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路径探究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发挥它独特的德育功能,发挥它在思想领域阵地鲜明的导向性功能,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本文让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探讨活动型德育课程在本学科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活动型德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发挥它独特的德育功能,发挥它在思想领域阵地鲜明的导向性功能,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而如何让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探讨活动型德育课程在本学科中的路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就以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一、概念
  活动型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既是一门学科课程,又是一门特殊的、带有明显综合性的德育课程。活动型德育课程改变传统学科课程的授课方式,是提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通过德育活动来实现传统德育方式的转变,实现“被动灌输”德育知识的方式转变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转变,由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型课程”向“活动型课程”的转变。它是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其类型包括课内开展的思维活动(隐性)和课外开展的实践活动(显性)。
  二、意义
  (一)理论意义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发挥高中思政课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高考评价体系为“一核四层四翼”,指引高考由主要考查知识转向综合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挖掘本地资源构建活动型德育课程具有新的时代价值,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发挥高中思政课德育的独特功能,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价值引领的功能。
  (二)现实意义
  1.改变当前思政课德育痛点
  当前高中思政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存在如下痛点:德育理论与现实生活割裂,学生获得感不强,吸收知识和情感内化有限;课时设置过少,较难开展课后综合实践活动;偏重“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给学生带来机械呆板的排斥感等。通过活动型课程的设置统筹课内思维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与修养。
  2.丰富德育教育资源的要求
  思政课教材资源内容丰富,统领教学规范。囿于教材篇幅所限,思政教师需要拓展德育资源活动型课程教学,贯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东山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历代人文蔚盛,文化精神资源内涵富有特色,是文学家黄道周的出生地,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是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拥有“关帝文化”“东山陆桥”“南岛语族”等一批史前遗存和特色资源。既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又有源远流长的闽台文化渊源,还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催人奋进的创业史和辉煌的文明建设成就。通过活动设置把本土德育资源深度融入思政课中,能提高活动型德育课程的时效性。
  3.突出思政课价值引领的需要
  思政课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活动型德育课程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思维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夯实高中生政治认同的厚度,提升公共参与的自觉性,厚植学生爱乡爱党爱国情怀。
  4.助力学生实现美好生活愿景
  新時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焦虑,失衡心理对高中生也会产生影响。充分开发利用活动型德育资源呈现直观的现实案例、把握时代命题,通过活动型德育课堂的实践的路径探索,深度挖掘东山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动人故事,既可让学生认识到美好生活实现的过程性和艰巨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又使学生逐步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明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德育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东山的本土德育资源,发挥它的时代价值,提出行之有效解决的举措以及达到的目的。
  2.通过本课题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领会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精神主张,带动关注、研究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堂中的实践探究,发挥思政课堂在德育教育上的重要功能。
  3.活动型德育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表现,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旨趣,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为自觉的价值取向。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的整体认识,增强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意识。
  四、活动型德育课程实施路径
  1.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坚持课堂主渠道,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了解学生的学情,他们的心理特征、生活环境和认知能力,他们对政治学科课程学习的动机、兴趣、理论思想的认同程度等因素,利用课堂上的议题式探究活动,综合创设德育教育情境,改革创新思政课堂课内活动方式,开展一系列课内德育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小组交流合作,模拟论证会,辩论会,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联合政治处召开相关的主题演讲,主题班会和讲座等形式。   2.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通过课外活动,开发主题式德育课程,挖掘丰富高中思政课地方德育课程资源。
  深入实践考察,追寻伟人足迹,开发谷文昌精神与思政课堂结合的德育课程资源:有坐落于赤山森林国家公园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传统教育基地”——谷文昌纪念馆,谷文昌干部学院,“百里木麻黄”,前何“谷意情深”向东渠,人民大会堂,南门湾海提等多个现场教育教学点,感受“四有书记”谷文昌同志通民心解民忧,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也是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生树立心中的道德典范。
  开发爱国主义及红色文化教育题材与思政课堂结合的德育课程资源:东山岛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是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清朝道光年间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率领水师在铜山民众配合下奋勇抵抗,击退英舰,打击英国侵略者。1953年的东山岛战役,是国共内战的最后一场战役,英勇的东山岛人民自发支前,奋勇擒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参观东山铜钵寡妇村纪念馆。
  开发传统美德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德育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关帝庙、朱文公祠、黄道周纪念馆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秉承“仁義礼智信”的优秀品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还可以组织社会调查,法庭见习,结合校团委举办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领会德育精神,并且从道德认知走向道德行动,理论联系实际。
  3.坚持课程育人的理念。在具体学科课程学习中,将德育知识融入课堂,可以就近列举身边政府的行为结合“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生动真实地理解“政府的职能”“政府的权力如何行使”以及“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等知识。把“高大上”的理论知识与“接地气”的实例相结合,有效运用身边的德育资源和灵活生动的实践方式,打造高效的思政教育教学课堂,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政治给人枯燥死板的刻板印象,让这个学科“可爱”起来。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时,可以结合我党强有力的“反腐倡廉”“扫黑除恶”等一系列举动,结合新近的时政材料“反腐”案例,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思政课堂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设计与时政有关的教学环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强化爱国报国责任担当。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将时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治经济政策,及时补充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同时,政治课应开展各种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它不仅使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德育的指导作用。
