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仙女湖 路亚赛后笔记

来源 :垂钓·路亚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15日,我和我的搭档“野猪”从上海市出发,驱车行驶890公里,赶往江西新余仙女湖,准备参加2016~2017LurePro路亚黄金联赛仙女湖站的比赛。据我们之前了解,这次比赛的对象鱼有鳜鱼和翘嘴,还有一个比较吸引我的鱼种,就是我从来没有钓过甚至没有亲眼看到过的赤眼鳟。车行11个小时之后,我们带着重重的行李踏入预订的房间。抵达新余的时候,天空中飘着小雨,出于安全的考虑,主办方建议大家不要提前试钓,而是在第二天统一下船。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仙女湖,下船的码头在哪里也不知道,所以到达这里的第一天也就只能这样了。我们找到当地的朋友简单吃了顿晚饭,聊了一下接下来比赛的事情, 然后就很早回到房间睡觉了。
  这次比赛的场地设在位于新余市西南郊的仙女湖。仙女湖是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也是江西省开发得最早的湖泊型景区。仙女湖是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古籍《搜神记》中记述的“毛衣女下凡”传说和“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湖水面积约50平方公里,湖内有100余座岛屿,数万公顷原始森林。16日早间7点,我们约了当地的一位钓友带着我们去了解湖区的情况,当我们的路亚艇的引擎在湖中响起的时候已经是8点多了。我们当天作钓的主要目的是看一下整个湖区的情况,然后规划一下后面的搜索路线,尤其是要重点了解水下结构,当时并没有具体想过要钓多少鱼,所以当我掏出21克和30克的新款断箭铁板在船上进行快速找底然后又快速摇轮收线的时候,当地的朋友感到十分惊讶。当我抛投到第五竿的时候,惊喜来了,我钓获了一条体重超过2千克的赤眼鳟,这条鱼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尾赤眼鳟,我感到很开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沿用这个作钓模式,不停地快速搜索每一处凸起和内湾,但还是错过了圣集寺和圣集寺上游的标点,而且水库下游的第一道拦网那里也没有过去。因为我听说去年比赛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是禁钓区,所以我就直接放弃了。此外,我放弃的区域还包括下船位置的对面,因为到那儿的时候我看到有渔民在收网,而且说是从湾子里面一路拖出来的,所以我抵达那处湾子附近时就直接掉头走了。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 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已经注定不会有更好的名次了,因为在后面三天的比赛里,比较大个体的对象鱼和比较多的钓获量都是出自这两个区域。当然,这是后话,是我们在赛后才知道的。我和“野猪”可能是年纪偏大的原因吧,还是有点后知后觉的意思。
  第一天的试钓很快就结束了,我在心里对搜索过的区域认真思考了几遍, 晚上回到酒店,我把路线和摸索到的情况又进行了仔细推敲,规划好了第二天的计划,计划的试钓时间与正式比赛的时间同步,也就是从上午7点到下午2点。
  17日是我们试钓的第二天,经过7个小时的试钓,我们的总鱼获量大概在6~7千克,当天的整体感觉是鱼不好钓,但是那个时候我还认为整个湖区的情况可能都是这样,没有大个体的鱼。我们一直都在水库中游搜索,其实是目光短浅,完全不知道上游和下游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路亚艇搭载的是60匹的引擎,但是速度还不够,当引擎达到5000转速时船就开始飘了,这也限制了我们大范围移动的思路。在比赛中有那么多条路亚艇下水,如果速度不够,那么在标点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移动的话,留给我们的机会可能更少。于是,我决定了在比赛中还是按照我们试钓后规划好的路线认真去完成每个技术动作,计算好好时间并注意作钓模式的切换就可以了,反正也是第一次来,争取每场6千克的鱼获即可,有没有好名次也无所谓,机会可以留给以后,这次就权当熟悉钓场来了。当然,让我比较有信心的是我规划出了多条搜索路线,一条不成还有第二条和第三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路线规划保证了我们的鱼获,尤其是在最后一天最艰难的一场比赛里。
