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出员工的创业效率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希望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团队来,就必须勇敢地执行区别考评制度。
  李书文:北,大光华MBA特聘导师。当过大学老师,做过政府公务员,干过职业经理人,2004年8月创办四川中润产业控股有限企业,任董事长。2007年获得CCTV“赢在中国”总冠军。
  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绩效考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一个新创企业是否应该实行绩效考核,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见解。
  在我看来,即使是创业型企业,一定也要有严格的考核,如果不考核就会很快死掉。
  为什么呢?因为初创企业的资金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通过考核出,并留下表现好的员工,剔除缺乏效率的和表现差的员工,才能更加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考核才能打造一支作战凶猛的、各个精兵强将的队伍。可以说,考核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推动力。
  
  绩效考核两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创业伙伴,或者说是核心层。
  一个团队的核心层总要有个分工,有人管行政,有人管业务,有人管产品,有人管销售等等。每个分管的核心成员都要充分意识到,自己负责的一块都不能出大的问题。
  每一块都要有一个考核的标准,这个标准要能被大家都认可。比如,今年的生产任务是多少,完不成如何办;今年的销售任务是多少,完成和完不成如何办。这些都要在年初说清楚。因为企业就要用数字说话,量化管理,数字加表格就是流程。当然,这也要求初创企业首先要形成自己的一种创业文化。
  对这一个层面的考核,相对比较容易。毕竟这些核心伙伴,都是你合作多年或者非常熟悉的朋友,彼此在核心价值观上有着相同的追求。
  第二个层面,就是中基层员工的执行层面。
  这个层面,当然也必须是用严格的考核、严格的数字管理,尤其对于像中润这种初期以销售为主的企业。但很多人担心一考核,就会把业务员考核跑,导致原本经济状况就不好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其实不然。
  首先,大多数创业者选择的都是自己以前相对熟悉的行业,在经验和能力、资源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初期的赌注并非都压在业务员身上;其次,由于有相关经验,创业者在人员选择方面都有大致的判断,并有一定的人脉积累,不至于招来的业务人员太不靠谱。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并不反对数字化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原因所在。主要问题是:这个具体的考核政策和标准如何制定?这是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如何有效考核?
  
  一些员工反对绩效考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核之后会影响他最后的收入。但是,反过来,如果创业者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薪酬制度的话,则能有效地提升员工的积极性,甚至随着能力的提高而慢慢期待考核。
  对于非销售系统的其他部门和员工的考核,相对比较容易。而销售人员的考核则相对比较复杂。
  既然是考核,最好能照顾到各种指标,全面考核。比如企业文化、团队配合、考勤等等,但作为衡量销售人员最核心的指标——业绩——永远是最重要的。
  在一般销售型企业采用的“基本工资+提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固定薪酬+绩效薪酬+佣金”的塔级制度。
  所谓固定薪酬,主要包括维持生活的基本工资以及手机、交通补贴等;绩效薪酬,则是根据业绩考核及上级考核综合评定的浮动薪酬;佣金则是直接的销售提成。
  我们可以在制定标准时允许全体员工讨论和争论,但一旦形成制度后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各部分的比例
  你可能会问:固定薪酬和绩效薪酬各占多大比例合适?提成比例给多少比较好?
  其实,如何得出这些数字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过低,你招不到这个行业的高手;如果过高,又导致成本过高,而你在创业初期很可能没有这个支付能力。
  这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当初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让财务人员和企业的灵通人士想办法弄清楚这个城市同行的所有工资水平,并交由财务人员分析相关数据,比如,同行的工资结构、标准等等;然后,我们会制定一个在同行里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的总体工资待遇;最后,组织全体人员在一起讨论,确定最终固定薪酬和绩效薪酬以及佣金的比例。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有人希望拿“高佣金+低底薪”,而有人希望拿“高底薪+低佣金”,怎么办?
  其实,只要你能把握住这个问题的核心——考核政策和被考核者一起制定,然后大家心悦诚服地去执行就可以了。这个标准要是大家认同的标准。
  如果实在不能统一标准,那只能“该民主的民主,该专政的专政”了。毕竟,公司不能实行“一司两制”。制定标准时允许全体员工讨论和争论,但一旦形成制度后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创业最初期,这个比例要在考核中不断地修正。
  考核标准
  固定薪酬比较好理解,每个层级都有相对应的固定薪酬;
  在绩效薪酬里,包括两个部分:业绩考核和上级考核。其中,业绩考核纯粹是由业务人员当月业绩决定的,等于当月实际完成签约额/当月任务指标x绩效工资基数×X%;上级考核则由上级结合企业文化、工作态度、考勤等综合考虑之后得出一个考核比例,通常为60%~140%。
  例如,一个销售人员的绩效工资基数为1000元,其中当月任务量为100万,实际完成120万,任务考核系数为80%,上级考核为20%,最后得到的上级考核比例为70%,那他最后实得的绩效薪酬为:120/100×1000×80%+70%×20%×1000=1100元。
  佣金,则等于合同净额×佣金率。其中佣金率根据合同总额、折扣、付款方式等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后制定的不同比例。
  千万切记,具体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切合实际,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大家拿不到,画了饼子,一直吃不到会走人;太低了没有挑战。
  
  考核之后,如何奖罚?
  
