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哭声的葬礼

来源 :西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葬礼是从凌晨五点半开始的。寒夜清冷,残月当空。熬夜的人本来一脸倦意,可活动起来后都恢复了精神。
  老人是几天前去世的,在即将出殡的日子里,亲戚们结伴赶去。我们到的时候天快黑了,主人家说葬礼是在凌晨,晚上大伙儿守夜就不睡觉了。来的路上,我听几个以前参加过此地葬礼的同伴说,他们那次也是在凌晨三四点钟,估计这里的习俗是在晚上出殡。
  吃过晚饭,我们同行的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喝酒喝茶,为亡者念经的同时,也谈论他生前的一些事情,说说他心地善良喜欢帮助人的那些事,也说他事事遵循传统、以至有时候显得固执而乖蹇的脾气。中间,我跟老人的儿子出去小转了一圈,聊了会儿老人最近的情况。我们沿着公路慢慢摇晃。路边一溜全是红柳,河水在几步开外舒缓流淌,昏黄的路灯下,到处都堆满了凌乱的建材。
  老人今年七十一岁,走得很突然,头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可第二天早上发现时人已经没了。他去世的那天晚上发生了一场小地震,估计是被吓着了。老人心脏不好,前段时间还在绵阳市的医院里养病,回来才没多久。这也难怪,九寨沟“8·8”地震过去还没多久,处在景区沟口漳扎镇的他们经历了当时的一切,心里的阴影肯定还没散去。
  “8·8”地震发生在晚上九点过,当时松潘也震感强烈,房子在隆隆的响声中摇晃了好一会儿,我正在书房上网,看见头顶灯框里悬吊的一束玻璃球左右乱晃,叮当作响。几分钟后,网上发布了震源消息。九寨沟那边有亲戚朋友,我想打电话问候,可手机已经拨不出去了。从那刻开始,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电视机里,手机里,全是官方和私人关于灾情和抢险的新闻、图片与视频,所有的人都在为那里的居民、游客和景区担心。最终,这场地震造成了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包含游客在内176492人受灾,76间房屋倒塌,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这次是道路抢通后第一次过去,来的路上,一处处坍塌滑坡的山体像被魔鬼的爪子划过,粗大的树木折断后横七竖八地堆积在苍白的乱石窖里,临时抢修的道路边堆积着狰狞的巨石,而固定山体或者修复路基的施工场地上堆满了钢筋水泥,张牙舞爪的机械轰鸣着,震得山谷回响。在我们闲坐的房间里,几个陪着我们喝酒聊天的当地人讲了很多地震时发生的事情,除了各家受到的灾情,他们谈的更多的是怎样帮助那些惊慌失措的游客,比如说在家里收留了多少客人,在各处广场和空地上搭了多少顶帐篷,为他们提供的食物和衣服被褥,还有村里有车的人帮着转移那些急着离开的客人,路程有远有近,他们跑了一趟又一趟,最多的一个人说他前后送了七批客人。那晚,他们都没有休息。
  自“8·8”地震后,余震时有发生,不过都不太明显,只有老人离世的那夜震感稍微强烈,他也就那样走了。
  熬夜是件艰难的事情,过了午夜,扛不住的人在板凳上东倒西歪地迷糊。厨房里,火炉烧得很旺。时间仿佛胶着不动。我们几个人正睡眼惺忪地围着炉子烤火,几个穿着厚衣服的人带着满身寒气走进屋里,从他们的对话中听出,是挖墓坑的人回来了。他们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虽然是秋末冬初,但晚上的温度已经零下好几度了。我们赶紧起身给他们腾位子。
