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节目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地方卫视资金、技术、人才相对稀缺,特色化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山西卫视《走进电视台》从2001年发展至今,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认可。究其原因,主要在特色资源、受众思维、电视化表达、栏目设置等维度进行了创新,然而,在媒介融合、扩大受众等方面,地方节目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关键词:《走进大戏台》;电视节目;分众化;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KG2.5mm]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1-0095-03
  当下,多种媒体形态并存,人们注意力分散,电视辉煌不在,“盘子大、市场小”成为普遍问题。地方卫视生存压力尤甚,节目改版、调整乃至停播都是常态。在 “走马灯”一般的节目生态中,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独树一帜, 2001年至今,历经十八年,在地方同类节目收视率仅次于河南卫视《梨园春》,影响力遍及晋、陕、冀、内蒙古乃至全国。同时,该节目多次荣获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以及国家、省级30多个奖项,受到国家广电总局重视,成为“山西文化十大品牌”。
  互联网时代,一个戏曲与电视融合的地方栏目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发展路径与经验均值得探讨,这对其他地方卫视打造本地特色栏目也有较强借鉴与参考价值。
  一、《走进大戏台》节目梳理
  2001年3月,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于每周日晚黄金时间播出,时长一小时。栏目最初设置四个板块:“明星传递(戏曲名家现场展示)”“戏迷龙虎榜(戏
  迷比赛)”“你会我也会(名家与观众现场互动)”“风云会(专业演员比拼)”,通
  过专家点评、观众打分,产生周擂主和月擂主,最终决出业余、专业年终总冠军,
  分别给予重奖。这样形成了娱乐性、参与性、专业性和竞争性特点,同时节目多
  在农村、厂矿等现场录制,影响力逐渐扩大,受到戏迷票友、从业者等的关注。
  2005年,面对众多戏迷票友的参与热情,《走进大戏台》进行了改版:保留
  戏迷擂台赛环节,开场加入集戏曲唱段、舞蹈与身段技巧展示于一体的“群芳荟
  萃”,“你学我也学”“风云会”更新为戏曲知识问答“戏迷乐”和地方小剧种“乡
  情乡韵”。同时,录制范围从省内扩大到陕西、内蒙等区域。这一时期,节目的
  观赏性、参与度大大提升,观众群体也基本稳定下来,可以有针对性地挖掘商业
  价值,《走进大戏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13年,《走进大戏台》面临严峻挑战,戏曲栏目《寻找好声腔》占据黄金
  时段,长期固定的节目风格也让人产生收视疲劳。于是,在扎根基层的同时,《走
  进大戏台》模仿其他电视台以及互联网的节目形式,回到演播室,开始了新的
  探索:
  毕业季节目“我们毕业了”:为戏曲院校毕业学生和省内八大知名院团搭建
  桥梁。以戏曲为内核,求职为形式,其间包括剧团介绍、唱段展示、指定命题等环节,从而实现毕业生与专业院团的双选。
  季播节目“好团好戏”:邀请省内知名院团,通过演员介绍、代表剧目展示幕后故事等形式,拉近了观众与院团距离,也提供了专业演出。
  季播节目“杏花朵朵开”:邀请参评山西省舞台艺术最高奖“杏花奖”的演员展演,名家现场指导、点评,在节目中完成教学过程。
  由此,《走进大戏台》逐步完成从戏迷参与为主向“推新人,推新戏,推名团”转变,专业性日渐提升。
  2015年,《走进大戏台》力邀央视主持人白燕升加盟,担任主持人兼总策划、总导演,推出伶人王中王、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等形式,覆盖全国范围戏曲剧种,云集各地的顶尖戏曲演员,文学、曲艺、影视领域具有戏曲素养的专家也加入进来。包装精致化、演出专业化、剧种多样化、领域扩大化成为主要特色。
  二、《走进大戏台》节目特色
  地方台在资源、人才、资金均显不足,要获得观众认可,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出特色和品牌。《走进大戏台》正是立足山西特色元素,抓住核心受众,将戏曲与电视深度融合,并注重模仿创新,才在地方特色节目中闯出一片天地,并向全国辐射。
  (一)依托地缘优势,确定节目定位
