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新要求的不断提出,我国当前的各阶段教学不再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知识掌握成了新的攻坚点,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的过程当中,为解决相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展开相关的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习惯;问题与措施
  引言:
  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注重学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导致了体育学识与锻炼方面的重视不足,随着我国经济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相关部门逐渐意识到我国当前体育教学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但就对于教育基层来说,当前各学习阶段的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是极不良好的。
  一、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我国素来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观点,体育锻炼不仅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方式,同样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供足够身体能量的基础,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并不需要每一个人都奔走战斗,但是从宏观层面来讲,国家体育锻炼综合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战斗力的体现,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魄,更能够强化学生的精神力、忍耐力等各方面的素质[1]
  二、我国当前各阶段学生体育基础较差的原因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足
  若要讨论原因,学校重视程度不足首当其冲,当前很多学校存在体育课被随意改动甚至占用、课间操要求不规范的情况,相关的管理层没有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到足够的高度,以至于管理不足、投入不足,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相关体育锻炼器材、场地的建设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课堂当中缺少足够的资源进行学习,长此以往造成了体育发展缓慢的情况。
  (二)学生吃苦耐劳能力差
  当前的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大多数拥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长期受到各方面信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性,但是未经过生活工作的历练,心智尚不成熟,在体育课堂当中,往往怕苦怕累,认为体育锻炼是无意义的,甚至出现逃课、替课的情况发生。综合起来看,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长的疼爱,虽然学习能力强,但是在体能方面综合水平较差,稍加运动便会感到累,耐力不足致使学生逃避、拒绝锻炼的理由。
  (三)国家体育综合环境差
  综合国家大环境来说,本时代的家长普遍有一种文化知识至上的观点,只有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够出人头地,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观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这个观点又是正确的,在这个辩证问题上,很多家长没有进行正确的辨识,非此即彼,要么导致了认真学习一边倒,要么导致了不要学习只要不计后果的体育培养,两者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而供给往往是需求决定的,长期的体育与文化失衡,就导致了国家的综合体育环境较差,学生缺失最基本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三、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措施
  (一)学校加大投入,提升体育课堂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体育课堂的承办者,首先需要加大体育教育的基础,为学生提供足够多样的体育器材与场地,很多学生并不是不喜欢锻炼,而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通过体育基础的加大投入,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从课堂组织下手,严禁占课、调课的情况出现,保证每周至少有两节以上的固定体育课程,同时在课间操应该加强纪律规范与人数清查,确保每个学生都参加了课间锻炼;对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更新,以此提高体育课堂的重要程度。
  (二)调整课堂节奏,循序渐进锻炼学生的耐受能力
  在提高体育课堂重要性的基础之上,课堂内容的强度设定需要循序渐进,首先体育知识以及体育重要性的宣教,通过诸多渠道强化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再对项目和内容进行由浅到深的加强,中、学小学也可以和高校一样,在诸多的体育项目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通过感兴趣的课程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难度逐渐提升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耐受能力会逐渐提高,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三)国家综合体育环境的改变
  这一措施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事情,不过当前我们国家的年龄阶段正在进行一個较为明显的更新,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之后,我国各个行业与各个领域都迎来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思想变化,乘着这一股活力的巨轮,国家可以顺势颁布一系列的政策与办法,在新观念家长的配合下,逐渐地改变当前的体育教育环境,使得体育教育不再仅仅限于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之上,人人都有擅长的体育项目,并以此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增加了学生的精神力量与特长储备,对于国家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四、结束语
  体育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国家良性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在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生不应该只是优于学识,更应该优于体魄,只有学识与体魄兼具,在将来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都有足够的身体能量与思想储备,本文就此对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以期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提供可采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史仲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新校园:中旬刊》,2016(6):5-5,共1页.
  [2]魏兆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学周刊,2019,394(10):15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物理学中,影和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影和像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该怎样区分影和像呢?实像虚像又有什么区别呢?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影”;“像”  首先,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的传播路径,就会在物体背光的一面形成光照射不到的黑暗区域即影子。影子是没有色彩的,只是轮廓与物体的形状相似。而像是来自物体上每一点的光线经光学系统后仍能直接相交或反向延
期刊
摘 要:道德也可以看作为真善美行为的具体表现,在这其中,美育作为培养学生行为美、心灵美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人才。而在小学教学阶段,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美育进行渗透,不仅仅是新课改的需求,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美育;作用;
期刊
摘 要:对于高中物理而言,因为部分问题无法统一答案,那么就应该使用分类讨论加以解答。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分类讨论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其不仅能够简化问题,而且可以使问题答案更为全面。对此,文章将对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类讨论;应用分析  引言:  使用分类讨论法解决问题,需要借助相应的标准把问题分为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办法把问题加以有效解决,从
期刊
摘 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证明,启发式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化。所以在新课标深化实施的背景下,启发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运用这一教学思想指导初中物理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學;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根据这一要求,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
期刊
摘 要:社会特殊学生的需要要由特殊教育来满足,特殊教育就是要增强特殊学生的素质,增长特殊学生的知识,使特殊学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技能,从而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国特殊学校教育的发展历史已有130多年,截止到2009年,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97所。能够获得教育,对于特殊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与其他学科一样,体育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也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体育课程,能够让他们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这些事件背后,最主要当代青少年无法承受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不顺,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的各种挫折,最终导致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走向永远逃避——死亡的深渊……由此可见,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在我国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  关键词:挫折教育;幼儿;有效开展  一、挫折教育的意义
期刊
摘 要: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要充分与音乐、语文、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活跃气氛、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科;美术教学;融合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地中职院校也开始响应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良好的健康教育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育只是户外锻炼,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中职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着力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意志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育改革;健康教育  引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家大力提倡多途径、多方式、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各个学科教育工作者探寻的新思路,如何合理运用其他学科的资源优势提升本学科的专业素养值得深究。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中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体育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  一、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体
期刊
摘 要: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  关键词:德育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