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近年新发现地藏十王造像研究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在安岳菩萨岩、菩萨湾和石锣沟摩崖造像中新发现的3铺地藏十王造像,内容、图式各不相同,是地藏十王图像发展序列的早期作品,开凿于10—11世纪中叶,出现诸多不见于四川地区同类造像的新要素和图式.四川摩崖造像,敦煌石窟壁画和藏经洞所出纸、绢、麻布画中的地藏十王图像均由成都传入,基本的内容要素和图式类型在其初始流行的阶段就已经固定.四川地区地藏十王造像图式类型更为丰富,而敦煌地区独立表现的地藏十王图像所据粉本相对统一.
其他文献
<正> 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并使文明市民评选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最近,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文明市民评选和奖励办法》,要求全市市属和驻深各处以上单位遵照执行。 《办法》共分六章十七条,对文明市民的性质、文明市民的标准、文明市民的评选程序及命名、文明市民的奖惩和文明市民的管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其价值观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过去十余年中,人们对大学生价值观已作了大量研究,积累了许多资料。但以往的研究较为分散,远没有达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较为完整和科
<正> 道德秩序理论模型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著名人类学家劳尔·纳罗在其《道德秩序—人类境况导论》(塞奇出版物公司1983年英文版)一书中提出的,架构了道德关系强度的因果联系的、具有社会治疗性的总的理论。 道德秩序理论模型主要包括12个影响道德关系强度的原因和10个道德关系弱化的后果。 原因1:人们与其社会联系较弱时,道德关系较弱。道德关系体的规模及人们与它的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对道德关系强度有直接影响。有研究表明:
<正> 最近获悉,中国伦理学会暨上海市伦理学会共同举办第六次全国伦理学讨论会,将于1992年11月上旬在上海市召开,会期五天。 讨论会的主要议题,中心是学习和落实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的论文和发言,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的有关实际,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它的
<正> 湖北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9日至22日在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院的实际工作者共10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83篇。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会会长、湖北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善教授作了《影响卫生管理人员医德品质的两个问题》的学术报告。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是“卫生政策和医院管理中的道德导向”,有28名代表在大会
<正> 自然主义以及非自然主义都是认知论,就是说,他们认为陈述形式的道德言辞是断言某些道德事实存在因而或真或假的作陈述的言辞。但是,先在瑞典而后在英美,产生了一种迥然相异的叫做非认知论的元伦理学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看来,道德陈述并不断言道德事实;它们既不是可证实的也不是可否定的,不存在可由“道德直觉”了解的任何事物。甚至表示这个观点的特点就是,论证表征道德言辞真假是错误的或至少是令人误解的。
西汉时期,骏马贸易是汉王朝经营西域战略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出于统治者对良马的渴望,更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军事实力,而敦煌正处于西汉至西域交通的枢纽地带,因此与骏马贸易有着密切关系.汉武帝时期,军队的士卒为了迎合武帝对天马的喜好,曾先后编造出余吾水出天马与渥洼水出天马的传说.随着张骞的通使,西域各国的良马得以进贡入中原,并由此引发了西汉与大宛国的战争,由李广利率兵先后两次征伐大宛得胜后,西域间的骏马贸易方得以正常进行,这些西域良马通过敦煌进入中原,改良了西汉的马种,迅速提高了西汉的兵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精神,"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敦煌研究院成立"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组,论证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数字化标准、数字资源获取模式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印度佛典对"末法"一词并未给出明晰和准确的定义,导致学术界近百年来关于"末法"的定义屡经修改而仍难统一.印度佛教认为自佛灭之年开始,就进入佛法逐渐衰亡的时期,此即"末法"时期.中国佛教认为自佛灭之年算起,要先经过"正法""像法"两个阶段,然后才会进入"末法万年"阶段.日本佛教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接受"正像末三时说",且"末法"意识对日本佛教和日本社会影响深刻.20世纪初期日本佛教学者对"末法"的认知,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历史上"末法思想"的理解,也造成对"末法"概念产
关于莫高窟第464窟后室所绘的"观音现身"画面,学界一直认为是一铺观音经变.但近年有研究者提出新说,认为是据《大乘庄严宝王经》所绘,故而将其定名为大"乘庄严宝王经变",并推论南壁所绘"上师"人物形象为该经中提到的"阿苏啰"、诸多头戴冠饰的形象为"日天""月天"诸天神.文章通过详细比较、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定名,并对敦煌发现的西夏文《观音经》绘图刻本进行研究后认为,后室"观音现身"是根据《法华经·观音普门品》所绘,仍然是一铺观音经变,画面中出现所绘"国师"或"帝师"形象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