  山西素有“戏窝子”之称,除“四大梆子”晋剧、蒲剧、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外,地方剧种超过50种,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山西获得“梅花奖”的艺术家数量也居全国之最。同时,戏曲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有戏曲元素,普通山西人也会哼唱几段。此外,戏曲还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特殊情感。
  这些内容构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大戏台》正是立足山西,始终将节目定位于戏曲的传承发展,收获了大量的观众群体,这也是它在2015年后辐射全国的底气。
  (二)把握受众思维,近距离贴近戏迷
  观众与电视节目的生存密切相关,《走进大戏台》最稳定的受众是戏迷票友。创办十几年来,节目在工矿企业、田间地头现场录制,据统计,截止2015年,累计送戏下乡390余场,足迹踏遍山西11个地市,以及河北、陕西、内蒙古等外省。家门口搭台唱戏的模式让《走进大戏台》赢得了大量稳定的观众群体。
  同时,栏目设置上,节目尽可能提升观众参与度。“戏迷龙虎榜”“你会我也会”“戏迷乐”中,戏迷是审美客体,更是审美主体。即使在专业演员竞技的“伶人王中王”“风云会”,观众作为大众评审,通过投票决定选手的去留。
  纵观《走进大戏台》发展历程,创办早期,山西卫视没有同类节目,戏迷缺乏展示的平台,吸引懂戏的人參与,让不懂戏的人了解是不错的选择。因此,设置“你会我也会”“戏迷乐”等互动栏目,这时,娱乐性、普及性是节目的定位。随着节目的成熟与传播,形式简单,水平较低的表演会让人审美疲劳,更难吸引专业人士。于是,《走进大戏台》开始调整风格,从“好团好戏”“杏花朵朵开”到“伶人王中王”,专业程度越来越高,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来自全国的戏迷票友、众多戏曲从业者、文化、曲艺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而且,从入门到专业化,符合人的欣赏过程。   (三)电视与戏曲优势互补
  麦克卢汉说,媒体自身比它传送的实际内容更影响受众。戏曲是虚实结合的舞台艺术,演员唱念做打,相互配合,展现故事情节。电视以屏幕为载体,将画面、声音、文字等元素立体组合。而戏曲节目需要做的,就是用电视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戏曲的艺术魅力。
  《走进大戏台》创办早期,主体是参赛者演唱的比拼。播出时,屏幕反复出现报名电话和选手信息,节目下方则以字幕形式出现剧情、唱段特点和唱词,弥补戏曲表演的欠缺,让观众听得清,看得懂。以LED呈现的栏目名称、彩色条块则增强了趣味性。
  2015年改版后,电视语言表现戏曲的功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利用画面回放、平行交叉蒙太奇、 镜头变格、时尚音效、趣味字幕等视听手段,不仅还原演员唱念功底,还近距离展示髯口功、帽翅功等绝活,增强了观赏性和专业性,提升了节目的整体品质。
  (四)
  以擂台为核心形式
  《走进大戏台》多次改版,擂台赛是不变形式。一方面,这是戏曲特性使然,戏曲行业里,专业演员用“叫座儿”较量高下,票友间凑在一起也要切磋技艺,这种形式大家更喜欢,也更接受。擂台赛与电视节目结合,又有更多价值:周冠军、月冠军、年度总冠军的产生充满悬念;观众可以决定选手去留,一周一期的节目成为“假日狂欢”的内容。
  (五)
  全面改版创新,提升节目层次
  近年来,《走进大戏台》进入瓶颈期,有限的戏曲唱段反复演唱,单一的形式重复展示,加上互联网发展降低了欣赏戏曲的门槛,关注度呈现下降趋势。
  《走进大戏台》要想赢得观众,既让节目精品化,也让观众看到其他媒介没有的内容。2015年,借鉴《我是歌手》,《走进大戏台》全面改版,首先,“伶人王中王”云集全国各剧种的顶尖演员,他们相互借鉴,各显身手,与戏曲颇有渊源的专家跨界点评,专业程度和文化内涵大幅提升。他们走下舞台,又成为全国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的评委,塑新人,传新作。同时,白燕升主持的《名家访谈》让戏曲名家的故事为更多人了解。其次,先后推出六一特别节目——校园公开课”“中国戏曲公开课·北大行——如歌的行板”,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再次,在节目包装上也下足了功夫。这次改版让《走进大戏台》迎来新的发展。
  三、《走进大戏台》的矛盾与困境
  随着4G、5G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呈现电脑、电视、手机多屏互动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网综、网络自制剧纷纷出现,对传统媒体和电视节目形成很大挑战。虽然新改版的《走进大戏台》受各界好评,然而,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倡导娱乐性和快餐式消费,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特色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均面临困境,必须深思。