  4.结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的课题研究,在活动与实践中结合地域自然、文化资源形成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提高德育实效。
  5.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研究和实践“议题式教学”形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形成典型德育教学课例或微课等,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引导和推广功能。
  探索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实践路径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如何实施活动型德育课程,优化活动与教学的流程,需要教师们通过教学实践去积极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探索、尝试、完成活动型德育课程的之后,将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及时总结反思,发现、反思、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其原因,对于那些可以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凝练提升,使之成为活动型德育课程的实施策略。持之以恒,就能让活动型德育课程的教学落实思路更加明晰,策略更加高效。期待这样的努力能让活动型德育课程真正在教学中变成更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亮点和热点。
  活动型德育课程实践路径的探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难点,也是其展示自身独特育人价值有效载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探索,积极实践和发现,用深入的研究和生动的展现,体现思想政治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5)4-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徐梦.浅谈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及实施路径,《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作者简介:蔡舜梅.女,出生年月:1983.12.21,籍贯:福建省漳州市,学历:本科,民族:汉,职称:中学政治一级,研究方向:高中政治,单位: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
  本论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第六期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探究”课题[立项批准号zdy2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野外研学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增长知识和丰富阅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与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地理视角,以泉州地区场景为研学活动目标、主题、地点、路线、内容,探讨了开展高中地理野外研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力求通过旅行体验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旅行参观和户外场景探索中,基于自身兴趣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获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中
期刊
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中,学校通过引进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高新的微云台、微课程、微视频等技术手段,让专业的软件建设人员将物理学科的结构和知识点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构建一套完善的网络共享教育平台。不仅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们更多地学习需求,还能通过云计算、云存储、云邮件等多项技术更好地管理和维护中学物理教师的育人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微课;实践  引言:核心素养时代下,如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具有学科独特性,作为理科,其需要理性思维制成,同时,数学学科涵盖大量知识内容,对高中生的记忆是一大挑战。由此,掌握正确学习方法降低数学知识内容的记忆难度尤显重要。课堂笔记作为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概括总结,不仅有能够降低学生记忆数学知识内容的难度,还有利于学生后续巩固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但是,由于指导缺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存在于“记”,在“用”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此,本
期刊
摘 要:过去,我们的高中教育常常只注重传统的学科类的“问题解决”研究,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项目式协作问题解决等,是一个相对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中外学生能力差异的主要方面,成为我国应试教育的诟病。多年来,我校以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为抓手,创新校本课程实施机制,激发了创新活力,搭建了协作平台,推进了核心素养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问题解决;校本课程;内涵;目标;策略  过去,我们的高中教育,囿
期刊
摘 要:高三复习备考的关键在于抓住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立足学生的弱点、疑点和痛点,合理有效地利用数据分析来实施高三数学教学,并以微专题的形式呈现,能大大提高高三复习备考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微专题;高三复习备考  笔者前一段时间开了一节公开课,尝试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三数学微专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认识到数据分析对精准教学的辅助作用,对利用微专题形式进行高三复习备考
期刊
摘 要: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策略,既关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也关注数学思想、核心素养这些高层次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基本不等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凸显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关注数学逻辑体系、内容主线、知识之间的关联,提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意识。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科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促进自身核心素养。本文就来探究在中学道德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希望能够以此促进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与各地区都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技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发展,认真完成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工作。基于此,本文就从增强学生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深化学生综合能力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生物课堂上对
期刊
摘 要:模型构建是高中新课程標准以及教材提出的一种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分析一些复杂生物学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将物理模型引入“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史实,通过模型的构建过程,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建模思想等进行锻炼,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物理模型;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之一就是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而学生关于历史观的认识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理解中。本设计旨在借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转折事件,通过社会生活的本质、看中国转折、析中国转折三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理解马哲基本原理,并将相关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觉客观分析社会的理论。  关键词:社会发展规律;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过程;板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所处必修四《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