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下高师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认证实施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师范认证的相关要求,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一些看法。
  一、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
  2017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师范专业认证的文件,即《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目前,2018届师范专业毕业生已经离校,他们是最后一批不用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毕业只要教师教育类课程考试合格,修满学分,就能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学生。2019届的师范专业学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是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如果想获取教师资格证,师范专业学生也要通过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这使得报考师范专业缺少了相对优势。
  (一)师范专业认证的目标、理念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该文件指出,为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保障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学生中心,以师范生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持续改进,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成果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评价对教学进行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这也是国家开始重视教师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师范专业办学水平的措施。
  (二)师范专业认证的体系
  师范类专业实行三级监测认证: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从师范类专业的三级监测认证来看,第一级是对于开设师范类专业只是实行网上备案和监测,这一级是很容易实现的。二级的话是目前大多数师范类需要面临的主要认证,通过二级认证的师范类专业学生通过国家讲师资格证的笔试后,面试可由学校自行组织。通过第三级认证的师范专业学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和面试工作。第三级和2018届师范毕业生一样,修完教师教育类课程后,通过学校自行组织的笔试、面试,就可以申领教师资格证。而现在的师范认证的三级监测体系,则打破了这种一刀切的局面,即通过认证专业,通过相应等级,通过一系列的申请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察、结论审议、结论审定和整改提高。认证结论分为“通过,有效期6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不通过”三种。所以,认证也不是一劳永逸,还要不断整改提高,有效期过后要再次进行认证,从而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师范专业认证这对师范专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建设性意义的。
  二、舞蹈学师范的现状
  (一)舞蹈学的几种表述
  刘青弋在《对应新世纪: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学科定位与学科建构》中说,舞蹈学作为学科概念在历史上有两次历史性的转换。第一次作为舞蹈学学科概念,是1986年吴晓邦提出的,他认为舞蹈学学科主要包括中国舞蹈史、基本理论、应用理论以及舞蹈基础资料理论等四个方面。吴晓邦提出的舞蹈学是作为舞蹈理论研究的一门学科。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艺术”从术科概念转到学科概念,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艺术学的转移带动了下属艺术科目整体提升,舞蹈学也获得“二级”和“三级”的学科定位。
  舞蹈学作为二级学科,归属于一级学科艺术学。此时,舞蹈学是舞蹈学科的总称,包括了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理论和舞蹈史等。舞蹈学作为三级学科是一门高校的专业,专业院校的舞蹈学是以培养舞蹈学(理论)人才.舞蹈史论研究人才.舞蹈评论人才为主的,如北京舞蹈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等。地方师范类高校的舞蹈学专业有些是师范类的,主要是培养舞蹈教育工作者。2018年之前,师范专业的舞蹈学毕业生都会申领一本高中音乐教师资格证。本文所讨论的都是地方高等师范舞蹈学(师范)的课程设置,而非专业院校的舞蹈学(理论)。
  (二)地方师范类院校舞蹈学培养的尴尬现状
  舞蹈学专业已然是绝大多数高师音乐学院中的最为“尴尬专业”。十几年前,舞蹈学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率,本科毕业都可以进入高校做教师,当时作为本科的舞蹈毕业生还是稀缺的,因此就业自然不成问题。然而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社会需求的饱和,舞蹈专业的高就业率特点已逐渐弱化。现如今,地方师范类院校的舞蹈学专业同样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地方师范高校培养目标大都会有中小学舞蹈教师。中小学的教师岗没有舞蹈类,都是音乐类。所以,地方高校课程设置了音乐类课程,如钢琴基础、音乐欣赏、基本乐理等课程,但音乐相关技术技能的培养不是短时间能够提升的。加之有很多的舞蹈专业课、舞蹈理论课、公共课,音乐类课程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这导致舞蹈学专业毕业生无法承担音乐类课程的教学,难以具备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导致舞蹈学专业学生拿到的高中音乐教师资格证没了用武之地,其大都成為文化馆群文舞蹈教师、社会培训舞蹈教师。
