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当时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影片的时候,有很多动容之处。文物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它们永世流传是我们每代人的职责。在众多为文物奉献力量的人之中,有这样一位,他就是单霁翔,带着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的信念,他始终在与文物为伴。

  单霁翔,1954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曾先后主持过故宫筒子河保护整治、圆明园遗址保护整治、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项目,取得了良好实施效果。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14年9月,单霁翔获得国际文物修复学会颁发的“福布斯奖”,他也是首位获得此项国际文保界最高荣誉的华人。
  “展千年瑰宝之翅,入百姓生活。走文化精品之路,让时代生光。他用新颖的文化创意沟通古今,让有生命的文物翱翔,让沉睡千年的宝藏熠熠生光。”这是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单霁翔的颁奖词,也是对他多年付出的生动总结。
  从1925年算起,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的第6任“掌门人”。和历任故宫“掌门人”一样,单霁翔有着一种使命感,那就是让故宫的文脉得以传承下去。同样的使命,却有着不同的路径。“很不幸,我是在2012年上任的。”这一年故宫参观人数突破了1500万人次,成为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年参观人次超千万的博物馆。
  节假日,人山人海,参观故宫只能看见人的后脑勺。这应该是一个博物馆应有的表情吗?单霁翔在反思,并尝试通过用数字化去传播故宫文化,把故宫更好地展现给世人。
  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我们在全国的博物馆里率先把180多万件文物藏品全部在网上公布,人们通过网上能查阅到故宫博物院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我们组织强大的团队,用高清摄像手段把藏品的信息、古建筑信息摄像后放入网站和微信。故宫博物院用3年的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这个平台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最强大的一个数字平台。”单霁翔的话中满带自信。
  在单霁翔眼中,让游览故宫的观众受到感染和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我最感动的是,那么多人来看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让古老的故宫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也是一种挑战。”心态开放的单霁翔满是闯劲,并把这种闯劲融入故宫文创产品开发。
  乍一听说要设计一款名叫《皇帝的一天》的App时,单霁翔愣住了:“现在的小孩子很受宠,是家里的‘小皇帝’。我们推这样一款游戏,会不会更加纵容他们无法无天啊。”App一出来,单霁翔体验之后感慨:“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啊。5点就得起床,换装、读书、请安、上早朝、御门听政,然后才是吃早饭。接下来办公,召见大臣,批阅奏章,练武射箭……忙到下午3点半才能休闲一会儿,吃第二顿饭,一天只吃两顿,还不能吃饱。看样子,这款游戏对小孩子是能起到寓教于乐作用的。”故宫适时推出“《皇帝的一天》亲子体验活动”,参与者踊跃。

  《皇帝的一天》、《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3款App推出后,故宫2015年再推《韩熙载夜宴图》和《每日故宫》手机应用、《清代皇帝服饰》iPad应用。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的设计师团队以故宫藏品的文化信息为元素,迄今已开发8700多种文创产品。通过这些文创产品,人们感受到故宫变得“立体”了,更加“有血有肉”了。
  单霁翔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他没想到最后自己会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里来工作,四合院里春夏秋冬季节分明,可以接地气、望天空。当别人用“故宫掌门人”来称呼他时,他总要纠正:“我是故宫的看门人。”
  “故宫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世界级的博物馆。但是我们过去介绍自己的单位时经常自豪地说一些数字,其实我们今天认识到,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文物资源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故宫应该成为走近人们社会生活的一所博物馆,这是一所博物馆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单霁翔说。
其他文献
“悬浮大师”何去何从?  2016年7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一次性评出91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5个月后,民政部将此次评审活动定性为“违法行为”,并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近日,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北京律师王振宇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国资委就此事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国资委信息公开办公室答复了王振宇律师的申请,明确称此次评审活动并未报国资委审查。 