  挖墓坑的人在洗手洗脸,其余的人开始着手准备出殡的东西。几个人从里屋把棺材抬了出来。棺材是藏式的,像个模型小房子,房顶上拱脊翘檐,瓦麟片片,下面画的有门有窗,还有彩色的花卉花边图案。汉式的棺材里亡者可以舒适地平躺着,而藏式的棺材里亡者被裹成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形态,寓意怎样出生,就怎样离世。人被折叠后能有多大呢?所以藏式棺材显得很是小巧精致,上面的彩绘看上去也很喜气。
  棺材抬到门前的空地上,几个中年人围过来系绳索。路边的树杆上挑着一盏雪亮的电灯,灯光下全是晃动的人影。管事的人小声地安排身边的人各自拿些什么,葬礼上需要的东西奇奇怪怪、零零碎碎,在台阶两边摆了不少。他还吩咐剩下的人每人带上一两根柴火。杉木劈成的柴火早准备好了,在柴垛下堆了一大堆。几个举着经幡的人在前面的巷子口候着,灯光下看不清经幡的颜色。大伙儿的脸上都是一片宁静,除了棺材周围的几个人说着怎样系绳子怎样绑椽子的话,没有多余的声音,就连旁边烧水灶下的柴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都显得有些突兀。
  看着所有的准备即将完成,队伍马上就要出发了,我想女人们悲伤欲绝的哭声该从什么角落里响起了吧?或者还有小孩。他们会不会冲过来扑倒在棺材前哀嚎哭诉呢?虽然在这深夜里没有见到什么孩子,但那些熬夜且忙碌的女人们就在屋子里,她们眼角通红,眼里蓄泪,除了洗洗刷刷,燒水熬茶,还在事情与事情的空隙间拨着念珠为老人念经,刚刚还在给挖坑回来的人倒水洗脸。她们就在我身后的屋子里。大门洞开着,那想象中突然炸起的哭声在我心里开始倒计时。
  其实,我非常害怕葬礼上哭泣,听到那些伤心欲绝的哭声,看到他们痛苦凄然的泪脸,自己也会忍不住掉泪。当然,除了在自家的葬礼上忍不住,每个人都知道哭泣和哀嚎对亡者不好,因为喇嘛们常常告诫说家人的哭声呼喊会引起各种违缘,影响亡人顺利地度过中阴。而且,我们身边的一个老人也讲过她的遭遇。
  那个老人几年前死过一回,当时她的儿子和家人忍着悲痛虔诚地念诵六字真言,可她的女儿回来奔丧哭得死去活来,身边的人差点劝不住她,哭哭停停地折腾了很久。然而,就在准备下葬的时候,老人却活了过来,而且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女儿臭骂了一顿。老人说,她独自在荒原里行走,听到家人的诵经声还知道要去往什么地方,可是自女儿一来一哭,天降暴雨,狂风骤起,她既找不到躲藏的地方,也找不到行走的方向,好不容易等女儿歇一阵,在儿子他们的诵经声中云开日出,阳光普照,但女儿一发悲声,又是倾盆大雨,最后竟然还下起了脓血。老人的话把身边的人吓住了,女儿也在惶恐和羞愧中连连道歉。那老人还魂后身体健康,现在依然活着。
  所以,不管什么原因,我都希望葬礼上的悲痛能有所克制。虽然我不太敢奢望,可是我却在不经意间遇到了。
  棺材被抬了起来。人群缓缓流动,我们走出七弯八拐的小巷,一直到大路,耳边除了繁乱的脚步声和偶尔的一两句交谈,没听到一声哭泣,甚至连一声呜咽也没有。   老人在家里德高望重,在村里受人敬重,可是没有人用哭泣跟他作最后的道别。
  老人生前瘦小,如今加上棺材也没有多少重量,抬的人有些轻松,一路也不需要作多少替换。队伍走出小巷,过了大桥,顺着马路斜走一段开始上山。
  远离小镇,夜色变得清晰起来,透过纤薄的云影能见到天空的蓝,月光像是蒙着一层纱,照在地上轻柔朦朧。山坡上长满了野草,中间一条小路几近荒芜。周围全是手机的电筒光在闪动。荒野在我们脚下刷刷作响,清冷的空气中弥漫着蒿草和艾的味道。
  墓地很快就到了,是在一个小缓坡上,周围长满了树,地上堆积的树叶看上去比挂在树上的还多。在几棵杨树和枫树围成的空地上烧着一堆篝火,火光下见周围散落着很多坟墓,有些坟头上的石头砌得很整齐,有些坟头上的石头却已垮塌散落,显得有些衰败。