  18日是整个钓场的禁钓日,组委会安排的赛事说明会也很精彩,我们也好好休息了一下,从11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以及連续两天的高强度试钓中将状态调整回来。
  19日是比赛的第一天,我们按照既定路线,成绩和我们事先规划的一样,以6.1千克鱼获的总成绩结束首日比赛。我们当天主要就是用12克超级鱼雷和7.5克闪电这两款拟饵进行作钓,我主要搜索结构区,我的队友负责搜索大水面上层,但是没有遇到大个体的对象鱼,鱼获之中最大的一条就是我用鬼步浮水铅笔钓获的,单尾重量大概在2.4千克左右。
  20日是比赛的第二天,在快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抓到一个小小的窗口期,用鬼步水面铅笔还有12.5克鱼秋搜索水体表层,最后以8.01千克的鱼获总重结束了当天的比赛。
  21日是比赛的最后一天,估计湖中鱼儿受干扰的因素也比较大,在比赛开始之后的2个小时里,我们都没有钓到像样的鱼, 无奈之下,只好启动了最后一条搜索路线。幸运的是,我们陆陆续续从一些不同的位置钓获了一些个体相对可以接受的鱼类,包括两尾赤眼鳟。其中最大的一条就是在中午11点多的时候才咬上我的10克闪电双曲拟饵的,这条鱼的体重还不过2.7千克, 但是我却足足遛了8分钟。因为我看到钩子只挂到鱼的一点点嘴皮,所以遛这条鱼的时候比我遛70斤的鳡鱼还紧张。失去这条鱼就意味着我们的名次肯定会掉到15名之后了。最后,我在满头大汗的队友“野猪”的帮助之下,终于将这条鱼抄上船来。当鱼进抄网的一瞬间,竟然一下子脱钩了,真是有惊无险!随后不久,“野猪”又用超级鱼雷钓获了一尾1.5千克左右的赤眼鳟。比赛结束称重的时候,我们以7.45千克的成绩结束了最后一天的比赛。
  我们在三天比赛中的鱼获总重为21.65千克,排名第8,虽然名次不够理想,但是我们的整个作钓模式以及思路在赛后回顾时觉得还是可以的。我们的鱼获总量超过80尾,但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找到大个体的鱼群,这个遗憾其实从第一天试钓开始的10分钟内就埋下了种子,只是我们当时毫无察觉。在比赛期间,我们持续搜索的大区域是整个仙女湖的中游, 这里大部分水域的深度都不够留存大鱼,导致我们的每条鱼获都钓得很艰苦,而且个体普遍偏小。不过有遗憾也有动力,我希望伴随着自己对于钓场环境的熟悉和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能够在下个赛程中有更好的表现,也感谢老天爷在这场比赛中给我和我的队友带来了很好的运气。
其他文献
一、引言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亦称“文本间性”),是近年来在中国学术界逐渐兴起的一种理论话语。1966年,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首次在她的一篇名为《词、对话、小说》的论文中提出了“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个术语。①克氏曾这样说到:“‘艺术’揭示的是一种特定的实践,它被凝结于一种具有极其多种多样表现的生产方式中。它把陷入众多复杂关系中的主体织入语言(或其他
期刊
一直以来,我经常被很多人问及如何去控制一枚全泳层拟饵,以及怎么去确定和保证拟饵就在所要求的水层深度,比如说如何将拟饵控制在2米深的水层游动,又比如怎么去控制这枚拟饵在距离自己60米到10米远的地方始终都在同一个泳层游动。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原理很简单,其本质都是通过不同的收线速度来完成的。可是问题就在于什么样的收线速度和什么样的控饵手法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呢?在本期文章中,就让我们就从你今天抛出去的
期刊