公益慈善的雏形  魏雪的外祖父白瑞启是“白敬宇药行”的第15代传人,就是电视剧《大宅门》中的原型。除了祖辈们在商业经营上获得的成功,他们长期所做的慈善义举更给她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往的贫困岁月,祖辈常年设立孤儿院收养孤儿,设粥厂施粥救济穷人。令她想不到的是,在解放前的旧社会,祖辈早早开始关注女性项目,为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进行职业培训,还设立了编席厂,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让不少贫困家庭生
“造神运动”创造不出伟大的企业。是昙花一现,还是向死而生。也许我们能从那些著名的“大败局”中,窥见乐视的未来。  反思多元化  “贾跃亭和史玉柱之间,隔着一个‘脑黄金’。”因为贾跃亭和段子手们,已经“游戏人间”的史玉柱这些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贾跃亭的商业故事和史玉柱有着种种雷同,让人们对于乐视有了一份东山再起的希冀。  财经观察家吴晓波曾称,“史玉柱身上流淌着一股天生充满草莽气息的豪赌天性,
六月的七、八号,这两天既不是传统佳节也并非什么历史纪念日,但是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却是个十分特殊的日子。在中国现有升学制度下,高考似乎或多或少与个人甚至家庭命运捆绑在一起。  但伴随时代的发展,种种现象似乎表明,高考促进社会成员的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减弱了,高层次的教育并不必然带来好的收入和职业地位。高考改变命运”的口号不再像过去那么令人信服。  某报曾在几年前致高考毕业生中写道:“从书本走向社会
罗振宇,“得到”APP、罗辑思维创始人。曾任CCTV《经济与法》《对话》栏目制片人。2012年底开始创业,其个人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在各大视频、音频平台播放,收视收听率超过10亿人次,在创新、社会学、历史等领域作过大量现象级话题;公众号“罗辑思维”超过1000万粉丝;以“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创“知识跨年”新模式。  2016年5月份,推出知识服务应用“得到”,服务超过700万用户。  6
中国人以龙的传人为傲,但在西方文化里,龙不但不是祥瑞之兽,反而是一种邪恶怪物。  对中国来说,过去百年,各种屈辱,对中国的种种歧视,在西方见怪不怪。但风水轮流转,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中国也从以往的被侮辱被欺凌的对象,甚至成了一些西方人眼中的救世主。  真是沧海桑田,睡狮醒来,世道已经大变。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从歧视到认同走了多远?  第一批赴美的华人多是劳工阶层,在白人眼里,他们是被买
一切都似乎进行得很顺利。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将之归功于,是无数的恒大人“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在庆功会上,恒大全体高管起立唱起了国歌,伴随着连绵不绝的掌声。  这个时刻,似乎很难将眼前这个身穿无领西装、系着鲜红领带的微胖中年男人,与前几年那个意气风发爱时髦的“爱马仕哥”联系到一起。  许家印到底经历了什么?过去一年,许主席带领恒大集团在“伟光正”的道路上奔跑着。继续输血中国足球自不必说,年初结对帮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贝聿铭曾这样说过。如今迈入期颐之年,回望百年历程,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仍如宝石般璀璨,故乡的苏州博物馆日益展现出古典和现代融合的气质。  百年风云:心系建筑 作品遍布世界  贝聿铭是一位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  他17岁高中毕业后,父亲本来希望他赴英国攻读经济学。但是当时的贝聿铭却对
瓷器,在中国人文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创造了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瓷器。不过,瓷器多见,瓷片画却相对罕见,收藏家付晓晓却为我们奉上《独领风骚》等多幅瓷片画。这些大幅瓷片画,是用数万片珍贵的宋元古瓷片贴成的,独具匠心,很快引起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注。提起古瓷片与瓷器画,付晓晓说,那自有一段故事与心得。  捡拾:发现古瓷器碎片创作瓷片画  付晓晓对古瓷碎片的认知,始于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
片名取自女诗人余秀华的同名诗集。余秀华身上附着了太多标签,脑瘫女诗人、农妇诗人、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她统统不接受。导演范俭力图剥离种种标签,还原一个“对爱情强烈而又无望地渴望”的诗人,“我们要看到她的诗歌背后是什么,诗歌背后是她的人生。”  2016年11月,《摇摇晃晃的人间》获得有着“纪录片界的奥斯卡”之称的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IDFA)长片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颁奖词是:“从一开始,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