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语文作业模式探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学生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的最好形式。笔者指出了生本理念下语文作业应遵循的原则,并说明了自己在生本理念下布置语文作业的模式与心得。
  关键词:生本理念 语文作业 指导原则 模式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总是以教师为本,以课本为本;强调从教学进度出发,作业内容跳不出教师讲课的框架,更不敢越课本的雷池一步。这不仅限制了我们学生的视野,而且使我们的学生被教师和教材牵着鼻子走,成为一个“被动学习”的人。生本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交流。那么如何设计既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又能体现学生个性及学习的主体性的语文作业呢?
  首先,笔者认为生本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1.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师的基本信念,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应当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作业的布置要面向全体学生。2.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的布置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3.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业设计要追求行动主体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差异的个体,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其次,笔者认为生本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教育性、研究性和合作性。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手段。作业作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下面,本人根据我校开展生本实验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一些学习、思考,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一谈在生本理念下布置语文作业的几种模式,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积石成山”式的积累型作业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积累型作业分为:1.课内积累。除了一般常规的词语、成语、名句、古诗文言文积累外,还要求学生在学完文质兼美的范文后,摘抄背诵文中写得好的或有启发性的句子或段落。2.课外积累。包括积累一些有趣的故事、课外阅读文段、剪报等。
  需要强调的是:积累的内容、数量应由学生自主选择,老师只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加以点评。读书的目录教师可加以推荐,如中国古典名著、外国著名短篇小说、经典的散文、戏剧诗歌等;点评的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点评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文段的字、词、句、写作特色的品评。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由学生上台朗读交流,说说自己的点评,其他学生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生生互动,及时消化,二次积累。
  我们生本实验班的学生,人人有一本厚厚的语文摘抄本,上面有好词句、好文章,还有他们写的读后感,有的还有剪报本、个人小说连载等等。通过积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语文素养、文化水平都有显著提高。
  
  二、渗透感情的交流型作业
  
  作业不是无情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一份饱含感情的作业,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与家长、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来慢慢地了解他人的想法,确定自我的形象、价值观、人生观。语文作业正好可以充当这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媒介。
  如在学完《散步》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回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讲这家人散步时互相照顾的故事。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更是学生与家人融洽情感的过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去与父母讨论文中的是非曲直,并记录下各自的观点和理由,这样一来,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在学完《背影》后,我要求同学写《致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类的文章,并且要求他们写完后,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也可以给家长看,请家长写一句话的评语。当然这类作业的布置还需教师及时并且经常与家长沟通。这种作业的布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他们与周围人群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健康人格。
  
  三、合作完成的探究型作业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小组合作查找课文相关资料、进行课本剧表演、讨论分析课文、小组合作进行专题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制作课件等。
  如在学完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小组合作写一份探讨广州的春天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有何不同的调查报告。结果同学交上来的作业让我欣喜不已:他们有的从气候方面来比较,有的从景色方面比较,还有的从人的活动、生活方式、对春天的情感等方面比较;有的同学利用了网上查来的数据资料,有的配了图片,还有的制作出了配有音乐的课件,在课堂上煞有介事地讲解——这样的作业形式有利于同学们广泛利用资源,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
  又如在学“名人故事”这一单元时,我布置学生回去查找名人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每组选派故事讲得最好的同学参加班里的比赛,大家商量出评分标准,各小组给其他组的选手打分,并记下选手的优点和不足,派代表小结发言。结果,小组各抒己见,不服的同学据理力争,思维在课堂上撞击出美妙的火花,道理越辩越明。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往往能拓宽思维,深化自己的认识。小组和全班群体交流,发言者都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交锋,这是对听说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小组的竞争,可以加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张扬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作业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业,它还是点燃了学生思想烈焰的火种,撞击出学生心智灵光的砾石。
  
  小结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惟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而又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生本作业来。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中学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毛丹枫.论课改后的中学语文作业布置.镇江高专学报,2005年第1期.
其他文献
双语教学兼顾《经济生活》教学和英语教学共同特点,突出《经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时政性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工具性等特点。注重讨论,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多向交流,提高教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
摘 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内外相结合,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故事引趣 留疑激趣 阅读兴趣 实践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此要求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每个成员都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共存”四种基本素养。由  此可见,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怀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愿望。    一、立足于社会生活,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学习内容与儿童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里面就存
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工作并不是很难的,这要看我们做老师的怎么去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从心里去佩服你。下面我就谈一些做班主任的感想。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人,并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那么怎么来管理学生,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必须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认识学生。  在一个班级里,起主要作用的无非是班主任和班长。班长是一个神圣的职务,那班主任就更需要注意对班长的培养了。  作为一个班主任,需要的是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
童谣是传唱在儿童之间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粗俗童谣”、“灰色童谣”、“不良短信童谣”像一股暗流,在校园里悄然流行。“垃圾童谣”的流传,迎合了儿童的好奇、模仿心理,也暴露出儿童的自我防御心理问题。如何抵制“灰色童谣”,让大量新鲜活泼、健康向上的新童谣在学生口中传唱,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启迪,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童谣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入手,具体地说,必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发现的策略    1.有意注意的策略。有意注意策略包含上课时注意力表现在对所有学
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聋校教学的一个重头戏,在聋生教育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聋校传统语文教学缺乏互动性,讲课方式过于枯燥和单调,缺乏语言交流的环境等现象,我们应该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正确把握聋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给聋生语文教学创造情景化、互动化的环境,提供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提高聋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聋生 语文教学 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