辽宁的冬天斯斯文文地来了。近来翻看各大论坛,此刻大家所热议的基本都是针对各种钓具的拆解及保养上油的技巧。其中不乏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鉴的保养渔轮的方法以及图解,确实值得回味。  至于我手里的轮子,每次去海边作钓归来一定会用淡水喷淋,然后再进行简单的注油工作。根据我所在的地区的钓场环境来看,我觉得讲轮子大拆保养还为时尚早,因为爆钓的号角才刚刚吹响呢!  在那些冬季回暖的日子里,沿海近岸的黑头、六线鱼由于
期刊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处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的个体,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图景和被强制性拥堵在一起的复杂事实,能够清晰)蚶巴握那些错位的、误置的、被忽略的现实环节,发掘出其中有意义的、可供借鉴的本质是毕飞宇小说的根本诉求。在许多代表了当今文坛最高创作水平的中青年作家们的头脑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更融合了当今西方流行的各种全新的话语,丰富的理论基础使他们有能力站在全球文化的想象高度上对中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
期刊
史铁生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徒,但他却可称作当代中国文坛最具宗教精神的精神圣者。史铁生的宗教意识是复杂而多变的,他的众多作品不时闪烁着各种神,生面孔,“上帝”“佛”“耶稣”的字样点缀于作品的各个角落和空间,让人无法确切地把握史铁生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于是,有些评论者认为史铁生的宗教观看上去是一个悖论,有些评论者干脆称他的作品只是具有“类宗教意识”。的确,史铁生在《病隙碎笔4》中写到:“我读书
期刊
冬季可以说是某些地区的路亚爱好者乃至钓鱼人的噩梦期,因为这个季节的鱼太难钓了。我们在钓翘嘴的时候要抓开口期,一天加起来也就那么四五十分钟,而在其他时间出钓基本都是在拼体力;鲈鱼就更别提了,虽说是全天开口,但基本上都好比水底下“躺尸”一样,偶尔会出现几条“诈尸”的,也是出来锻炼一下身体,根本没有咬口。如果赶上阳光和天气都还好的情况,还能遇到几个像样的咬口,但是貌似冬季阴天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  想要
期刊
—个慵懒的春日午后,我在阳台上阅读《钟增亚中国画选集》。明媚的阳光洒在我身上,如水般柔和细腻。透过院内香樟树枝条的缝隙,—支支光束在画面上跳跃着,我仿佛走进—个绮丽的世界,仿佛看见钟增亚先生笑着姗姗走来。
期刊
大幕打开了,他从历史中走来;他是带着心灵的伤痛,带着一腔苦苦不平的怨愤,向我们缓缓地走来。面对政敌居心叵测的诘问与挖苦,他以一切“又如何”的超世越俗的不屑,傲然回击着无耻小人的刻毒挑衅。像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像惊雷响彻无边的原野,是他,一个卑贱的奴隶,一个不准出生的奴隶,在仰天疾呼;用他活了整整52年的奋斗人生,用他创建的前无古人的辉煌大业,尽情地嘲笑着无稽的“天命”之谈!……这,就是那一个令人难
期刊
红柯的长篇小说《大河》描写的是阿尔泰军垦区老金一家的传奇故事。桀骜不驯的女兵爱上了小文书,但却被认为违反了军纪,小文书被调到牧业班去放羊,后来却被白熊吃掉了。女兵为了寻找情人独自跑到森林里去,半年后怀着孩子回到了垦区,老金后来便成为孩子的父亲。老金和女兵又有了一个女儿。老金带孩子到森林里和白熊交上了朋友,老金和军垦区的女医生发生了关系,被逮捕,在送往团队的路上被白熊截走。若干年后,儿子成为阿尔泰的
期刊
2017年11月初,在一个我们即将从威海出发前往小湾的清晨,空气中飞舞着像是棉絮一般的雪花,这说明冬天的脚步近了。即便是其他没有飘雪的地区,天气也会明显转凉,而且还会呈现出落叶纷飞的画面,或许很多地方在这个季节已经变得很冷了。面对这样的景象,我们已经明晰地感觉到小湾那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之前在那里作钓的经验正在告诉自己:这时候,小湾水下那传说中的巨鲈应该正满怀驿动的心情,活跃于这即将入冬的季节更
期刊