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小学生习作相融合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将茶文化与小学生习作相融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观察茶文化实物、参加茶事活动过程中积累习作素材;通过阅读茶文化相关作品、交流茶文化的感受,丰富习作内涵;组织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创设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关键词】茶文化 小学生习作 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26-02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全社会呼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我校充分挖掘茶文化有益资源,践行其育人功能,将茶文化与小学生习作教学相融合,突显其实用性与艺术性,丰富习作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寓教于乐、以茶育人,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习作素材,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以茶文化丰富小学生的习作素材
  (一)观察茶文化实物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在习作中最头痛的是不知道写什么,如果解决了习作素材的问题,那么就不愁“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小学生习作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观察茶文化实物积累习作素材,比如校园里的茶趣墙绘、井盖茶画、茶园里的茶树、茶室中的茶具等。首先,学生在观察茶树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茶树的根、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以及茶树生长过程的变化,积累描写植物的习作素材。其次,在观察冲泡茶叶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冲泡茶叶前先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闻一闻茶叶的香味,学生通过不同的冲泡方式,不同材质的茶具,不一样的茶叶量,不一样的出汤时间等,感受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色泽变化、茶汤的味道变化,从而积累实物观察和细节描写方面的素材。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不同茶具的形状、大小、材质及其制作过程,了解各种茶具的功用,从中积累静物描写方面的知识。最后,在鉴赏茶画的过程中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茶画的作者,通过观察茶画的色彩搭配、构图方式、作品表达的意境,积累鉴赏艺术的要点。此外,还可以观察学校茶花井盖画和茶趣墙绘的构图、意境、色彩等积累习作素材。
  (二)参加茶事活动积累习作素材
  新课标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茶事活动包括茶艺表演,采茶、炒茶、制茶、制作茶点等,这些活动比较新奇有趣,场面具有特别的美感,容易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学生就可以参加茶艺表演活动,观察、积累场面描写的方法。如各类茶艺表演有茶艺表演者、观众,且茶艺表演通常服饰精美,搭配不同风格的茶席、精致的茶具等,观众在观看茶艺表演时通常安静专注,这样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适合学生进行场面描写的习作训练。又如,采茶、炒茶、制茶的活动同样适宜学生进行写事作文的素材积累。平时学校组织采茶、炒茶、制茶活动,学生可以记录采茶、炒茶、制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着重记录采茶、炒茶、制茶过程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从中积累写事类习作的素材。最后,在制作茶点、茶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茶点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茶点的外形特点、色彩搭配、装盘方式,茶点与茶的搭配,品尝茶点的味道,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并在习作中发表独特见解。
  二、以茶文化丰富小学生习作的内涵
  (一)阅读茶文化作品丰富习作内涵
  我国自唐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茶诗、茶联、茶文,学生在閱读这些与茶文化相关的作品时,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如唐代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写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首诗以宝塔的形式排列诗歌,读来朗朗上口,从茶的叶、芽、香气、颜色、形态、功用以及人们对茶的喜爱方面来写,堪称茶诗的经典之作。这样的诗作无论是对优美词句的积累,还是诗歌独特的排列形式,又或是写物的方式,对小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大量的茶诗、茶词、茶文、茶联不仅可以作为好词佳句应用于习作中,其表达的情感同样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涵。教师可以把茶诗、茶词改写成现代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还可以讲述诗人与茶的故事,让学生感悟诗中传递的情感。有了这些情感的熏陶,学生的习作内涵更加丰富。
  又如宋代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思乡情感习作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样的词句来表达思乡之情,学习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交流茶文化提升习作内涵
  茶从最开始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小学生习作指导中,教师首先可以拓展体验茶文化的深度,赋予茶文化更深刻的意义,使学生产生精神共鸣,激发其习作兴趣。如浙江农业大学庄晚芳教授提出:中国的茶德应该是“廉、美、和、敬”。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可以将这四字茶德引申到学生的生活实践,如朋友来了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朋友之间边喝茶边聊天增进友谊;再引导学生联想与“和”有关的人、事物,感受“和”的内涵,在品茶的过程中想象种茶人的辛勤劳作,感受他们的默默付出。
  其次,欣赏茶具制作师傅高超的技术,感受其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欣赏茶具的外在“美”和人物品质的内在“美”,表达对种茶人和茶具制作师傅的“敬”。例如每年学校举办的茶花节,学生可以把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写进习作里,欣赏茶艺表演,从茶席的布置、表演者服饰及动作传递出的美感,体验茶艺表演传递的使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的意境等。   再次,茶文化中的茶礼、茶德向学生传递了健康、快乐、和雅、感恩、孝敬、礼仪等理念,使学生浸润在茶文化中获得思想的升华。学校在每年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中,设计给父母敬茶这一环节,就是从茶礼中让学生学会感恩。高年级学生可以把观看开笔礼的过程写进习作中,由敬茶联想到父母平时的养育之恩,进而延伸到日后应当如何报答父母。这样的习作不仅仅停留在写开笔礼本身,还延伸到感恩父母的深层次内涵。
  最后,参加学校茶艺社团的学生在学习茶叶的分类、观察不同茶叶的冲泡方式、认识不同材质的茶具并学习使用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茶艺表演的意境美、茶具的器具美、表演者的技艺美,品尝到了茶的味道美,这些感受都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说出来,或是通过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提升了学生习作的内涵。
  三、以茶文化活动激发小学生习作的兴趣
