆答题,应先从头到尾通阅全卷,在较短时间内做好以
期刊
在三角函数中,如果已知任意一个角,通过诱导公式可求该角的三角函数值,反之,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可否求出与它对应的角呢?回答是肯定的。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是一个教学难点,本人试图将这一问题程序化。  本人以已知正弦函数值求角为例,探讨如下:    一、常见题型
期刊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听、说、读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写作能力的配合,就不能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实践证明,写作训练有利于正确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书面表达在增加听力考试前的高考英语中占总分的1/5,增加听力考试后占有1/6。这既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也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反弹作用,因此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和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同样受到重视
期刊
在语文课中凡讲授有意境有韵味的课文,如果能在教学中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必有事半功倍之效。让学生进入“角色”,这种入情入境的教学方法,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它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直观,学生的参与性强。  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呢?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教材处理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材处理得当,教学设计合理,可使教师在课堂中用最少
期刊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数学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些枯燥乏味的内容,要使学生学起来“乐之”,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做一番精细的“包装”,使其以新颖、自然、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所谓“包装”,即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使学生易学、乐学。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予以阐述。    一、通过史料介绍进行“包装”    法国数学家保罗·朗之万说:“在科学的教学中,加入历
期刊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对错误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本文拟对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和减少解题错误的方法作粗浅分析。    
期刊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教学也是如此,要注重课堂结尾的设计,一堂课如做到“虎头——驼峰——凤尾”,即由精彩夺人的导入、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是最好不过了。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课能起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堂课的强烈渴望。下面略谈数学课教学中几种常用的结课方式。    一、概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