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要点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提要:教学中应该遵循因材施教、推陈出新的理念。在进行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我的纠正以及我的课后反思,我认为教材上的动作要领有不足之处,或者是有要点没有表现出来,如果能够改进一下,对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掌握的速度会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改进要点 增加要点
  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内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有效的对学生的上肢力量和协调性进行锻炼。并且在中学体育升学考试中是选测项目,所以这项内容也得到我们大家充份的重视。在课堂教学时,我按照教材动作要领进行教学,学生练习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动作,在纠正学生动作后,课后我又对动作要领进行了反思,我觉得教材上的动作要领有不完善之处,下面是我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各位同仁们探讨,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点。
  首先,我们看一下老的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力量大的一条腿在后,身体重心落在后腿上,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两臂自然弯曲,然后利用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方(斜上方45度角)掷出。
  其次,我说一下我觉得更完善的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力量大的一条腿在后,身体重心落在后腿上,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或后方),两臂自然弯曲,然后利用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方(斜上方38-42度角)掷出(做整个动作时保持目视前方)。
  大家可以明确的看到括号里的内容是我的不同想法,下面我对其一一进行解释。
  一、两脚的位置。
  动作要点上明确说明是两支脚一前一后站立,有力腿在后。这种方法是毋庸置疑的,是先辈们的经过不断的试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在两脚一前一后站立姿式时,两膝弯曲的幅度不同,蹬伸腿的动作做得很不协调,力不能完全正确的发出,导致只靠双臂的力量前掷,球掷得很近,反复纠正后效果也不明显。但这些同学用两脚左右开立的方式时,两膝的弯曲幅度是一样的,更容易控制,更容易发力,更容易找到从下往上的发力顺序,他们用这种方式掷出的球的远度比一前一后站立更远一些。所以我觉得动作要领中两脚的位置应该是前后(或左右)站立更为全面一些,因为现在提倡技能生活化,那就更应该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更多的适合他们的方法,这样才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以及教学的灵活性。
  二、举球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时有三种情况发生,一是将球举到头后,二是将球举到头后上方,三是将球放在脖子后方甚至是脖子上。第三种当然是错误的,球放在脖子上时,上肢肌肉放松,不利于发力,我及时进行了纠正。在我纠正学生第一种错误时,有的男生说觉得自己将球放在头后的比在头后上方的远,我让他做了几次,动作做得很不错,而且真的掷了很远,我没说什么,自己又去观察其它学生练习,后来我总结出了原因:上肢力量大的学生将球放在头后,可以加长动力臂,加大做功距离,所以能掷得很远。上肢力量小的同学将球置于头后上方,这样可以较好的控制球,反之让这些同学将球放在头后方,远度会近很多。所以我认为球举的位置不应该明确定为头后上方一种,还应该加入头后方的另一种方式才更完整。
  三、出手角度。
  众所周知,对于投掷项目,出手角度正确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更需要科学性。看看下面我从相关物理学中得到的答案吧。
  将物体以一定的速率斜向上抛出,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仰角为多大时抛出的距离最远?
