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外科手术时机的研究与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骨折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急诊组、伤后7~10 d组及伤后14~42 d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急诊组与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组、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伤后14~42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应该按照创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则应该尽早选择手术对四肢长骨骨折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恢复。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四肢长骨骨折; 外科手术时机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best surgery time and its clinical effect of long bone fracture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Method:12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long bone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mergency group,group of 7 to 10 days after injury and group of 14 to 42 days after injury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surgery time.The recovery situation of limb function was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Result: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mergency group and group of 7 to 10 days after injury in the recovery situation of limb function(P>0.05).The recovery situation of limb function in the emergency group and group of 7 to 10 days after surgery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of 14 to 42 days after injur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best operation time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bined with long bone fracture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rauma. If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are stable, choosing surgery for the long bone fracture as soon as possible is good for the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recovery.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Long bone fracture; Surgical operation time
  First-author’s add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nyang City,Xinyang 46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57
  随着现代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提高,此类损伤多由暴力原因所致,伤情复杂且多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如何准确判断病情并及早进行正确处理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骨折进行治疗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中以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分析讨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以及临床效果,现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开放性骨折40例,闭合性骨折80例;年龄12~66岁,平均(39.1±2.3)岁。按照骨折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急诊组、伤后7~10 d组及伤后14~42 d组,每组40例。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手术时间,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急诊组在急诊手术的同时进行骨折手术治疗,伤后7~10 d组及伤后14~42 d组分别于伤后7~10 d及14~42 d颅脑损伤病情平稳后进行骨折手术治疗。依照具体的骨折情况采用三棱针、髓内针以及钢板等实施固定,确保骨折部位固定良好,手术时间大概为2 h[1-2]。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诊组与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与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伤后14~42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四肢长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与多发的危重多发伤,其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3-4]。但是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或者是经过抢救而恢复稳定时,临床中以往总是选择保守方式治疗骨折损伤[5-6],在入院时一般选择保全肢体或者生命的手术,骨折损伤则选择牵引方法或者石膏方法治疗[7-9]。最近几年人们逐渐意识到颅脑外伤会对骨痂形成产生刺激,若早期选择手术方法对多发伤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避免发生器官衰竭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0]。因此,合理的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对肢体功能恢复以及骨折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急诊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3例(82.5%),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4例(85.0%),而伤后14~42 d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为25例(62.5%),急诊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情况与伤后7~10 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及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伤后14~42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伤后尽早选择合适的时机对骨折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应该按照创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则应该尽早选择手术对四肢长骨骨折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王跃庆,娄思权,邸杰,等.多发伤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5(8):112-115.
  [2]杨林,赵新建,刘尚礼,等.可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13(20):41-43.
  [3]徐建伟,贾连顺,谭军,等.多发伤伤员伴骨折的急救与早期处理(附327例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2(12):68-69.
  [4]孙为群,滕良珠,张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3(4):78-79.
  [5]马宝瑞,张占权,潘建勋.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3(6):105-106.
  [6]佀兴旺,赵刚,程建民.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60例救治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南京,2011.
  [7]孙明,张学广,焦盈盈,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济南,2010.
  [8]刘书元.腹部闭合性创伤合并颅脑损伤诊断和治疗[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无锡,2001.
  [9]苏伟,黄启权,花奇凯.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天津,2011.
  [10]董文生,孙冬瑞,吴艳朋.40例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A].201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常州,2014.
  [11]杨庆武,李小平,黄眉飞,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31例临床分析[J].伤残医学杂志,2014,20(4):32-34.
  [12]宋洋,崔益钿,万青,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87例救治体会[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10(1):122-123.
  (收稿日期:2015-03-23)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REM-PCL对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12只犬随机分为REM-PCL组(RP组,n=6)和对照组(C组,n=6)。RP组和C组分别于CPB前静脉注射0.2 mg/kg REM-PCL及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机前、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和60 min时,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规律性停药对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符合瘢痕疙瘩诊断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共81例,B组为对照组共75例。A组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采取逐渐减少浓度的方法规律停药;B组采用常规疗程停药方法。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对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帕金森病(P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NC)各30例。首先分别进行头颅磁共振平扫,而后行磁共振波谱检查,计算双侧海马区、内侧颞叶区NAA/Cr,NAA/mI值,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查其血清NAA值;最后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指导优化脑出血发热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PCT指导治疗组(PCT组)34例根据PCT动态值确定抗菌药的使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4例则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给予经验性抗菌药治疗;以治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文本信息抽取成为中医文献知识挖掘的一种新兴手段。构建了基于本体的中医文本信息抽取系统,它能从中医文献中提取领域概念及语义关系,并支持用户完成文本语义关系的检阅、分析和标注等工作。该系统能辅助中医专家从中医文献中挖掘知识,并进一步完善中医领域本体系统。  【关键词】 中医药; 文本信息抽取; 本体  【Abstract】 Tex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be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院前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观察组45例,采用院前溶栓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院后溶栓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冠脉再通率、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明显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式功能牵伸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障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  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康复治疗,如肌力训练、膝关节常规关节松动、中药熏洗活血化瘀,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改良式功能牵伸。在治疗前、治疗10周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并采取Lysholm膝关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面向社区医院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方法:通过建立管理架构、建设培训基地和规范培训方法,建立面向社区医院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结果:所培训学员均较好掌握微创手术的应用,获得官方认可的内镜手术资格证。结论:采用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有望对社区医生微创专业化培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培训; 社区医院  【Abstract】 Objective:To e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SSO)中实施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超低位SSO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处理,而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ISR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前后比较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拟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21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及生命体征。结果:两组入组时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穿刺前及穿刺检查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