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pl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建设高素质的幼教队伍的极其重要。本文例举了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建设高质量幼教队伍的一个重要内容。
  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14個城市的167所城乡学校的229名教师调查,检测发现51.123%的教师中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轻度心理障碍,16.15%属中度心理障碍,2.49%已构成心理疾病。一些研究发现,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精神障碍。因此,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角色冲突
  在幼儿园女性教师占大多数,她们既要担负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又要担负起职业女性的角色,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努力工作,不断进修。由于压力过重,使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受到影响。
  (二)与家长关系
  人皆渴望得到爱与被爱、理解与尊重、友情与支持,而幼儿教师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来源于幼儿家长。良好的家园关系会使教师有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幸福感,这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生存环境。不协调的家园关系会使教师情绪紧张、心情郁闷,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家长的不尊重教师现象,使教师感到空虚无助、痛苦,使身体健康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三)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指社会上或环境中应激事件的影响,如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冲击下,幼儿教师职业的不稳定性,使他们的感到前途渺茫。一部分教师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思想,而且对工作不负责任,这种症状属于职业适应不良。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方针贯彻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一定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有目的地进行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并运用积极的心理健康策略,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调节。对发现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同事的情感支持能增强人对工作情境的控制感,从而降低心理压力和人格解体水平,有利提高个人成就感。
  (二)普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他们自我概念的形成及以后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都具深远的影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关心的不够,要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为前提。为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迫在眉睫,学校领导应该更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管理者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倾听心声,关心教师生活。
  (三)学会自我调节
  心理能动反映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社会适应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体的构建活动,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心理调节机制实现的。教师只有学会心理调适,才能使心理健康得到维护与增进。教师要学会辨证思维。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尽量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避免脑力过度的疲劳,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心胸豁达、悦纳自己,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完善自己;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质,增强应对压力的耐受能力。
  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行政机构要形成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管理者要支持和关心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有提高心理素质的意识,学习正确调适心理的有效方法,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教师心理健康不断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振宇.《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2002、5.
  [2]韩进之.《我国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1992.
  [3]田宗耀.《新世纪教育教学论坛》;2002、4.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特殊学生的需要要由特殊教育来满足,特殊教育就是要增强特殊学生的素质,增长特殊学生的知识,使特殊学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技能,从而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国特殊学校教育的发展历史已有130多年,截止到2009年,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97所。能够获得教育,对于特殊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与其他学科一样,体育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也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体育课程,能够让他们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这些事件背后,最主要当代青少年无法承受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不顺,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的各种挫折,最终导致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走向永远逃避——死亡的深渊……由此可见,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在我国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  关键词:挫折教育;幼儿;有效开展  一、挫折教育的意义
期刊
摘 要: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要充分与音乐、语文、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活跃气氛、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科;美术教学;融合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地中职院校也开始响应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良好的健康教育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育只是户外锻炼,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中职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着力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意志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育改革;健康教育  引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家大力提倡多途径、多方式、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各个学科教育工作者探寻的新思路,如何合理运用其他学科的资源优势提升本学科的专业素养值得深究。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中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体育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  一、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体
期刊
摘 要: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  关键词:德育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新要求的不断提出,我国当前的各阶段教学不再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知识掌握成了新的攻坚点,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的过程当中,为解决相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展开相关的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习惯;问题与措施  引言:  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关键。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还是强健学生的体魄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而提出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来展开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则更加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因此,本文针对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字:积极心理暗示;初中;体育与健康;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飛跃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提高。高中时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将对他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艺术沟通对于班主任管理班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对管理班级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而且也对学生们有着直接的有利影响。下面就对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艺术沟通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艺术沟通;高中班主任;管理  高中时期是学生
期刊
摘 要:中职生由于是从初中直接升入职业院校,对技能的掌握比较浅显,对社會的认知也是比较淡薄的,因此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本文以真实的中职生心理发展为案例,对中职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案例研究。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变化;心理发展  一、案例背景  说到中职生,可能社会人对中职生存在着偏见,觉得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个人素质低。社会人所形成的这种思考,从整体的角度上来讲,不完全是这个样子的。说到文化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