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消费路径探讨

来源 :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甘肃是古代河西走廊必经和丝绸之路之地,也是众多文物出土之地,同时还有民间文学、艺术舞蹈、曲艺、民间美术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人杰地灵。文化的发展为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刺激着文化消费。新时期,甘肃的文化消费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实现旅游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潜力概述,并分析如何提升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消费,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消费;路径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理念,各地纷纷打造文化品牌,甘肃有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让世界认识甘肃,更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实现甘肃的经济发展。
  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特征
  甘肃自古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联系亚洲各国的必经之路,更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门户。截止2018年底甘肃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51 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42项。有国家级传承人68名,省级传承人450名,市级传承人2256名,县级传承4911名,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涵盖非遗名录的十个门类,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和保存完好,可开发性强的特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对树立民族自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二、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一)审美价值潜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附着于具体的物质形 态, 有些通过物质媒介表达出来, 它是历史发展中适应自 然、进行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追求的具体体现,展示着甘肃省各 民族的精神面貌、生活习惯、艺术创造和审美观念。如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花儿”和“环县道情皮影”,这对于游客来说,这些神秘独特的文化 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意味着深厚的旅游潜力。
  (二)文化价值潜力。对旅游业来说,“非遗”既可以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又可以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如“天水雕漆”“庆阳香包”“洮砚”等手工艺品在旅游的推动下,他们的文化价值得到重视,制作技艺不仅保存了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创 新,更加富有艺术感和生命力。
  (三)经济价值潜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 征,所以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旅游目的地通过对歌舞的展演,民俗节庆活动的开发打造,手工艺品的包装设计 再生产,无疑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裕固族婚俗、裕固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西和乞巧”“永昌万字灯会”等民俗,通过展演和节庆活动,可以成功地留住旅游者,创造经济价值。
  三、如何提升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消费
  (一)注重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当前游客的消费观念更加趋于审美和文化意义的消费,不论是消费产品开发还是消费市场规划,都可以展示景区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意,让文化资源符号化,形成甘肃省独具特色的、可触摸到的文化标识。比如将歌舞、曲艺等拍摄成为纪录片,进行动态展示。当前的文化消费已经从简单的功能性消费转变为审美消费和文化消费,并且深深影响着消费心理。甘肃省有着诸多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庆阳市西峰区环县的唢呐艺术;庆阳市西峰区的荷花舞,平凉市灵台县的灯盏头戏;酒泉市阿克塞县的阿肯弹唱;庆阳市庆城县的庆城徒手秧歌;平凉市灵台县的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结合消费者的乡土情结,有利于实现消费者心灵回归,从文化旅游中找回诗意和情怀,使文化消费建立在高附加值基础上,激发消费行为[4]。
  (二)注重创造经济价值,在原来枯燥无味的旅游地附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延伸出来的巨大价值潜力
  长期以来,甘肃省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制约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甘肃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旅游文化市场得到良好发展,但游客主要目的在于观光游,要想更大程度的打造现代文化消费,就要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建设。我省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适合旅游开发,要大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升旅游价值中的作用。首先,建立专门的展览场所,结合消费便捷和旅游开发两个因素,把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其中,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价值。其次,要充分利用数字文化资源,打造网上展览厅、流动展览厅,使人们通过视频欣赏到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兰州太平鼓舞,定西市岷县的木版窗花年画;酒泉市肅北县的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甘南州舟曲县的博峪采花节;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使旅游者和观看者产生购买欲望,进而提升文化资源的影响力[5]。
  (三)注重体验性和娱乐性
  让游客更好的了解甘肃省风土人情的同时,也要创新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嵌入当地旅游资源中,这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进而为当地带去经济效益。要扩大文化旅游市场的内在张力,打造民族节庆旅游文化,并且加强当地导游业务能力,提升地区接待能力,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消费体验。在开发景区中,要征求当地群众的各种意见,积极为资源开发献策,比如在农家乐中摆放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器物,或者在门窗上张贴剪纸,展示皮影、雕漆等民间工艺品,进而提升文化的传播能力,展示我省独特的多民族融合风情和[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甘肃有着诸多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需要对这些文化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进行投资和宣传,让消费资源符号化,消费市场活态化,消费体验人性化,这样就可以不断拉动地区文化旅游消费,进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合理转化,最终助推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洁琨. 甘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7.