  我随身边的人慢慢向前移动,把手上的两根柴火扔在柴堆上,自觉地退到一边,剩下的事情我们已经插不上手了。篝火烧得比刚才大了,燃烧的火焰中除了木柴,还有他们陆续放进去的各种食物,倒进去的各种饮料和酒水,最后是老人生前的一些旧衣服旧被褥。火圈随着上面搁置的东西增加,占地越来越宽,热浪逼得周围的人不住后退。火堆周围树木上的黄叶像果实提前熟了似的纷纷飘落,有的被热气逼到了火圈外,但更多的是直接坠向焰火,在半空中燃烧,转眼化为灰烬,接着消散无影。
  另一边也在忙碌着。他们在手电的光亮中找到棺材的方位,慢慢下到坑里,调整位置,朝里面填上一些土后,把红、白、黄、蓝、绿五色经幡挨着棺材插进土里,然后又继续夯土。最后,土满砌石,垒成坟堆,一个生命也就真正与世隔绝了。
  黎明前的寒夜里没有一丝风刮过。坟前的酥油灯随着人的走动摇摇曳曳,犹如飘摇不定的无常人生。有七八个小伙子把一瓶瓶白酒、饮料和一罐罐啤酒打开,一边自言自语似的低声絮叨着客套话,一边将酒水洒在四周散落的坟墓上,我知道此时生者和死者站在一起,正共同进行着这场葬礼,他们是代老人为这里的“原住民”送上见面礼,希望他们能善待新来的邻居。
  一位裹着绛红色僧衣的僧人开始诵经,洪亮的声音极具穿透力,震得黑夜声声直颤。葬礼已经进入到尾声,我看见老人的儿子在他父亲的坟前磕头。他一直腰腿有病,又连续熬了几天夜,每一次下跪起身的时候,用来支撑身体的双手双腿都在微微哆嗦,他有些艰难地磕完了三个头。
  僧人诵经要一会儿时间,除了几个人留下来有后续的事情要做,其余的人都可以回去了。离开墓地,走出火光,这才发现天已经微明。昨晚,我问老人的儿子这边的葬礼是不是如同伴们所说,都是在晚上,他说也不一定,主要在喇嘛算卦看时辰,也有白天出殡的,只是晚上居多,就像他的父亲,卦里说挖坑要等鸡叫后才能动土,但是在晨曦显露时就得完成下葬。时间把握得刚刚好。
  回来后,我看见跟其他的葬礼一样,大门口烧着一堆柏香,浓烟四处弥漫。我们一个接一个从柏香堆旁边经过,熏得满身满怀都是柏枝的清香。几步开外,站着个年轻的僧人,手上拿一大串新鲜的柏树枝,身边放着一个水桶,面前烧着一堆炭火,每个人低头弯腰走到面前,他都把柏树枝在水桶里浸一下,然后将水洒在人身上。我们沐浴着甘露,顺便用从树枝上滴下来的淅淅沥沥的水滴洗手,擦脸,抹头,滴落的水珠溅在炭火上,水汽升腾,滋滋有声。
  完成净身驱邪的仪式后,女人们招呼大家进去用早餐。我暗自留神,偷偷观察,虽然她们的脸上带着强忍悲痛后显出的淡淡哀伤,可是没有明显哭过的痕迹,那发红的眼睛我想更多还是熬夜引起的。
  这时,为亡者诵经的僧人们陆续赶来。他们环坐在烧有炉火的温暖的房间里,待铿锵铮然的鼓钹声一起,浑厚的诵经声如汹涌的波涛铺天盖地地漫过黎明的时空。金刚铃摇出风动檐铃的脆响。悠长的法号如苍鹰振翅,昂然迎风,直冲云霄。
  听着耳畔庄重的声响,我坐上桌,一边吃饭一边在心里回想葬礼上经历的一切,忽然觉得这样真好。我想如果哪一天我也离开了人世,希望葬礼上不要有哭声,希望所有的人都是一脸平静,希望他们在不动声色中怀念我的好,或者原谅我的错。
  责任编辑:子嫣
其他文献
一、引言rn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具有文化兼容性的
期刊
日落前,整座木板桥随汹涌的银白色浪花,缓缓滑进了一只瞪着大眼睛的金色鱼嘴里。河风穿过这一片金色的辉煌在桥上来回穿梭,江心的头发被河风吹得有些凌乱,头发轻拂她的脸,试图掩盖住那两条明显的泪痕。许久,桥上都只江心一人。没人愿在临近傍晚时冒险撬开鱼嘴,踏入这接近天堂般宁静的地方。趁着太阳洒下的余晖,江心带着一脸倦容和一双没有任何色彩的眼睛,望了一眼在朦胧中若隐若现的山峦。霎时她心中又燃烧起一股冲动,此刻
期刊
