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要讲技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63-02
  美国教育家卡尔汉曾经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这就充分阐明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那么提问有什么技巧呢?
  一、教师提问后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
  这是第一提问时间,因为学生答问题需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只有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回答才能条理清晰,而短暂的思維时间,只能使学生浅尝辄止,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少公开课上,那种师生对答如流,如行云流水般的提问,往往是经过事先准备,带有演戏的性质,是只好看不实用的花架子。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是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即经过积极的思考之后,能让学生回答上来。据心理学家研究,问题的难度是当全班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难易适度的提问能提高他们答问的积极性。
  二、在学生答问之后,教师评价之前也要留有一定的思维时间
  这是第二思维时间,心理学家认为,延迟评价往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和深刻性,而过早的评价,无论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都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学生答问不得要领,而在教师适当的等待和期待中,学生往往会发生顿悟,将答问补充完整,这不能不说是延迟评价的积极效果。
  三、要把握好提问的度
  具体来说该怎样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呢?第一,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的需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候提问,都要认真考虑,有一定计划,决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随意提问。第二,要及时调控,无论教师备课多么充分,课堂上总难免出现难易失当的情况,若提问过易,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对答如流,这样的提问意义不大,浪费时间,此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控。如果发现提问过易,可以变换一下提问角度来增加难度。例如我在教《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问同学们:"说说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找到匣子?"结果学生轻而易举地答了上来,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提了这样的问题:"科利亚到底明白什么事情啦?"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四、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
  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若提问难度过大,教师可以提几个过渡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逐渐引导到中心问题上来,也可以将原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以减小难度。例如我在教《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时。开始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说一下这次实验是怎样成功的?"课堂上没有几个举手的,于是我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这样三个小问题:"这个实验开始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最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五、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
  如果一味地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
  六、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
  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进老师的思维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当然,课堂提问的技巧很多,诸如让学生提问、学生互问互答、提问时要因人提问等等。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基本技能之一,有多方面的功能,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提问方法,既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达到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但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只有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就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样也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Si Ha宫颈癌细胞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E6、E7目的片段;选用病毒载体p Lenti6/V5 Directional T
雷达吸波材料是现代武器隐身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隐身技术的迅猛发展,吸波材料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鉴于目前研究较多的粉类吸波剂普遍存在面密度大的不足,本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材料科学中常用的表征工具之一的差热分析方法的改进,二是聚乙烯醇水溶液溶剂化效应的定量分析,三是化学交联聚乙烯醇水凝胶中水的状态研究。主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73-02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想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高效的发展,教师就应当有所转变,因为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就是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的作用,才能使高效课堂成为现实,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提
大部分钛合金在室温下变形抗力大、回弹严重、塑性差,采用传统的液压成形、机械成形等方法制造钛合金波纹管在筒坯制作、零件成形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该文利用许多钛合金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不仅导致储量的日益枯竭,还造成温室效应、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今年墨西哥海湾漏油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对清洁能源的极大关注。如果以电池代替化石能源,将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与其他二次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单体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最有希望用于大功率动力电池。然而,现有的商业化碳负极材料已达
该文合成了接枝β-环糊精纤维素纤维,并通过红外、DSC以及包络性能考察等手段表征β-环糊精已成功地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探讨了该纤维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Pb,Cu,Cd)的富集
金属材料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材料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巨大作用,而其夹杂物缺陷的控制水平则直接决定了金属材料的使役性能。为了满足愈发严格的机械性能、抗疲劳性、耐腐蚀性和特殊
【摘要】在中学教育领域,研究性学习以其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早在2000年就被国家纳入中学教育计划。几年来,相关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作者结合亲身的教学实践,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实例应用的形式进一步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探讨其特点,提出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可以通过穿插专题研究或课堂中创设多种实验活动来进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为了有效确定地基激光雷达系统的几何因子,修正地基激光雷达信号接收过渡区内的回波信号,提出了一种反演几何因子的新方法。利用星载激光雷达(CALIPSO)可以覆盖地基激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