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抒情方式鉴赏备考指导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性,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在备考中要科学研究抒情方式的内涵、手法与答题方法,并辅以必要的一定量的训练,才有可能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获得好的成绩。
  一、古典诗歌抒情手法例析
  诗歌抒情方式研究的是诗歌如何抒情。古典诗歌的抒情手法从大类来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即事抒怀、借古讽今、借助一些独特的意象抒情、运用修辞强化抒情等。下面举例阐述一下,让大家对抒情方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1. 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直接揭示了百姓无论兴亡都受苦遭殃的历史规律,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大众的深切同情。
  2.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纯然写景,但所要表达的感情包孕在景物描写之中。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之三),清新明丽的景色,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喜悦心情,流露出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3.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互相融合,难分彼此。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霜林醉”以秋天的景色衬托了离别的悲伤,“离人泪”直接点明离情,二者有机交融。
  4. 托物言志。诗人借助自然界某种事物的特征,赋予它在人生和社会范畴的意义,从而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作者托梅花表达自己无人赏识但无论受到何种打击都百折不回的精神。
  5. 即事抒怀。通过描写具体的事件,将情感倾向蕴含于其中。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通过描写打猎的雄壮场面,抒发了豪放旷达、报国立功的豪情。
  6. 借古讽今(含用典)。通过叙述、描写古代的事件、人物来暗示自己的感情。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7. 借助一些独特的意象抒情。主要借助一些古典文化中已经沉淀下来的意象如杜鹃、长亭、吴钩、鸿雁等意象来传达情感。如“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李中《钟陵禁烟寄从弟》),用古代诗人最习用的“杜鹃”意象来表达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苦。
  8. 运用修辞强化抒情。指用修辞增进抒情的力度。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用“浮云蔽日”这个比喻表达了对“君王为奸邪所蒙蔽,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深沉担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用设问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生死与共的爱情的歌颂。
  二、抒情手法类试题的答题规范
  抒情手法类的题目有基本的答题规范。基本框架:抒情手法 解说手法 所抒情感 表达效果。注意事项:要注意将叙、析、评有机结合;要注意答题的层次感;要结合具体问法确定答题的繁简程度,有的只要求说出抒情方式或情感,有的则要进行详细的扣文本鉴赏。
  1. 间接抒情。
  例1:阅读下面宋代诗歌,回答问题。(2013年高考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题指津〕这首诗是写作者送一位隐士朋友回家。前两联是实写眼前送别时的情景与景色,后两联是虚写,想象友人回家以后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与祝福,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友人一样摆脱官场俗务的愿望。题目已经降低了难度,已经直接指明了是间接抒情中的“用想象之景”来抒情,只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要点是写出想象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2分,针对颈联)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针对尾联)
  例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2012年高考四川卷)
  子 规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题指津〕这首诗歌歌咏的就是杜鹃。杜鹃是中国古代诗歌一个常见表达思乡思归的意象。作者也是按照这个意象的含蕴来抒写的,并用了一些相关意象来烘托渲染。诗歌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通过一些习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答题时只要扣紧意象的含义在具体诗歌中的展现来答即可。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1分,答出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4分,任选2个意象分析,每个2分)
  2. 直接抒情。
  例3:阅读下面这首清代的词,然后回答问题。(3分)(2013年重庆卷)
  鹧鸪天·酬孝峙①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 ①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②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③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④熏风:东南风。
  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答题指津〕这首诗要结合背景来理解。上阕写自己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下阕写自己绝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气节。“折腰久矣谢无能”用的是直抒胸臆。答题时只要讲透这句话,联系全诗和注释来阐述即可。
  〔参考答案〕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1分,解说句子)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2分,说出情感)
  三、提高诗歌抒情手法鉴赏类题目答题水平的建议
  要提高这类题目的答题能力,有以下建议:
  1. 多读。强化读懂诗歌的训练,要将默读与朗读相结合。
  2. 强化审题训练。准确辨识题目是否问抒情方式,明确答题的要素和繁简程度。
  3. 牢记基本抒情手法。无论这方面怎样的题目,首先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范畴进行思考,再逐步深入、细化。
  4. 科学训练。熟练答题的基本方法,建议以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为训练素材。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其他文献
鉴于CPLD和单片机在开发应用中具备的不同优良性能,本文主要叙述了CPLD技术在传统经济型数控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系统没计办法。由于采用了软硬件相结合的单片机和CPLD技术,不仅
高三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且充满压力的,而高三英语复习课堂模式大多是老师在台上孜孜不倦地梳理高一至高二所学的基础知识或者是每次考试后讲评试卷,令人枯燥烦闷。高三英语复
一、考点透析  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性文体,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的是后者。  科学小品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既具有科学性,又兼有文学性,因此对这类文本语言技巧方面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一大热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答题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下文的比较,体会科学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在语言表现上的
《榴香》作者系李醒韬,广东开平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目的 比较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治疗,分别使用20-G(A组,n=40)与23-G(B组,n=40)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
针对无人机数据链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必要性,文章介绍了该系统测控组件的功能与软、硬件设计,并针对测控组件的强电磁干扰工作环境特点,阐述了硬件及软件的抗干扰措施;应用结果表
本报消息 凌武强、驻站记者饶歆俊报道:军区联勤部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一致认为,报告高屋建领、思想深邃、气势恢宏、催人奋进,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
报纸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新常态经济的关键词,小微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地区产值,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然而与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十分庞大,由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具有“短、小、急、频”等特点,加之小微企业的竞争弱势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体系的不成熟、宏观法律政策不完善,信贷市场多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商业银行在
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坐落在国家级开发新区——广州南沙中心城区,校园内荷韵凝香,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它是根据区政府一届第98次常务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南沙中学创建广东省国家
在银行一线网点柜台工作多年,深感银行业柜台业务日新月异的发展,从系统操作的日益复杂,到业务种类的日趋繁多,再到各项制度的日渐严格。无一项不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