  目前,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瓶颈,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严重的误区。所以,在师范专业认证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时,一定要用产出导向的观念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科学安排和设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专业内容,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力争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性舞蹈专业人才。
  三、师范认证对课程设置的调整
  师范专业认证的文件颁布,各个学校开始进行自评,以备迎接专家评审定级。根据文件要求,必定要重新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
  中学教育认证标准中指出:总学分不得超过170学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通识通修课程中人文科学素养课程的学分要达到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的学分要达到总学分的50%,同时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毕业要求中提到三点,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   由学分要求、毕业要求可以看出,舞蹈学师范类学生应该控制不低于50%的专业课程,同时人们要根据产出导向,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由毕业要求可以看出,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舞蹈学师范类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优秀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增加必要的师德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
  (一)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能力
  人们需要明白舞蹈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舞蹈学专业培养首要目标是舞蹈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需求产出导向,中小学舞蹈教师还需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群众文化工作需要一定的舞蹈编创能力,社会艺术培训需要多舞种教学能力。
  在课程设置时,首先,人们要增加音乐课程,增加音乐课程是目前的事业编制政策,舞蹈学专业学生进入中小学工作,就需要占用音乐教师编制,因此开设相关音乐理论知识,钢琴弹唱的音乐类课程就相当有必要。如果不开设音乐课程,舞蹈学师范类毕业生进入中小學的教师岗位就会缺乏竞争力。其次,舞蹈专业课要注重素材的广度,在舞蹈课程上应注意舞种的多样性,不能像专业院校那样培养专门的人才,四年只学习古典舞或民间舞。因为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只注重专业性是不现实的,首先学生的入学水平就无法和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专业院校的学生在中专就接触了古典舞、民间舞等多个舞种的训练,而师范院校大多数学生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往往突击学习了半年到2年,没有很好的舞种基础,如果只注重专,而不注重博的话,毕业后就会高不成、低不就,专业性比不过专业院校学生,所以一专多能是其竞争优势。师范院校应该开设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课程,使学生通晓各个舞种,增加其竞争力。再者,注重舞蹈学专业编导能力的培养,提升晚会策划能力。舞蹈学专业学生进入中小学、文化馆或社会培训班工作,需要编排舞蹈作品,策划晚会节目。因此,要开设相应的编导课程,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
  师范类舞蹈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一方面要安排好舞蹈教学、编排任务,另一方面承担着音乐授课的任务。这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教师要提升艺术修养,满足艺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高等师范院校要用与时俱进的思路来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将之培养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增加师德师风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
  师德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从教意愿,使其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步入师范专业学习,就成为教师队伍的后备成员。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意义、作用的认识是表面的。有很多学生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带有非自愿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开设师德师风课程,使学生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师职业的非自愿选择向自愿选择转变。教师是育人的工作,学生是国家、民族、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教师的品德通过言传身教,必定会影响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师范生的师德师风培养非常有必要。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除了必要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各种舞蹈教学法也是需要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因为会跳和会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很多毕业生会反馈,真正了解教学是到了工作岗位后,比如简单的基训课中的擦地,其都会正确的做法,但是将这种做法传达给学生需要一定的教学法。比如,前擦出时应该是脚后跟带着往前擦出,收回应该是脚尖带着收回,开始应该先快后慢、循序渐进地练习。所以,舞蹈的相关教学法就包括芭蕾舞教学法、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这些课程可以单独开设,或者加入相应课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法,使其到工作岗位上真正掌握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另外,教师教育课程要注重舞种的多样性,同时应注意各个舞种的规范性,避免“串范儿”,让学生切实掌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避免教学模式化带来的枯燥、单一,或教学组织不当带来的失序。
