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如何牢记和服务“国之大者”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党政干部 国之大者 战略思维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所谓“国之大者”,即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只有心怀“国之大者”,对党中央精神融会贯通,时刻关注党中央关心的,坚决落实党中央强调的,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增强科学思维能力、有所作为。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牢记“国之大者”,党政领导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绝不动摇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原则性、根本性的大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记“国之大者”,核心要点是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所谓大是大非问题,即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原则性、长远性的是非对错的问题,涉及政党和国家的基本方向、基本立场、基本利益、基本道路等的根本性问题。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何为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保证。回望来时路,我们能取得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汇聚起创造历史、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远眺前行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重大挑战需要应对,许多重大风险需要抵御,许多重大阻力需要克服,许多重大矛盾需要化解,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讲还要靠党这个“主心骨”、这个“定海神针”。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才能万众一心朝着宏伟目标前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首先就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那些无视党中央权威,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态度暧昧,对党中央大政方针说三道四、胡言乱语,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大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损害了党的形象。
  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明确赋予“国之大者”之内涵,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21年6月7日至9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根本上也是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百年奋斗征程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二字铭记于心,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抗日战争,建立新中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不谋取任何私利,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要始终心中装着人民,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符合人民意愿,又適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唯一正确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要始终坚定道路自信,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毫不动摇沿着这条通往复兴梦想的人间正道奋勇前进。那些所谓中国搞的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的论调都是错误的,有的是要把我们拉回老路,有的是要把我们引向邪路,本质上都是要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摇我们根基的别有用心。
  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几代人上下求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问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些都给我们党治国理政带来了巨大考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要始终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发扬斗争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发有为做好各项工作。   大是大非问题是事关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基本路线,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守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就坚定不移地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就坚决不做,不搞态度暧昧,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牢记“国之大者”,党政领导干部要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


  “国之大者”的“大”不仅是指国域之大、人口规模之大,更重要的在于“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大胸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大气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斗争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记“国之大者”,关键点是要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所谓观大势,就是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的角度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我们才能把握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只有把握住这种发展趋势,我们才能顺势而为,实现长久的发展进步。西方国家的一些执政党也曾力图谋划国家的长久发展,但囿于利益博弈、政党轮替等困境,他们往往只考虑眼前一两年,最多不超过五年,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久利益,这也是“西方之乱”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则善于从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中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联系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联系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180多年的奋斗史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联系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来思考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命运问题,这也是我们能实现“中国之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就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避免保守和僵化。
  所谓谋全局,就是要立足全局,樹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深入事物发展的整体和全局,用整体的发展推动部分的发展。登高才能望远,从整体上看清形势、从大局中把握问题,才能掌握战略制高点和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全局出发来系统谋划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胸怀“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靠着这种整体出发把全局、谋大势的思维方式,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许多方面既把握住了问题解决的“牛鼻子”,又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国之大者”是站在全国高度上讲的,是对全局有利的事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就要树立大局意识,把自己所在的地区、领域、行业放到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统筹考虑,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不顾全国利益和全局利益。
  所谓抓大事,就是要善抓重点,优先解决主要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服从不平衡性的规律,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能够分清主流和支流,善于发现和分析主要矛盾,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就是善于抓大事、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的政党。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当前,我们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方针政策,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之大者”,就是重点的事情、主要的矛盾、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就要培养善抓重点的能力,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问题的解决上,通过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的进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牢记“国之大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把准方向、抓住要害、行稳致远。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已然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面对更加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面对越加复杂的风险考验,广大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力量。