  [2]雷慧.浅析甘肃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87-90+98.
  [3]常洁琨. 甘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研究[D].
  [4]杨勇, 刘巍文. 甘肃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J]. 中国藏学, 2015(4):12-19.
  [5]朱晓婷, 李丁, 宋丹, et al.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 [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1):39-44,共6页.
  [6]师立军, 王立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环县道情皮影[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5(1):5-6.
  [7]关红娟, 周春红, 慕娅杰, et al.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探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通模式——以甘肃庆阳香包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作者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南盘江特大桥是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云南锁龙寺至蒙自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是昆河线连通的最后一段项目,承担着连接东南亚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因此,桥身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基于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发展的当下,相应的桥身结构修建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过程当中。本文就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对连续刚构0号块托架构思设计、预压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南盘江特大桥;连续刚构;
期刊
摘要:暖通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暖通工程的设计和安装也得到不断改进,进行暖通工程的设计中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室内空间的干燥性,还应保证室内空气的通畅性。但是在實际的暖通工程安装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及振动因素的影响,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阻碍暖通工程的施工周期。本文对噪声与振动等进行分析,希望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暖通设计;建筑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现在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城市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城市建设已从平面上的扩展模式转变为立体上的发展模式。为了提高我国城市的土地容积率,保证居民小区能够具有良好的日照、绿化及其通风条件,高层住宅小区将成为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1 高层住宅的设计原则  “适用”就是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经营
期刊
摘要:说起扁平化设计就立马联想到了几何、抽象、客观的概念词汇。扁平化设计受瑞士风格的影响,与极简主义相承一路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了当下最火的设计风格之一,它从最初主要涉及在互联网行业中的网页设计、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到后来逐渐被设计者们所接受开始应用到信息整合传达和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它的出现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不仅使设计界出现了新的转折点,也给设计界带来新的选择与挑战,对于扁平化设计的如何应用与创新
期刊
一、弥勒市“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效  全市以水果、蔬菜、花卉、优质稻、中药材、畜牧养殖六大产业为主,努力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产业村镇。目前获得农业部认证的“一村一品”专业村镇有2个,其中专业镇1个,即东风农场管理局。该专业镇主导产品为葡萄,种植面积26400亩,2004年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2005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葡萄)产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葡萄)证书,20
期刊
摘要: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项目,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开始为人们所熟知。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空间形态与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间的关系,并列举了常见线网形态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从实际出发,以城市布局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讨论了与轨道交通线网相接的周边地区的开发方向,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给从事相关规划工作的人员以启发,提高所规划轨道交通线网的科学性,使其对城市发展具有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
期刊
摘要:棉花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棉花在进出口贸易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而在棉花中存在的异性纤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丝”,异性纤维对于棉花整体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響,属于棉花危害物中的杂质,这些异性纤维对于棉花的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棉花的异性纤维含量检测中,需要对于这类杂质进行有效识别,这对于提升整体的棉花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异性纤维的主要来源,分析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指标的主
期刊
摘要:为研究稻草移除、还田、截断大气沉降、清洁水灌溉以及石灰调控等路径对土壤和水稻镉积累的影响,近些年在各地选择典型镉污染稻田实施田间小区综合实验。从结论上看,各种处理对土壤中镉总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石灰调控下土壤pH平均提升了0.87个百分点,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均降低了33.7%,水稻根、茎叶和糙米镉累计量分别降低了47.9%、46.7%以及54.8%,水稻根、茎叶和糙米镉富集系数均明显低于对比,
期刊
摘要:现如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有所提升,并且影响力也很大。我国对国防十分的重视。军工产品不只是商业方面的事它更是国家的事,一个国家的军工产品品牌的强大也足以说明这个国家的军事的强大。使国家武力方面的影响力有所突显。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并且贯彻十九大的精神,牢固确立习近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系革命性重塑。民营企业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军事武器装备的品牌设计当中来。  关键词:军民融合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大多数人形成饮茶的习惯,并且特别讲究茶的生长环境与质量,饮茶境界的逐渐升华致使茶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茶叶是我国的重要出口产物,许多国家钟情于饮茶,甚至将品茶当成艺术来享受与推广。茶产业是一项带动地方发展的主导产业,其质量的好坏与茶树的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发展茶产业同时还需要搞好现有茶园提升质量,建立茶园提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