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美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选自《培根人生论》)
  技法提炼
  比喻论证,也叫喻证法,是指用具体生动的事物形象地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其本质是化虚为实,喻巧而理至,若运用得当,能避开空洞、生硬、无聊的说教,使抽象的道理显得通俗易懂,使读者更容易接受。《论美》是弗兰西斯·培根的著名议论文,主要论述了至上之美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结合而成的——“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美》中心论点明确,文章篇幅简短,警句迭出,如“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运用了喻证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美德的重要性,表明了朴素不会给其带来影响,反而使它更可贵。“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晚秋”在这里指的是成熟的美。运用了喻证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涵(或修养)而显出了不同寻常的成熟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将外在美比作了水果,表明了其短暂易失的特性。这里的“美”指外在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没有内在美,空有外表的魅力,是难以持久的,表现了作者对虚有其表者的蔑视。诸如此类,作者巧妙运用比喻论证,把“美”的本质、内涵及何为“至上之美”都阐述得通俗易懂,《论美》也因此成为了《培根随笔》中一篇精粹之作。
  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要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如需论证“平凡也是一种美”,你可就“平凡”这个抽象的词语展开联想。哪些事物是平凡的呢?小草、溪流、流星、路灯……类似的事物在你脑海中纷至沓来;它们创造了怎样的美?顺着这样的思路,你自然能做到下笔千言了!除了正面比喻说理,如什么像什么,也可反面设喻,如什么不像什么。双管齐下,说理定能更加深入。
  当然,并不需要通篇文章都使用喻证法,而是巧妙点缀。喻证法和例证法、引证法等要恰当结合,让文章逻辑严密,语言摇曳生姿,增强可读性和说服力。《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也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
其他文献
打开日记本,就仿佛与旧日的自己重逢。曾经写下的一字一句化作了一个讲故事的人,将过往生活中的點滴真情娓娓道来……{1  拥挤的公交车上,空气似乎也被挤得不能动弹,感觉不到丝毫流动的气息。唯一令人感到有些朝气的便是那一直回荡在公交车上的稚嫩童音  一个看上去约七八岁大的小孩儿,穿着一身朴素的军绿色的衣服,背着一个有些破旧的书包,执意要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爷爷。{2}  “爷爷,您坐吧!”声音清脆又具有穿透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花店处理花瓶,我挑选了两个,问店主:能优惠点吗?她回答得很干脆:不能。付款后,我的心情有点怏怏的。觉得店主真小气,不太会做生意,为了招揽回头客,优惠一点,让我带着一些欢喜离开,岂不圆满?但转念一想:为什么一定是她送我一份欢喜,而不是我顺应她的心意,给予她一份快乐呢?自己可以选择大气啊。念头一转,当下释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
期刊
回忆是一场温柔的延续,我常常留恋于那些细碎的温暖,它们如同人生中的点点星辰,明亮美丽。感谢那一次美好的相遇,那一份温暖的起点……  记得刚开始尝试自己去上学,关上身后那扇门时,你总会转身走向能望见院子的窗台,静静地等我走入视野,等我向你挥挥手,再慢慢地走出你的视线。我的书包里总有每天一份的零食,每次我饿了,就会想起你放入零食时微微勾起的唇角和温暖的侧脸。那个场景就像一缕阳光洒进我心底,照亮了我日日
期刊
在布拉格,有关卡夫卡的遗迹有三十多处。这个有着漂亮大眼睛的美男子,曾是布拉格的骄傲。  旅途匆忙,我只拜谒了其中三处,希望从目光所及的故事里,找寻某种灵感,或感动。在我的想象里,遍布卡夫卡遗迹的城市,是该涂满卡夫卡色彩的。  卡夫卡当年常常光顾的咖啡馆,现在当然已经不是旧时的模样。只是吱吱作响的旧地板,提醒着我们时光的流逝。可没想到的是,言语不通的侍者在给我端上咖啡的时候,还递给了我一个点评网站的
期刊
作家名片  罗曼·罗兰(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其小说的特点被后人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除此之外,他曾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和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
期刊
周日,一连串的手机铃声把沉浸在梦乡中的我“砸醒”,我不情愿地睁开惺忪的睡眼,抓起手机,接着,传进耳中的大嗓门彻底让我回归清醒状态。  “老妹啊,我寄了几斤甜枣给你尝尝,特甜。天气转凉,你胃不好,要注意保暖……”一大早听着这“老妈式”的说教,我欲哭无泪。  老姐叫春花,一个很老土的名字。你瞧,我的名字,詩涵,多有诗意,旁人一听就知道这姐妹俩肯定不是一个妈生的。的确,这老姐不是我的亲姐,说起和她的相遇
期刊
导语  约翰·默尔曾说过:“人类的爱、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我们有幸一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没有谁可以理所当然地说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没有谁有权利去主宰其他生物的生死。爱护我们在地球这个家园中的伙伴,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植物,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安心地繁衍生息。这是属于所有生物的家园。  鹭  鹭向我们呈现出痛苦、不安和贫
期刊
有时候,一次相遇,会温暖一生。  那天放学,我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出教室。  外边正是乌云压城。我撒开脚丫子跑了起来。跑下坡时,我抬头看了一眼天,心里担忧着能否在暴雨之前回到家。一不留神,脚下一绊,还没反应过来,一阵天旋地转——我摔倒了,钻心的疼痛瞬间从脚部窜上大脑。  “你没事吧?”关切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一片橙色跃进视线,挡住了些许扑面而来的冰冷水珠。一位年轻女子向我伸出了手,我有气无力地说了声谢谢
期刊
古往今来,有多少描写水的佳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豪迈恣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這是秀美动人……孔子也曾在泗水河边赞美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在孔子的眼中,水有德行,水有情义,水有志向。  但这都是看水,人们只知看水的精彩,殊不知听水更为奇妙。  每当晶莹剔透的雨滴从天上落下时,我总会站在雨中,聆听它的声音。  下小雨了,我站在窗边,
期刊
若论世上最美最神奇的,莫过于大自然了。不言其它,单说大自然中的声音,猿啼虎啸,莺声燕语……千万种声音,洋洋盈耳。然而,其中我最爱的就是水声。  对我来说,水声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声音。听着潺潺的水声,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能让人感到安宁平和。而水的声音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哗啦啦哗啦啦……”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小溪宛如丝带向前铺展,涓涓流动,温柔中带着些活泼。当溪水拂过河床上的鹅卵石时,如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