牢记“国之大者”,党政领导干部要多算大账,少算小账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年轻领导干部要掌握七种能力,在提及年轻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时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大算盘”指的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利益;“小算盘”指的是自己负责的区域利益,甚至是自己的私利。牢记“国之大者”,多打大算盘、少打小算盘,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位、身负何责,都要准确把握“大与小”的辩证关系,要始终将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放在心中,不可图小利而忘大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大与小”辨证关系的精神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性信念,关键在于看他是否有坚强的政治定力、牢固的宗旨意识、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舍小利取大利。一些党员干部只顾一域小利、甚至一己私利,而将国家大利视而不见,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淡薄,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少打小算盘,首先就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胸怀远大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是说说而已,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各级领导干部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强化责任担当,是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大与小”辨证关系的行动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家国情怀的体现,心中有责,才会一心只想着国家和人民,才会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才会不介意职责内外,才会不怕艱难险阻,想方设法攻坚克难。一些党员干部只打自己“精明的”小算盘,将精力只放在自己所在的地区、领域、行业,甚至是个人私利,而将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高高挂起,这本质上是缺少责任担当、心中无责的表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少打小算盘,关键在于知责履责。知责履责的重点在于落实,没有落实,再美的蓝图也只是画饼充饥,再美的梦想也只是黄粱一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能仅停留于口头,止步于思想环节,关键是要落实,把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具体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心中有大国,牢记肩上责,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只有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前进,才能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丽篇章!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翁玮峤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③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④《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1日。
  责编/谷漩 美编/陈琳
其他文献
教育督导是世界通行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专业督导可以加强和改进对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制度因素、标准因素、过程因素是制约农村幼儿园质量督导效果的主要因素。提高督导效率,改善办园质量是当前幼儿园督导工作的主要目的。破解农村幼儿园质量督导的制约因素路径如下:教育督导机构独立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督导评估体制优化,聚焦农村幼儿园特殊需求;强调教育督导的督学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环境诉讼中专业意见(鉴定意见及专家咨询)对于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在专业意见证明力方面缺少具体的法律明确规定,“关系鉴定”“庭外专家”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业意见证明力的错位与混乱。为补强专业意见在环境诉讼中的证明力,需从专家选任、证据呈示、专业为本、优化参与等方面着力为之,并推动立法的变革与进展。即对于司法鉴定,应设立专门的环境司法鉴定机构平台;在法官的指导下保障环境诉讼当事人申请鉴定的权利;当庭说明鉴定意见的论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统一规范环境司法鉴定评估机构资质;
新时代背景下大美育思想的提出,预示着高校美育将朝着新的方向发展。通过梳理我国高校美育研究近四十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成果颇丰、主题丰富,但存在学科分布不均衡、文献质量欠缺、研究方法局限等问题。未来高校美育研究应更加突出实践导向,关注大学生的自主性与美育的关系,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解决错误鉴定问题是提升司法鉴定公信力的关键,但是对于鉴定意见能否分清对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争议。从司法鉴定应追求相对真理、主观意见也应有客观标准的角度对界定错误鉴定的可行性进行辨析;对实践中解决错误鉴定问题的必要性进行辨理;界定错误鉴定的内涵、外延及其特征;提出建立鉴定意见实体评价的标准体系,用以衡量错误鉴定,并在现有法律规定框架下合理设置操作程序,充分发挥“专家库”的作用,以解决错误鉴定问题。为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要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并对错误鉴定问题进行论证。
纸喷雾质谱利用新兴的敞开式电离技术--纸喷雾电离技术,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选、定量检测,已应用于临床药物监测、法医毒物分析与食品安全等领域。该技术操作简便,样品无需预处理即可实现快速分析,且在复杂生物样品检测中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通过综述纸喷雾质谱的原理、发展、关键参数、优化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在法医毒物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法医毒物领域中的发展。
目的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多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研究行人在真实事故中的生物力学响应,对弱势道路群体损伤防护、降低人员伤亡具有深远意义。方法结合PC-Crash和MADYMO仿真软件对一起真实交通事故进行事故重建与人体损伤复现分析。首先,通过PC-Crash分析得到与事故数据相吻合的碰撞参数;然后,建立肇事车辆的多刚体模型及行人缩放模型,根据相关参数定义MADYMO模型的边界和初始条件。结果仿真模型能很好地重现事故中行人的碰撞运动形态,仿真得到的头部和下肢的生物力学响应参数与行人损伤诊断结果相吻合。
颜色是泥土、纤维、油漆等常见微量物证的重要特征之一,颜色分析是实现物证准确鉴定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国内法庭科学领域物证颜色分析还主要依赖于肉眼观察及主观描述,不利于颜色这一重要特征作为科学证据在庭审过程中使用。通过对常用的RGB颜色模型、孟塞尔颜色模型和Lab颜色模型的特点介绍,并对影响泥土、纤维、油漆物证颜色的因素进行归纳,以明确物证颜色差异产生的原因。然后对常用的目测法、光谱法、机器视觉法等颜色分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颜色分析未来的工作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内从事微量物证检验研究的同行提
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失能人群比例增多的趋势带来诸多问题,同时也造成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对长期护理需求的增加。长期护理保险作为我国老年照顾保障的一种类型,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相关主管部门也开始着手从制度上规划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设。2016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失能评估标准体系缺失以及既往的失能评估标准呈现混乱等。护理依赖鉴定作为一项司法鉴定项目,在人身损害赔偿中应用得较为成熟,而被评估人的护理依赖程度评定和老年人失能评估中,两
目的通过比较口罩佩戴前后的特征变化,研究口罩佩戴对人像鉴定中使用的面部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在现有人像同一认定方法主要特征分类的基础上,测量了7名志愿者分别佩戴3种常见类型口罩后面部的遮挡面积,同时统计了197组人像照片所示的口罩可能遮挡区域的特征分布。结果通过测量和统计发现,面部面积的40%~45%被口罩遮挡,特异性特征约有42%分布于被口罩遮挡区域内。结论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对佩戴口罩带来的特征减少和变化进行价值衡量,并根据相关的鉴定规范出具科学可信的鉴定意见。
当前,为应对传统诉讼中鉴定的不足,达到有效缩短审理期限的效果,许多法院已经在民事诉讼实务中推行以法院为委托主体的诉前鉴定模式,并陆续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指导意见或暂行规定。尽管没有上位法的明确规定,但诉前鉴定在实务中已经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大部分省市范围内均得到了或多或少的适用和探索。诉前鉴定在民事诉讼实务中的优势作用明显,但是在适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诉前鉴定活动应该加强规制,学界也应加大对诉前鉴定这一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的新兴制度的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