  第一,受众的有限性。《走进大戏台》的主要群体是戏迷票友和戏曲从业者,而互联网收听、收看的便利性让戏曲表演不再是稀缺资源,电视观众也因此流失。长期来看,此类节目受众必然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对于地方台的影响尤其明显。目前,《走进大戏台》已经尝试了如“中国戏曲公开课·北大行”一类探索,在传承戏曲的同时,扩大节目影响力。但是,采取怎样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在留住老观众的同时挖掘新群体,尚无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二,栏目定位的矛盾性。目前,《走进大戏台》定位于专业演员比拼,严肃性、专业性有余娱乐性不足。对比CCTV戏曲频道《叮咯咙咚呛》,天津卫视《国色天香》等节目,主打跨界娱乐,收获了许多戏迷以外的观众。这就带来了专业性和娱乐性的矛盾,前者让更多人关注,但可能会改变传统艺术的原汁原味,导致资深戏迷流失;后者则陷入小众化的困境之中。如何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值得深思。
  第三,与互联网融合不够。融媒体时代提倡多屏互动,融合传播。《中国戏曲大会》《角儿来了》早已开始相关探索,《走进大戏台》却行动不多,除了开通两微账号,并在多个视频网站播出外,在媒介融合上鲜有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如何将互联网、多媒体与地方戏曲栏目的定位风格相契合,满足受众需求,是接下来需要思索的。
  四、结语
  [JP2]回望《走进大戏台》十几年的发展,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抓住戏迷观众,将电视媒体与戏曲艺术深度融合,从专业化、娱乐化、竞争性多个维度出发,借鉴其他栏目形式,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地方节目特色化发展趟出了一条路径。然而,在互联网分众化时代,地方电视节目在紧抓特色的同时,如何实现融媒体表达,兼具严肃性和娱乐性,它似乎没有给出答案。这也是地方电视从业者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发现创新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娟.从山西卫视看电视媒体的文化自信[J].电视研究,2017(8).
  [2]董悦,赵文军.《走进大戏台》:戏曲平台,人文名片[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1).
  [3]田进.做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排头兵和主力军[J].中国广播电学
  刊,2016(1).
  [4]张敬民.循文化根脉 谋创新之路——山西卫视三档文化节目自主创新的思考[J].新闻采编,2017(1).
  [5]朱文相,赵锡淮.“走进大戏台”戏曲栏目点评[J].中国电视,2003(1).
  [6]张明芳.从“走新”到“走心”——从《走进大戏台》2015年改版说开来[J].名作欣赏,2015(25).
  [7]姜乐虹.地方声乐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以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为例[J].青年记者,2017(14).
  [8]沈静.电视戏曲栏目的擂台赛策略[J].新闻爱好者,2006(12).
  [9]王鑫.伶人竞技场 王牌大聚会——以山西卫视《伶人王中王》为例[J].中国电视,2017(2).
  [10]周明清,胡远珍.市场定位语境下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差别化运营——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为例[J].媒体时代,2012(6).
  [11]周明清,胡远珍.市场定位语境下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差別化运营——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为例[J].媒体时代,2012(6).
  [12]侯焱.山西电视戏曲栏目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13]郝彩文.电视戏曲栏目创作与实践——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为中心[D].山西师范大学,2014.
  [14]刘翼,贺菲琳.屏幕生态系统下电视媒介的传播困境与对策[J].青年记
  者,2017(26).