  四、结语
  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是对舞蹈学(师范)的一次重新认识调整的过程,真正从社会需求的层面出发,学校考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毕业后的要求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中小学并没有设立舞蹈教师岗位,教师都是以音乐岗位舞蹈特长的方式招聘。因此,师范院校课程设置要侧重学生的一专多能,使其既能教好舞蹈,也能教音乐,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此次认证增加了师德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的比重,这也是师范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必然要求,如果不注重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其就没有办法与非师范专业区分开来。虽然师范专业认证已经开始启动,但是作为一个新的认证体系,各个学校还处于摸索、自评的阶段,希望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能够促进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得越来越好。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日落前,整座木板桥随汹涌的银白色浪花,缓缓滑进了一只瞪着大眼睛的金色鱼嘴里。河风穿过这一片金色的辉煌在桥上来回穿梭,江心的头发被河风吹得有些凌乱,头发轻拂她的脸,试图掩盖住那两条明显的泪痕。许久,桥上都只江心一人。没人愿在临近傍晚时冒险撬开鱼嘴,踏入这接近天堂般宁静的地方。趁着太阳洒下的余晖,江心带着一脸倦容和一双没有任何色彩的眼睛,望了一眼在朦胧中若隐若现的山峦。霎时她心中又燃烧起一股冲动,此刻
期刊
“我们的环卫工人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待遇不低。”这是铁岭市凡河新区新环清洁公司工会主席温洪春的肺腑之言。  “工资不高”,自然是对新区环卫工人工资不高的客观描述;“待遇不低”,则是对凡河新区管委会和新城区工会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环境所作努力的褒奖。他说,这几年凡河新区管委会和总工会的领导一直都在惦记着他们,不但有节日礼品、防暑降温物品等,还有健康体检,专项活动,关爱困难环卫工人。自新区工会成立5年来
期刊
2017年11月13日,由铁岭市总工会、铁岭市凡河新区管委会主办,铁岭市新城区工会承办的以“心系环卫工,真情暖初冬”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在凡河新区钻石广场举行。  此次“送温暖”活动,紧紧围绕劳动条件、饮食卫生、作息时间、低温作业劳动防护等内容,重点为从事一线作业的环卫工人发放御寒物资,共送上棉大衣、棉鞋、棉手套、棉帽子、保温水壶、保温饭盒等200余份共计6万余元的冬季保暖御寒物品。凡河新区的爱心志
期刊
我居住的成都平原,在地理雜志或电视解说词中,几乎谈不上辽阔。青城山与都江堰,是我窗前惯看的山水。再走出几步,就可遇见峨眉山。离此山不远的沙湾,是郭沫若门庭若市的旧居。两次攀登峨眉山下来,当地朋友相邀,都没提起兴趣,到沫若先生住地打个照面。往回走,自然绕不过天下第一词人苏东坡家门口——眉山。  平时相约眉山容易,却难得拜谒东坡先生。即使,单位隔壁住着诗圣杜甫,也少有去敲响他的茅屋之门。老杜和老苏,一
期刊
前不久,一家地方电视台报道了网上的一个讨论,讨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对快递小哥说谢谢”.正方认为,人家辛辛苦苦把你点的东西送来,必须要言谢;反方则称,我已经付钱了,凭什么还
期刊
在2016年初,中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正式将家暴事件列入到法律法规当中.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家暴事件明显减少,但在具体的实
期刊
手机实名制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国内移动通讯运营商以用户的有效证件为依据对用户身份进行登记,采用手机号码实名制的制度.弗里德曼教授曾经指出构成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是结构,
期刊
古树(李洪涛),1969年2月生于山东栖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 Old tree (Li Hongtao), born in February 1969 in Qixia, S
期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赴朝阳市挂职的10名干部,与朝阳市总工会其他干部一起,谱写了一曲“千里同扶贫,帮扶一家亲”的乐章。  实地走访 精准扶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是朝阳市的对口帮扶单位,近10年来,朝阳市在对口帮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两地干部群众也结下了深厚友谊。2017年7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又有10名干部到朝阳市挂职锻炼,带队的是农九师161团副政委、工会主席段晓梅,
期刊
葬礼是从凌晨五点半开始的。寒夜清冷,残月当空。熬夜的人本来一脸倦意,可活动起来后都恢复了精神。  老人是几天前去世的,在即将出殡的日子里,亲戚们结伴赶去。我们到的时候天快黑了,主人家说葬礼是在凌晨,晚上大伙儿守夜就不睡觉了。来的路上,我听几个以前参加过此地葬礼的同伴说,他们那次也是在凌晨三四点钟,估计这里的习俗是在晚上出殡。  吃过晚饭,我们同行的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喝酒喝茶,为亡者念经的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