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在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通路在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 方法 取64只清洁级SD大鼠制作电烧伤模型,制备电烧伤大鼠血清;取24只大鼠不作处理,制备正常大鼠血清.(1)常规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将细胞重新悬浮于含体积分数20%正常大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和烧伤血清组(将细胞重新悬浮于含体积分数20%电烧伤大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每组设6个复孔.正常血清组于培养24 h,烧伤血清组于培养3、6、24 h,观察THP-1细胞形态,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2组均于培养3、6、24 h收集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t活化状态.(2)另取THP-1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2组各自培养方法同前;正常血清+阻断剂组、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在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的培养液中加入渥曼青霉素100 nmol/L,余培养方法同前.每组设6个复孔.取培养3、6h的THP-1细胞,加入单层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THP-1细胞呈悬浮生长、形态一致.烧伤血清组培养3h,细胞膜完整,细胞形态不规则;培养6h细胞大小不一,细胞膜与细胞质膨胀;培养24 h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和烧伤血清组培养3、6、24 h,THP-1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分别为(38.5±1.4)、(75.1±1.5)、(91.5±1.8)、(117.0±1.4)pg/mL,总体比较差异明显(F=1 415.306,P<0.01).烧伤血清组培养3、6、24 h THP-1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值分别为29.614、42.852、63.485,P值均小于0.01).烧伤血清组培养3、6、24 h,THP-1细胞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比值分别是正常血清组培养同时相点的2.66、3.69、1.17倍.(2)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阻断剂组、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培养3、6h,每100倍视野下黏附EA.hy926细胞的THP-1细胞数量分别为(231 ±45)、(280 ±47)、(703±169)、(335±85)个,(219±49)、(235±21)、(562±123)、(226±29)个,总体比较均差异明显(F值分别为25.630、18.975,P值均小于0.01).与正常血清组比较,烧伤血清组黏附EA.hy926细胞的THP-1细胞数在培养3、6h均明显增多(£值分别为6.189、6.601,P值均小于0.01);烧伤血清+阻断剂组黏附EA.hy926细胞的THP-1细胞数在培养3、6h较烧伤血清组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6.821、6.465,P值均小于0.01). 结论 电烧伤大鼠血清可诱导单核细胞分泌TNF-α,促进单核-内皮细胞黏附.而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可有效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犬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2只行常规机械通气后犬制成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模型,行HFOV 30min,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俯卧位HFOV组和仰卧位HFOV组,每组6只,分别行相应体位HFOV8h。于伤前、致伤后即刻及分组后治疗2、4、6、8h分别测定2组犬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血流动力
在创伤和危重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较为常见,一般预示患者预后较差。作者通过对244例住院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烧伤患者的血小板浓度变化过程与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血小板计数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可能价值。收集患者伤后50d内的血小板计数、烧伤总面积、脓毒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多层次多变量分析研究各变量对血小板变化过程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研究各变量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出现在伤后第
近年来电动车电瓶致儿童烧伤时有发生,但鲜见相关报道.笔者回顾性调查了近4年本单位收治的28例电动车电瓶导致手部皮肤烧伤的患儿,就其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进行分析,为防治类似烧伤提供参考. 1 统计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8例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及地点、受伤原因、致伤部位及深度、就诊时间、创面处理及转归情况.
宁夏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于2014年4月1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隆重召开,宁夏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兴国、副秘书长陈曙敏女士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特邀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烧伤杂志》主编黄跃生教授做《从烧伤后心肌迅即损害的发现到新的抗休克方案建立》的专题报告。
该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烧伤后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急性期住院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患者预后有赖于器官功能的完整性,尽管烧伤影响几乎所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对肺脏、肝脏、肾脏和心脏尤其明显。因此,单器官功能衰竭和/或MOF对烧伤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明显影响,而目前尚无MOF对烧伤预后的大样本试验研究。该研究观察了821例烧伤患儿在急性住院治疗期MOF的发生率。将患儿根据病情分成MOF组、无M
目的 回顾性分析居家压疮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居家患者压疮的发生. 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2年3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74例患者资料,均为入院时即患有Ⅱ期及以上压疮者.统计患者入院当日或次日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入院后前3d的空腹血糖值并计算平均值.采用Braden量表评估患者压疮的危险度.根据Braden评分结果将患者按照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空腹血糖值分类,年龄划分为小于70岁、大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变迁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1 451例烧伤患者临床标本行细菌学培养,共分离出616株病原菌.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共1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每年常用抗菌药物的每百住院日消耗的规定日剂量频数作为抗菌药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因免疫原性小,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且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被应用于如重度烧伤患者、终末期肝硬化及脊髓损伤患者等的治疗,但是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人BMSC作用于烧伤小鼠创面,并进行相关研究.
目的 观察并评价改良肩胛皮瓣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10例交通伤、烧伤、糖尿病足所致面部及四肢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难愈性创面患者,创面面积11 cm×7 cm~16 cm×15 cm.采用面积为12 cm×8 cm~ 17 cm×16 cm的改良肩胛皮瓣修复创面,其中6例直接移植、4例桥接移植.操作中将皮瓣血管游离至肩胛下血管及其胸背分支,
临床证据显示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的迟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导致高病死率,而其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此研究利用大鼠严重烧伤模型,验证持续氧化应激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假说,并探讨其信号转导机制。将大鼠浸于100℃热水15s,制备40%TBSA严重烧伤模型。伤后72h内,检测大鼠肾功能、活性氧产生、肾小管坏死及凋亡,同时观察MAPK及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