  上面问题的答案为45°。但是,掷实心球的情况不同,它的抛掷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离地有一段高度。所以,以同一出手速率作45°及40°仰角抛掷,当落回抛掷点同一水平面时,水平距离以45°者较大。但是,当它們落到地面时,水平距离却可能是40°者较大。通过复杂的计算,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掷实心球获得最大的距离,其出手的仰角应小于45°。这角度随铅球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出手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对出手高度为l.7米~2米,而出手速度为8米/秒~14米/秒的人来说,出手仰角应为38°~4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知,正确的出手角度是多少了。
  四、做整个动作时都要目视前方。
  对于这点大家应该很不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这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错误时灵机一动想到的。在学生练习时,我发现有个别的一些同学,可能是为了让腰腹多用力,在掷球时很用力的收腹,导致上体过分前倾,出手点虽然在头上方,但由于身体已经前倾太大,球还是呈直线滑落,力是使了很大,但距离还是很近。当时我看到这个情况,直接脱口而出:“保持目视前方,上体不要过分前倾。”学生又做了几次,很快的改正的错误动作。后来我在别班讲授要领时直接把这点加入,学生练习时果然很少有范这种错误的了,效果非常好。
  总之,上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想法、谈不上是经验,不知大家认不认同。我认为我们年轻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另外,虽然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讲授动作要领时要简而易懂,但是我觉得有时候讲授动作要领时你如果多说一点,说细一点,也许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就能少出现一点错误,这样学生就能更快的掌握所学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生自身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受家庭教育、社会客观环境、传统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问题,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班长论坛为例,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特点及表现,提出有效提高和改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学生自我管理;班长论坛;研究  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理论指
期刊
近几年来,凡参加过河南省普通高考的考生都经过下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情:考英语时,首先加试听力,而又不计入总分。因此,播放听力时,绝大多数考生本想专心致志静下心来做其它的题,可怎么也静不下来。唉,那种感觉,真是难受极了.。。。。。。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怪”现象呢?大家公认的理由是:之所以不把听力成绩计入总分,一方面是为了照顾广大农村考生,因为他们的英语听力基础较差;另一方面,有些高校招生时需参考考生的
期刊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稳定与发展。近几年来,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与探索,逐步摆脱了过去一度造成的脏差乱现象,使学生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并正在由稳定向更实、更高方向发展。学生管理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严、恒、实、高。  1、严----制度严、管理严、教育严。  第一,制度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管
期刊
摘 要:课程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寄出,在整个教学改革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基于项目导向教学为主导的高职院校中,要构建课程间的融会贯通理念,为专业建设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笔者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CAD》课程来进行阐述,就如何构建“横向课堂”的做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横向课堂 工程CAD 市政工程  一、横向课堂的含义  横向课堂,狭义上是指为了加强知识的系统化,做到一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知识点
期刊
情境教学法也叫视听法,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外语的方法。在听说法的理论基础上,情境教学法创设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法。首先,情境教学法重视听说,强调看,就是在外语课上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与所学内容相符的情境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练听和说,身临其境的学习外语。其次,情境教学法也重视句型教学,它强调通过情境操练句型,操练在某一场合下一些常用的意思连贯的句子,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
期刊
摘要:创新历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开辟“历史故事会”、“历史人物大家谈”、“历史大剧院”、“历史大跨越”、 “历史知识大奖赛”和“历史大家考”等六大评价载体,将历史基本知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技能等基本历史学科素养融入其中,不断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 历史 学习评价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是历史课
期刊
美好的童年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绚丽、最值得回忆的篇章,翻开它,映入眼帘的是一页页充满童趣,溢洒天真童话、尽染儿时的淘气和稚嫩趣闻,无不展现出无忌的话语,各种好玩的游戏,无忧无虑的生活……,尽显儿童活泼可爱、天真无瑕。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欣赏和认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水自然景观,从中体会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能置身到社会之中,亲眼看,亲自玩,亲手做,不但能培养学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文艺作品人物进行分析,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这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尤其是在教学方式上没有特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过对人物形象进行模仿,所以分析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教学策略上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技能。在《祝福》一文中,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较多,阅读教学重要也是难点,学习中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实现有效教学。个性化阅读的方式可多种多样,表现各异,但强调做好“读”的功课。个性化阅读,感受和理解文本是多元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引导。  关键词:有效阅读 多元 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在语文学
期刊
【案例背景】  在品德教学的探索之路上,有幸与品德骨干教师结对,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师徒结对,不知不觉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在师父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上课、评课、论坛、模拟上课……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第一次上师徒结对汇报课《我就是我》时的情景。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我们年轻教师犹如一棵棵幼苗,在“师徒结对”这块沃土中不断吸收着营养,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了上好这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