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必须审视数学作业的功能,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提高课堂实效。针对低段数学作业的设计,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设计自主选择性作业,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二、设计探究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三、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优化;作业;设计;实效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注重了作业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实效。
一、设计自主选择性的作业,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1.自主选择作业内容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精心设计作业。例如在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设计如下作业:任选三个算式进行改写:
3 3 3 3 5 5 6 6 6 6 3 3(改写成乘法算式)
5×8(改写成加法算式)
⊿⊿⊿/⊿⊿/⊿⊿⊿(重新划分后写出乘法算式)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2.自主选择作业形式
传统的数学作业强调了计算,忽视了学生实践的作业。我在作业的布置中,有计算作业,一般是作业本上的基础练习。有家长自编作业,如在教学20以内的计算时,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自己设计题目进行练习,或者针对作业中的难点让家长参照类型出题练习。也有实践作业。如让学生找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和家长做照镜子的游戏等。这样一来,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也让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3.自主选择难度和数量
经调查研究,学生不完成作业,有一部分原因是作业不会。长期以往,他们也就厌倦了作业。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把作业分为A、B、C三个档次。A类作业针对优等生,减少机械重复的计算作业。B类作业针对中等生,C类作业针对学困生,多是作业本中的简单作业。要求学生自愿申报作业类别,家长签名同意。我再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业情况,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类别。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种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时间后我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对学生也有激励和促进作用。目的在于让优等生吃饱吃好,学困生“系统消化”,克服厌学和畏难情绪。作业的分层有利于提优补差,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1.精心分组,合作作业
因為是探究性的作业,作业带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作业前给全班学生分好组。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四人小组,根据组内成员的差异确定小组中的组织人、记录人、发言人、总结人。每个组员分工明细,但同时又是合作作业,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2.组内交流,思想碰撞
合作作业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作业时要鼓励学生多发言,敢于把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使思想进行碰撞。我们常说交换一个苹果,仍得到一个苹果,而交换一种思想,就会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组内成员的思维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
3.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作业,既顾及到了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言可发。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探究的空间,使他们能向更深层次发展。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我们并不否认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强调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常常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作业内容的开放,作业答案的开放,完成作业的思维方式及途径的开放。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1.内容的开放性
布置一道作业要尽可能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作业而不感到过于艰难。如: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能摆成什么?试试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①用长方形和正方形能摆成什么?②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能摆成什么?③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摆成什么?
2.作业答案的开放性
作业答案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同一作业有不同的答案。如:小明要买一套衣服,现在有三件衣服和三条裤子可以选择。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套?需要多少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套衣服并计算出该套衣服的价格。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新课程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在重视课堂改革的同时,也必须审视数学课外作业的功能。毕竟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革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邱生菊(1987.07.0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桐乡;职称:一级;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关键词:优化;作业;设计;实效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注重了作业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实效。
一、设计自主选择性的作业,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1.自主选择作业内容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精心设计作业。例如在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设计如下作业:任选三个算式进行改写:
3 3 3 3 5 5 6 6 6 6 3 3(改写成乘法算式)
5×8(改写成加法算式)
⊿⊿⊿/⊿⊿/⊿⊿⊿(重新划分后写出乘法算式)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2.自主选择作业形式
传统的数学作业强调了计算,忽视了学生实践的作业。我在作业的布置中,有计算作业,一般是作业本上的基础练习。有家长自编作业,如在教学20以内的计算时,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自己设计题目进行练习,或者针对作业中的难点让家长参照类型出题练习。也有实践作业。如让学生找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和家长做照镜子的游戏等。这样一来,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也让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3.自主选择难度和数量
经调查研究,学生不完成作业,有一部分原因是作业不会。长期以往,他们也就厌倦了作业。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把作业分为A、B、C三个档次。A类作业针对优等生,减少机械重复的计算作业。B类作业针对中等生,C类作业针对学困生,多是作业本中的简单作业。要求学生自愿申报作业类别,家长签名同意。我再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业情况,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类别。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种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时间后我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对学生也有激励和促进作用。目的在于让优等生吃饱吃好,学困生“系统消化”,克服厌学和畏难情绪。作业的分层有利于提优补差,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1.精心分组,合作作业
因為是探究性的作业,作业带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作业前给全班学生分好组。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四人小组,根据组内成员的差异确定小组中的组织人、记录人、发言人、总结人。每个组员分工明细,但同时又是合作作业,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2.组内交流,思想碰撞
合作作业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作业时要鼓励学生多发言,敢于把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使思想进行碰撞。我们常说交换一个苹果,仍得到一个苹果,而交换一种思想,就会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组内成员的思维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
3.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作业,既顾及到了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言可发。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探究的空间,使他们能向更深层次发展。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我们并不否认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强调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常常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作业内容的开放,作业答案的开放,完成作业的思维方式及途径的开放。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1.内容的开放性
布置一道作业要尽可能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作业而不感到过于艰难。如: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能摆成什么?试试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①用长方形和正方形能摆成什么?②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能摆成什么?③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摆成什么?
2.作业答案的开放性
作业答案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同一作业有不同的答案。如:小明要买一套衣服,现在有三件衣服和三条裤子可以选择。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套?需要多少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套衣服并计算出该套衣服的价格。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新课程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在重视课堂改革的同时,也必须审视数学课外作业的功能。毕竟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革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邱生菊(1987.07.0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桐乡;职称:一级;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