“我们的环卫工人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待遇不低。”这是铁岭市凡河新区新环清洁公司工会主席温洪春的肺腑之言。  “工资不高”,自然是对新区环卫工人工资不高的客观描述;“待遇不低”,则是对凡河新区管委会和新城区工会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环境所作努力的褒奖。他说,这几年凡河新区管委会和总工会的领导一直都在惦记着他们,不但有节日礼品、防暑降温物品等,还有健康体检,专项活动,关爱困难环卫工人。自新区工会成立5年来
期刊
2017年11月13日,由铁岭市总工会、铁岭市凡河新区管委会主办,铁岭市新城区工会承办的以“心系环卫工,真情暖初冬”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在凡河新区钻石广场举行。  此次“送温暖”活动,紧紧围绕劳动条件、饮食卫生、作息时间、低温作业劳动防护等内容,重点为从事一线作业的环卫工人发放御寒物资,共送上棉大衣、棉鞋、棉手套、棉帽子、保温水壶、保温饭盒等200余份共计6万余元的冬季保暖御寒物品。凡河新区的爱心志
期刊
我居住的成都平原,在地理雜志或电视解说词中,几乎谈不上辽阔。青城山与都江堰,是我窗前惯看的山水。再走出几步,就可遇见峨眉山。离此山不远的沙湾,是郭沫若门庭若市的旧居。两次攀登峨眉山下来,当地朋友相邀,都没提起兴趣,到沫若先生住地打个照面。往回走,自然绕不过天下第一词人苏东坡家门口——眉山。  平时相约眉山容易,却难得拜谒东坡先生。即使,单位隔壁住着诗圣杜甫,也少有去敲响他的茅屋之门。老杜和老苏,一
期刊
前不久,一家地方电视台报道了网上的一个讨论,讨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对快递小哥说谢谢”.正方认为,人家辛辛苦苦把你点的东西送来,必须要言谢;反方则称,我已经付钱了,凭什么还
期刊
在2016年初,中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正式将家暴事件列入到法律法规当中.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家暴事件明显减少,但在具体的实
期刊
手机实名制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国内移动通讯运营商以用户的有效证件为依据对用户身份进行登记,采用手机号码实名制的制度.弗里德曼教授曾经指出构成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是结构,
期刊
古树(李洪涛),1969年2月生于山东栖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 Old tree (Li Hongtao), born in February 1969 in Qixia, S
期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赴朝阳市挂职的10名干部,与朝阳市总工会其他干部一起,谱写了一曲“千里同扶贫,帮扶一家亲”的乐章。  实地走访 精准扶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是朝阳市的对口帮扶单位,近10年来,朝阳市在对口帮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两地干部群众也结下了深厚友谊。2017年7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又有10名干部到朝阳市挂职锻炼,带队的是农九师161团副政委、工会主席段晓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