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三九”一起去治病?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九”或者“三伏”天,分别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候,在这种天气,人们如无必要都不想外出,更不要说去医院了。但是,偏偏又是在这个时候,广州市内各大中医院,都是人流密集,热闹非凡。人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在身体上的各个穴位贴敷上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人都是患病来医院接受治疗的?
  这话有对也有不对,来医院的当然都是病人,但他们患的都不是急病,而是各种慢性病。他们来接受的治疗,也不是普通的医院门诊,而是独特的岭南天灸疗法!
  所谓的岭南天灸疗法,又称药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通过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流行于以广州为核心的岭南地区。因为岭南独特的天气条件,所以这里成为天灸疗法盛行的地方,而“三九”、“三伏”之中,又以“三伏”进行天灸的病人最多。
  说起天灸的源头,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记载,现在天灸采用的正是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方法,三九天灸治夏天的常见病,而三伏天灸治冬天的常见病。
  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时候,但也是阴极转阳的时机,此时阳气潜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和“内病外治”的理疗,在“三九”时段采用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扶助人体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
  而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旺的时期,这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所以三伏天借助夏季阳气升腾,采用白芥子、细辛、甘遂等辛温的药物祛除体内凝寒之气,去除体内伏痰,可减少虚性、寒性疾病的发生。
  岭南天灸的奠基者,当数晋代葛洪、鲍姑夫妇这两位常年在岭南地区行医的名家,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十多种以药物贴敷穴位使之发泡以治病的验方。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医学文献《千金要方》中提出“天灸”二字,这是“天灸”最早以中医传统疗法的形式出现。此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等著作都对天灸疗法有着详细的记载。
  到了明代,天灸疗法的运用更加广泛,发灸时所选用的发泡药物也更加丰富。清代吴机师的著作《理瀹骈文》曾对天灸疗法的理、法、药等详加阐述,促进了天灸使用人群的进一步扩大。近代岭南医学家曾天治、周仲房通过创建中医学校、编写教材等方式,传承发展岭南天灸疗法。
  随着广东省中医院的建立,岭南天灸疗法终于也发扬光大。广东省中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院之一,周仲房的弟子司徒铃在此培养了大批的天灸优秀传人,使得广东省中医院成为了岭南传统天灸疗法的重要传承基地,现在的“三九”和“三伏”天灸疗法,就是广东省中医院结合岭南民间天灸和气候条件,渐渐发展出的治疗体系。自1984年大规模开展以来,每年天灸人数达30万人次。
  如果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说,天灸价格低廉、疗效好。所以群众基础广泛。最重要的是,对发病特点有针对性,适合岭南气候,具有鲜明的岭南地域特征。而且简便,安全。内中更蕴含了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等中医理论,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阴阳统一”等思想的体现。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代表,所以在2011年与2012年先后入选广州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四种中药材成就岭南传统天灸疗法
  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克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胶布固定,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然后去除胶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症。
  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克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克,放置于5厘米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将天南星适量研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适用于口眼歪斜等病症。
  老中医嘱托
  天灸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另外,贴药处避免挤压,贴药后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一般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如贴药后,局部灼热难受,可提前除去。贴药后局部起水泡可涂万花油。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并用温水洗澡,忌入冰室。
