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教学设计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43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 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 体会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
  一、 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课前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是唐军对抗突厥兵的影视资料,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预设1.是啊,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战争中滚滚向前。2.被战士奋勇杀敌的精神感动,说的真好。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然而边疆常有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侵扰,唐朝将士们戍守边疆 ,保家卫国。诗人王昌龄有感于伟大的时代精神,写下了组诗《从军行》
  二、解诗偶知诗人。
  说到诗人王昌龄,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利用网络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诗人,让我们走进“诗人百科”,请同学们自由读资料,提取有用信息,请你说,拿笔画。主要作品是从军行七首,再来看它的资料,这是王昌龄的组诗,共有七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四首。(用笔画出来)
  (板书课题)跟我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三、整体通读。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使用电子教材)(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范读)来,认真听范读。谁想读给大家听?请你来,读得字正腔圆。请你也来试一试。字音准确,通顺流利。这首诗中藏了一个多音字,谁能圈出来?(出示还字,让学生选读音,播声音),还在这里就是回到的意思。终不还就是?一直不回家。王安石曾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生接: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huan也是回到的意思。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请你说,(出示加红诗句)真是火眼金睛,一三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押an韵,(出示三字的拼音)这就是诗词讲究的韵律美,来,试着读出詩的韵味来!
  四、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出示前两句),我们先来看前两句。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现在小组交流讨论,可以用语言表达,也可以用笔画一画。好,请你来说,预设一;你看到了辽阔的青海湖,看到了雪山,还有孤零零的一座城池,真了不起。你也想说,昏暗的雪山,大家看,他还把昏暗的雪山画了下来。问:你眼中的雪山是什么样子的?(白雪皑皑,雄奇壮丽)(出示雪山动图)看,这就是连绵起伏,巍峨壮丽的雪山。它时而云蒸雾涌,时而碧天如水。那你为何把诗中得的雪山画的如此昏暗呢?你读懂了诗人的文字!连绵不绝的乌云使这皑皑的雪山也暗淡了下来。(出示雪山图片)这就是青海长云暗雪山。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茫茫戈壁上,气候变幻无穷,时而阴云密布,时而狂风暴雪。(播放边塞环境恶劣的视频,帮助孩子更好理解环境的荒凉)环境如此恶劣,你再来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也有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迫感。
  刚才还有同学看到了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指的就是玉门关。来,谁能在图上圈画出玉门关的位置。(出示地图,在地图上圈画玉门关)玉门关,古关名。在今天甘肃敦煌的西北部,它是汉代边境抵御外敌的一个重要关卡。战士们在这孤零零的城池上,望着玉门关。他们是怎样的望着呢?远远的望着,所以说:孤城遥望玉门关。此时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想念家乡)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还会想些什么呢?(想念亲人,想着什么时候能回家)读出你的感受。环境这样恶劣,思乡之情这样的深切,一起再来读!出示两句诗。那此时,将士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心情暗淡,孤寂,寂寞,悲凉)板书“孤”,是呀,他们多么思念家乡,多么思念亲人啊!你来读。看似诗人在写景,实际上是在抒发?(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你不仅走进了边塞,也走进了将士们的内心。把你的感受融在这诗句中。
  过渡:尽管如此,将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能用诗中的原句来回答吗,圈画——黄沙百战穿金甲。
  “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选择正确意思。此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同桌互相说一说。生答。总结: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无数次奋勇拼杀的情景。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你呢?生答。评价总结:战事频繁,黄沙漫天,将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所以战士们的盔甲也早已被磨得破旧不堪。金甲尽管磨穿,可将士们报国的决心和责任却丝毫未减,他们发出了这样的豪壮誓言——你读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他们仍慷慨激昂——你来读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决心和责任--你读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
  有心中这坚定的信念做支撑,昏暗的雪山可怕吗?(不可怕,用橡皮擦擦掉句子),大漠的孤寂可怕吗?(不可怕,擦掉句子)漫天的黄沙,敌人的刀剑可怕吗?(不可怕,擦掉句子)此时,战士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破楼兰终不还”。(齐读)
  (音乐起)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带着这份豪情壮志一齐来读。
  这短短28个字,将士门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将士们奋勇杀敌,舍身报国的壮志豪情千古流传。来,让我们试着来完成诗词填空,来,试着背诵古诗!(用白板设置游戏,让孩子填空,引导孩子背诵古诗)来,请你来,你也来,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试着背诵这首诗。
  孩子们,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我看到有的同学眼睛里泪花闪烁,孩子能说说你此时的内心想法吗?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你呢?从古至今,戍边将士们始终守卫着祖国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安宁,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战士们勇敢无畏,只因责任在肩。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力量。
  (出示其他几首)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每首都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再读一读。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家国情怀的引导培育的关注度日渐增加,并且开始逐步重视家国情怀的引导培育。在“无界课程”培育中,家国情怀的引导培育对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体验与思维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家国情怀的引导培育的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家国情怀的引导培育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同时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的引导培育占据了相当比例,说明学校老师在“无界課程”培育中重视学生价值观建立的核心价值。此次研究对家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开始进行大幅度调整。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容易,毕竟数学学科的逻辑很严谨,很多内容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就能完全理解,进而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信息技术,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不了的抽象内容进行简化分析,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便于理解,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体现
期刊
摘要:数学是我国现代科技进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学生对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启蒙阶段,同时兴趣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需要在中小学期间就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强烈热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点交互频繁、内容框架庞杂等特点,若在教学工作中没有通过一定逻辑层次指导,则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盲目、思维混乱等情况。思维导图主要通过人脑思维模式模拟、具现化的呈现方式,使学习流程能够具有结构化、流程化的特点,有助于学生通过此种学习方法理清不同章节理论内容存在的关系。因此,在现阶段的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对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引起重视,通过合理渗透
期刊
摘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师营造好的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打好语文学科基础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营造优良的课堂气氛,这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策略研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新型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微课作为现代技术支持下的教育产物,能够为学生学习带来积极影响。为此本文以“一线三等角”作为主要案例,具体阐述其制作与应用信息。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制作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411  一、微课制作背景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进入《图
期刊
中圖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427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据的地位至关重要。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持续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加强拓展性阅读的有效性,促使学生阅读素养得到全方位的优化,并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应用语文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中高段学生来说,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其阅读素养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兴趣,为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下
期刊
摘要:面对社会对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职业学校机电学科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在对“六阶段教学法”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六阶段教学法在机电学科教学的有效尝试,并对教学各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试图通过教学法改革的尝试,实现机电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由注重理论学习向技能实践训练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专业技能课;六阶段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414  《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教材设计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三种不同液体,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液体导电性能是不同的结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水是容易导电的,但是具体导电性能如何,需要用实验来发现,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方案如图:  按照教材提示,实验需要的材料是一套由小灯泡、1.5V干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