  [责任编辑:武典]
其他文献
摘 要: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推动出版业进一步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央提出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版行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多数出版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出版行业的创新繁荣发展。   关键词:国有出版社;民营文化公司;合作共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12-00
期刊
摘 要:时下“万物皆媒”,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极速化的传播速度、瞬息万变的现实情况、纷繁复杂的传播心理等,使一件事情的真相尚未完全呈现出来即被大众广为接收和传播,新闻引发舆论,随着新闻的几经反转,真相得以剖面,大众舆论亦反复转变。本文以网络传播中因视频传播而引发的舆论反转剧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案例分析内容研究的方法,通过视频拍摄时间点与“时间零”理论相挂钩,探究在传播消息、引导舆论的过程中,视频拍摄
期刊
摘 要:网络时代,具有多发、易发及病毒式传播特性的谣言,攻击对象遍及民众生活中,作为生活水平提高保障的水果也不例外。水果谣言的频发,既与水果内部质量难以被普通民众认知的特性有关,又与民众对化学物的非理性恐惧有关。而要消除消费者与水果生产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就需要专业性与中介性功能的果业协会介入。果业协会的非(微)赢利性与权威性,可以保证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有效连通,在销售中把好谣言的关,进而达到防范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网络游戏《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游戏场景、台词音乐与线下活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发现其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虽然存在一定娱乐过度的问题,但其基本上还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由此得出网络游戏的开发应该灵活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和网络游戏的融合发展方可寻得一场繁荣共生的互联网文化之旅。   关键词:网络游戏;中国传统文化;《王者荣耀》   中图分类号:G20
期刊
摘 要:现代媒体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创新改进,在少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使少儿通过间接经验的积累提早完成社会化过程。本文将以中国原创少儿真人秀节目《一年级》为例,通过总结其成功之道以及欠妥之处,浅析少儿节目的转变,探究少儿节目想要在荧幕获得一席之地,应善用新媒介、新话题、新方式,创新才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原创;少儿节目;真人秀;创新元素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传媒环境的改变,新闻反转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新闻现象。人人都是麦克风、都是新闻发言人的时代,“反转新闻”频繁发生,导致社会公众对于媒体及其报道产生不信任感,这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带来了负面效应。研究新闻反转的负面影响,剖析新闻发生反转的深层次原因,尽可能减少新闻反转的发生,才能维护媒体的公信力。  关键词:“反转新闻”;公信力;把关人;防范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KG1.5m
期刊
摘要:从时代背景来看, Uber以及Airbnb的火爆使全球共享之风盛行,美国著名的经济社会与互联网研究专家克莱舍基曾说过,人们的自由时间不仅应该用于内容消费,还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内容分享和内容创造,而消费的价值远不及分享和创造的价值。而知识付费平台就是为用户提供自由讨论、知识变现、提升知识储备的一种崭新渠道。  关键词:知识付费;知识共享;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最大的社会变量,农民的媒介素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使命。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前、现任村支书为目标对象,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究其在带领马庄振兴的过程中利用媒介的情况。  关键词:农民;媒介素养;乡村振兴;徐州;马庄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KG2.5m
期刊
摘要:《创造101》是2018年现象级的网络真人选秀综艺节目,从此节目研究女性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今女性群体自我主体意识已然崛起,她们模型化的形象颠覆了,女性选取自身所喜爱的审美对象进行理想身份的角色认同,赋予审美需求和价值,奠定女性既作为审美的主体,又作为审美的客体以及消费的主体。本文借由该节目分析女性主义在网络真人秀节目中的投射,并且彰显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主义;《创造101》;价值
期刊
摘要:以会展项目为主体运营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环境下会展传播过程中的普遍选择。本文观察11个会展项目微信公众号运营基本情况发现,其功能定位于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资讯和服务,而非单纯“圈粉”。通过增强和保护头像识别度、公众号系列化、兼顾参展商和观众等各类人群需求、及时更新栏目设置、关联小程序以增加应用场景,灵活设置休眠与活跃的时间节奏等运营策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实现线上引流,强化展场内外各主体间的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