其他文献
“踢鸡”盛行于土家族年轻姑娘们中间,每到农闲和农历正月,到处可见。土家族山寨踢的鸡有两种:一是草鸡,将干苞谷壳撕成1厘米宽的细条后,从蒂处往两边分成相等数,再用手揉搓几下而成;二是鸡毛鸡,即从外地传入的鸡毛毽。土家族少年儿童中间盛行的是就地取材,制作简便的草鸡。踢鸡的基本动作有:磕、勾、拐、盘四种。“磕”,用膝盖将鸡弹起;“勾”,用脚尖勾踢;“拐”,用脚外侧反踢;“盘”,用脚两侧交换向内踢。踢鸡的
期刊
今天的鲁西南、冀中一带农村,作为传统民俗,会在立春,民间称为“打春”的这一天,古人往往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在立春给孩子“戴春鸡儿”。  刚进腊月,家有孩子的农家婆媳,便从针线筐儿里翻捡出平日裁袄做裤时剪剩下的花布头儿,开始缝制“春鸡儿”。民俗上一般是村里或者是家里的老人缝制春鸡。鲁西南有些地区还会特意请孩子们未出嫁的姑姑给孩子缝制“春鸡儿”。  据老辈人说,“鸡”和“吉”同音,取个吉祥之意。其次,
期刊
鸡年到  公鸡向来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是吉祥的象征  今年不少人会选择将公鸡的形象作为吉祥物摆放在家里  用公鸡吉祥物作为风水摆件  想真正的吉祥如意,在摆放的朝向、位置等问题上都有讲究  五行缺金时:对于五行缺金的人,在房间的西方或者床头柜上摆放一只铜鸡可起到很好的补充五行效果。  居室缺角时:如果居室的正西方缺角,则不利少女(小女儿或1-12岁女孩子),少女难养,体弱多病,这时,你可以在正西方
期刊
“问岁占鸡骨”是云南景东彝族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用鸡骨头来占卜吉凶,预测结果。占出的吉凶结果,却是“心动神知”十分灵应。因此,彝族人历来相信“鸡骨头不会哄人”。  占鸡骨看卦前,主人准备一只公鸡,不用母鸡和阉鸡,并且流传着“在家不听婆娘话,出门不看母鸡卦”的俗语,认为看母鸡和阉鸡卦不准。看卦一般是大年初二,要看卦时杀的鸡,先要把鸡脚洗干净,烧上几炷香,在堂屋向天地
期刊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无鸡不成宴。  春节到了,咱们中国人的餐桌上,鸡定是不可少的。  关于鸡的美食,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可是被国人折腾来折腾去,创造了N多传奇名菜。  沟帮子熏鸡,百年老字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鸡”之首,蜚声四方。始于清光绪十五年,创始人尹玉成因行善机缘偶遇光绪御厨,得皇家宫廷熏鸡秘方,建熏鸡坊,名“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熏鸡号称除了四代老汤,十六道工序、三十种配料。选用一年生公鸡,经
期刊
“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人类就以浓厚的兴趣拥抱厚重的龙文化。常将龙身设计成雄健的造型,绣成龙袍、塑成龙脊、做成龙船。“龙”的形象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至尊至贵。最普及的活动是,百姓经常通过舞龙来祈盼腾飞好运。  江苏昆山先民对龙文化情有独钟,陆家镇与其他地方一样,一千多年之前就形成了舞龙习俗。不过,舞龙方式独具特色,在粗犷中见新奇,在豪放中见灵动,所以能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成为江浙沪地区乃
期刊
前不久,我的一个老友,从高邮省亲归来,特意馈我两盒董糖。这董糖是高邮特产,堪称大名鼎鼎。老友知道我喜爱美食,酷喜甜食,投其所好,堪称知己。再者,被人记挂,真是一种幸福。  董糖亦叫酥糖,它不仅江苏有、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而已,其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这也说明喜甜嗜糖者,大有人在。在我国,若论董糖的品质与名气,我以为尤以高邮为最。  董糖的外观呈长方形,状如麻将牌。揭开
期刊
“土坯草房篱笆院”是东北一大怪。在东北农村大大小小的村落里,曾经到处都是土坯房子——那是不堪回首的一个困苦时代。因房子的周围通常都有用树枝或秸秆夹成的“障子”,所以有人把这种建筑布局视为关东村屯住宅的一大特色。  土坯房子的墙体用土坯砌成,有起脊房、平房两类。靠近河套,产苫房草(苫房草,一种草的名字,多用来盖房)的村屯农家多盖起脊房;而靠近碱甸子,没有苫房草的村庄则多盖平房。起脊房是房顶侧面呈人字
期刊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清代顾炎武所著《日知录》曰:“自秦入取蜀而后,始有茗炊之事。”由此可知蜀人喝茶的历史有2300多年了,茶馆自然也应运而生。1935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因此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之说。  成都老茶馆:茶俗  旧时,老成都的茶馆都有大大的蓝底白字旗帜,为茶馆招揽生意。店面内或店门前摆满小方茶桌、竹靠
期刊
东台鱼汤面是江苏东台市传统面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属淮扬菜系。早在1915年3月东台鱼汤面就漂洋过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赢得各国来宾的赞赏并获奖,名扬海内外。1940年10月,时任新四军江北总指挥的陈毅在东台红兰别墅召开各界民主人士会议,会议后,大家邀请陈毅总指挥品尝了东台鱼汤面。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年在新四军参加过工作的陈丕显、彭冲、江渭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来到东台,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