  对于基层员工来说,考核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收入增加或减少。同时,在完成公司预算任务(即预算签约额和预算利润额)的前提下,员工在年底可领取双薪。当然,如果业务员及业务经理连续三个月不完成任务的话,将予以降级,直至辞退。
  对于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除了绩效和佣金外,如果能完成公司目标,还会有一定的利润分红;也包括公费到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公费出国培训、考察等;对特别优秀的人员及公司管理层甚至可安排股权持有计划等等。
  考核是为了留住人才,以上讲的大多是物质激励,其实除了这些,员工的生存氛围、上升空间、企业文化、精神鼓励、内部培训等等也非常关键,未必工资高就能留住人,比如阿里巴巴,员工的工资就一直偏低。
  如果你希望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团队来,就必须勇敢地执行区别考评制度。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考评制度——有更多的透明度、公平性和高效率,但区别考评的做法就像坦诚精神一样,可以使商业生活变得更清晰,在各方面都会运转得更好一些。
其他文献
提起员工管理,大公司有大公司的规范制度,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亲情管理,各自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任何管理方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利弊的博弈之间,仍会有许多没有兼顾到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活动。对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发现或许是人们久已熟知的东西,但就学生来说,无疑是对某种新东西的发现和发明,对他们有着积极的作用
策略雷同度高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正统性认同,策略差异度高的企业面临着弱化的竞争压力,雷同与差异策略各有利弊,企业在仿效竞争对手与标新立异之间应该如何取舍?    我们曾长期处于同质化泛滥的时代,产品雷同,消费者也在预算的约束下表现出惊人的同质。在那个时代,雷同意味着消费者的安全感,意味着厂家的稳定利润,意味着不冒进就没有风险,此时的雷同基本不具有策略性,雷同只是一种习惯。    两极间的跳跃    当
党史,我希望的田野张凤斌1995年2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组织上一纸调令,要我到县委党史办主持工作。这对于刚刚卸任乡党委书记的我来说,无疑是没了一盆冷水。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实
公司治理及其法律政策问题研究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及实际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公司作为商品和服务的提供主体,在各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日益增强,因而要
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百年大厦轰然崩塌。而对狂风暴雨的袭击,中国企业该如何守得风雨见彩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Wa
厂家对于经销商的试探总是经常进行的,他们要了解经销商能承受的底线在哪里。所以,一定要时刻准备着,不要给厂家任何另寻新欢的机会。    识破厂家的打压策略    绝大多数厂家坚信,只有平衡才会和谐。经销商实力强大、思路清晰,厂家就会采取分而化之的策略,绝对不能让经销商独大,否则厂家老总晚上睡不着觉。  可是厂家老总睡安稳了,那就该轮到经销商睡不着了。经销商如何识破厂家的打压策略,反制厂家呢?  打压
谁在剥削我们?是品牌!没有品牌的经销商,只能是默默的终端耕耘者,过着贫民生活,当你为赚得一时的差价而沾沾自喜时,品牌拥有者才真正走向了塔尖!    案例篇:同出身,不同命    经销商可以说是贫富分化最大的一个人群。在以下两个案例中,一个是日落西山、苟延残喘,沦落到渠道的最底层,一身土满脸汗地充当着搬运工的角色;另一个却在信心百倍地为企业上市而努力。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差距呢?    [案例一]老
【摘要】美感教学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呢,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使学生深入人物心中,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爱。一起去恨,产生共鸣。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谋篇布局,体会作品中建筑式的美。并且也要帮助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感悟中得到熏陶。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体味 美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
如果能找到某一特定区域内最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电台等,在头版或最黄金的时段去推广品牌和产品,无疑是最有效果的宣传方式。  但问题是如何去获取这种头版资源?  如果都用硬广的价格去购买,可能不太现实,尤其是中小企业。  如何利用头版进行宣传?我希望以下两个案例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案例1]    2007年春节刚过,南方许多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荒。由于生活成本的大幅提高、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