  (一)组织丰富的茶文化活动,激发习作热情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习作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应当融入自身生活经历。学校在建设茶文化校园环境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激发小学生创作的热情。一是开设茶艺班,学生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观察与茶文化有关的事物,积累学习体验,与同学形成深厚的友谊等,都有助于激起学生习作的热情。二是组织学生参加与茶文化有关的社会活动,如茶博会、创意生活节、茶廉接待活动等。学生在进行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激发了习作的热情。三是组织不同形式的茶文化研学活动。春天到了,校园的茶园举办采春茶仪式,大家一起唱采茶歌、跳采茶舞,学生创作茶诗、吟诵茶诗。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茶园采摘茶葉,体验炒茶、制茶工艺,品尝与茶有关的美食。通过茶文化知识抢答,制茶活动评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茶园的美丽景色、活动过程中同学之间的趣事,采茶、炒茶、制茶过程的新奇体验,以及与茶有关的美食制作及品尝等都可以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在茶花节上,学生进行茶艺表演、古琴表演,开展班级茶席评比、班级花艺展,组织茶点美食节,展出茶画、陶艺、书法作品等。活动后,学生把这些体验写成日记或习作。由于亲身参与了体验活动,学生写出的习作精彩纷呈。
  (二)创设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习作的强大推动力。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写话产生浓烈的兴趣。在习作指导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创设茶文化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创设茶文化情境既可以是真实的情境体验,也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的情境,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创作兴趣。如将校园中与茶文化有关的景物设计成“和雅园十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编写解说词;各个年级培养“和雅园十二景”小导游,每年新生入校时,由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和雅园十二景”,当有外校嘉宾进校参观时,同样由小导游带领嘉宾们参观、给嘉宾进行解说。在此过程中,写导游词、解说词就成为习作练习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写日记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习作指导中找到更多与茶文化相关的融合点,引导学生了解茶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茶文化为载体在中小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编号:2019B235)、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茶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编号:2018C5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志娟(1976— ),女,汉族,广西蒙山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职于南宁市柳沙学校,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本文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分析了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在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问题从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一是在困难认定工作中使用大数据分析提高资助的
现阶段随着我国各项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其中市政道路工程也在不断建设发展中。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伸缩缝技术是很常见的,为有效连接路基与桥梁、桥梁与隧道的有效衔接及刚柔过度,以及调整因热胀冷缩造成道路裂缝、沉陷、翘起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关于道路施工过程中伸缩缝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并分析市政道路施工中伸缩缝施工技术的一些基本应用,希望对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投资周期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后续项目实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文章梳理了天然气管线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对前期工作管理的内容、程序以及关注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希望以此促进天然气行业发展。
成本管理工作在石油技术服务行业中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我国石油行业的建设与运营,也有效地提升着我国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在石油技术服务企业的建设和运行中,只有进一步优化石油企业的生产结构和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石油行业的创新、高效发展。本文针对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成本管理措施展开探索,希望能够更好地提升石油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悬挑式脚手架是我国当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脚手架搭建方式,会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因为建筑工程中悬挑式脚手架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已经受到了建
本文首先分三个阶段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厘清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同时基于调查问卷开展教育管理对策分析.研究指出,混合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大学生
能源化工领域在国有企业科研单位中处于关键地位,而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在科研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作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主力军,青年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与传承发展中发挥重要力量。通过开展培养与提升青年科技人员综合能力,在能源化工领域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持续为能源化工领域国有企业深入实施创新发展驱动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和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科技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也为国有企业科研单位推进青年竞技科研队员队伍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文论述方言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提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化发展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教学建议,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管理能力是幼儿顺利实现情绪和情感活动所需的心理条件,在幼儿出生的第一个六年里发展情绪比发展认知更为重要,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方法如情景与概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创新型互联网特征的智慧概念已经在各个行业中予以有效的应用,物联网战略、2025战略等诸多优质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也使得各个企业在发展中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